元认知理论配合心理辅导对断肢再植病人负性情感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4
/ 3

元认知理论配合心理辅导对断肢再植病人负性情感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董玉会 

 四川省华西医院宜宾医院.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邮编644000)

摘要目的 观察元认知理论配合心理辅导护理对断肢再植患者负性情感、社会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0.10-2022.05于我院收治的144例断肢再植患者(患肢数144)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2例(患肢数72)。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断肢再植术,且给予抗感染、抗凝解痉及镇痛等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元认知理论、心理辅导联合护理干预。干预前、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感[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健康与认知状态[身体-健康认知量表(CABAH)]、社会功能[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生活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指标水平。 结果 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PA、CABAH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干预后NA、SDSS、ADL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 结论 元认知理论、心理辅导联合护理能显著改善断肢再植患者的负性情感、健康与认知状态、社会功能,并有效提高其生活能力水平,有助于患者康复。

关键词元认知理论;心理辅导;断肢再植;负性情感;社会功能

近年来科技迅速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型机器设备应用于建筑、农业行业中,工人发生肢体离断的概率也随之升高[1]。虽然目前断肢再植术的成功率已经大大提高,但相较骨科常规手术其成功率及远期肢体功能改善率仍有一定差距,其中患者的心理因素对肢体保肢成功率及后期功能断裂具有重要影响。故术后予以适当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对提高肢体保肢率及肢体功能尽快恢复,有效减少康复治疗周期有利。患者创伤后同时也会伴随着社会角色转变及巨大的心理落差,增加了其不遵医嘱的风险,影响预后康复进程。元认知理论着重强调自我认知活动和自我行为监控,基于此的心理辅导能影响患者潜在意识及疾病信念,避免其在术后护理中采用负性思维,影响断肢再植术的治疗成效[3]。本研究采用元认知理论联合心理辅导护理干预,以期了解该护理方案对断肢再植患者负性情感、社会功能等方面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10-2022.05于我院收治的144例断肢再植患者(患肢数144)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2例(患肢数72),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致伤原因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s,n%),n=72]

组别

性别

年龄(年)

BMI(kg/m2

致伤原因

切割致伤

挫裂致伤

撕脱致伤

观察组

44(61.11)

28(38.89)

35.53±7.22

21.12±3.28

34(47.22)

30(41.67)

8(11.11)

对照组

42(58.33)

30(41.67)

36.01±7.95

21.04±3.12

32(44.44)

31(43.06)

9(12.50)

χ2/t

0.116

0.379

0.150

0.112

0.028

0.067

P

0.734

0.705

0.881

0.738

0.866

0.796

1.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断肢再植》[4]断肢再植手术相关指征标准;②均为单侧单断肢患者;③受伤后6h内于我院就诊,且断肢保留完整患者;④完成断肢再植术患者。

1.1.3 排除标准

①伴有严重躯体性疾病患者;②伴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③伴有肝、肾等器官功能衰竭患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经肢体再植术后均给予抗感染、抗凝解痉及镇痛等药物治疗,并保持病房温度22~25℃,湿度62~65%。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①术后一周内:患者经克氏针内固定患肢肢体,由责任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患肢制动的重要性,尽量减少身体翻动的次数,维持患肢的稳定;术后第4天,责任护理人员轻轻按摩患肢,并指导家属帮助患者进行小范围的关节被动活动,3min/次,1次/d。②术后第4周~第3周:由骨科医生评估伤口愈合良好后,责任护理人员进行拆线,患肢仍于克氏针内固定;同时,协助患者轻柔、缓慢地进行伸展、内收、外展等肢体关节活动,10min/次,3次/d。③术后第4周:责任护理人员指导家属帮助患者轻柔按摩患肢,同时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主动锻炼,患肢活动范围由小逐渐扩大,并注意维持患肢稳定,直至患者出院。

观察组给予元认知理论、心理辅导联合护理干预:①组建护理措施小组:护理措施小组由骨科医生、心理医生、主管护士组成,且小组成员均具有多年临床经验和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②制定护理方案及健康宣教指导视频:由骨科医生、心理医生根据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等基本资料,共同评估其生理及心理状态,并通过简短问答的方式,以了解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程度水平,最终基于元认知理论为患者制定针对性较强护理方案,方案内容包含创口护理、疾病心理辅导、功能性康复锻炼。③创口护理:骨科医生结合图像资料为患者讲解断肢再植术后患肢临床表征、注意事项及肢体修复进程等相关理论知识,主管护士收集既往康复成功病例及护理方法并整理成册分发给患者,为患者着重指出易忽视的细节,例如,指导患者适当抬高患肢,注意患肢保暖,指导患者禁烟,并加以棉垫减轻皮肤受压程度。④疾病心理辅导护理:心理医生用轻柔、关怀的语气与患者进行交流,帮助其转移对病情的注意力,有助于疏导心理压力;同时,由护士组织患者参加病友交流会,邀请患肢恢复情况较好的患者分享康复经验,加强患者之间的相互学习,为其提供积极心理暗示,加深对自我疾病恢复的期望。⑤功能性康复锻炼:由骨科医生根据患肢恢复情况制定阶段性功能性锻炼主动、被动运动比例及频次;两组患者均干预4周。

1.3 评估标准

1.3.1 负性情感  以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5]为评分依据,该量表由正性情绪(PA)和负性情绪(NA)两个分量表组成,各分量表按0~5级评分,PA分量表总分越高表示精力充沛,能集中注意力且情绪快乐,而分数越低表示对事物缺乏热情、性格淡漠;NA分量表总分越高表示对事物感到疑惑、悲伤,而分数越低表示性格镇静、稳重。

1.3.2 健康与认知状态  以身体-健康认知量表(CABAH)[6]为评估依据。该量表包含灾难化误解、自主感知、体弱、不耐受躯体疾病、健康习惯,采用0~4级评分,共有31项条目,分数越高表示健康与认知状态越佳。

1.3.3 社会功能  以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7]为评估依据,该量表包含职业和工作、婚姻职能、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家庭职能、家庭外的社会活动、家庭内活动减少、社会性退缩、个人生活自理、父母职能、责任心及计划性10项条目,采用0~2级评分,分数≧2代表患者存在社会功能缺陷。

1.3.4 生活能力  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8]为评估依据,该量表由躯体生活自理量表(PSMS)、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IADL)组成,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差。

1.4观察指标

干预前、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感(PANAS)、健康与认知状态(CABAH)、社会功能(SDSS)、生活能力(ADL)指标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选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独立t检验,组内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计数数据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负性情感比较

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PA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干预后NA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PANAS评分比较(x±s,n=72,分)

组别

时间

PA

NA

观察组

干预前

21.67±3.42

23.78±4.35

干预4周后

26.11±4.68

16.96±3.40

t

9.302

14.934

P

0.000

0.000

对照组

干预前

21.13±3.54

23.81±4.47

干预4周后

23.65±4.33

18.83±3.72

t

5.434

10.319

P

0.000

0.000

t组间

3.274

3.149

P组间

0.001

0.002

2.2 两组患者健康与认知状态比较

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CABAH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CABAH评分比较(x±s,n=72,分)

组别

时间

灾难化误解

自主感知

体弱

不耐受躯体疾病

健康习惯

观察组

干预前

10.46±1.31

4.49±0.58

4.38±0.41

2.88±0.36

4.01±0.32

干预4周后

14.74±2.28

5.81±0.83

5.86±0.82

4.12±0.40

5.56±0.79

t

20.232

15.887

20.420

27.689

23.698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对照组

干预前

10.43±1.29

4.48±0.56

4.43±0.46

2.90±0.41

4.03±0.35

干预4周后

13.91±2.32

5.25±0.77

5.27±0.74

3.92±0.38

4.95±0.62

t

10.229

5.347

11.879

21.911

16.096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t组间

2.165

4.197

4.532

3.076

5.154

P组间

0.032

0.021

0.000

0.003

0.000

23 讨论

断肢再植术能重建患肢组织结构,有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但肢体离断等重度意外伤害仍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刺激。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负性情感均得以改善,这进一步说明,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但观察组患者负性心理水平较低,这得益于以元认知理论为基础的心理辅导护理针对性较强。一方面,为患者提供专业性较强的疾病心理支持,引导患者有意识地释放长期卧床制动的压抑、焦虑心态,避免不良心理刺激伴随整个护理康复周期,并促使其积极参与康复护理;另一方面,提高患者与心理医生交流的有效性,不仅能使护理措施小组更佳全面的掌握患者身、心状态,避免患者过度担心患肢的恢复状况,有效缓解患者无助、悲观等情绪,进而降低其负性情绪[10]

当机体受到外界非健康因素威胁时,内在的疾病信念会逐渐增强,进而引发健康焦虑。本研究对CABAH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干预4周后健康与认知状态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较佳。这可能是由于与常规康复护理相比,基于元认知理论制定的护理计划着重强调患者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行为,能加深其对自身患肢组织结构、康复的认识,既能有效缓解患者面对重大身体创伤的恐惧心理,避免引发健康焦虑、负性思维,帮助其建立康复目标。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社会功能均显著改善,但观察组社会功能水平较高。这可能是与元认知理论、心理辅导联合护理方案中组织患者学习经验心得环节有关,不仅能为患者营造正向积极住院氛围,增加其配合护理并学习康复技能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其对治愈康复的信心,避免其产生回避、退缩的处理方式。

综上所述,元认知理论、心理辅导联合护理能显著改善断肢再植患者的负性情感、健康与认知状态,还可有效提高其社会功能、生活能力水平,加快患者康复进程。但本研究未对患者出院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调查,在今后可开展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旭,李果山,刘志贤,等.断肢再植19例治疗体会[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5,38(5):494-497.

[2] 张全英,朱玉花,李琼,等.断肢再植术后感染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流指标的变化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3):3046-3048.

[3] 岳君思,朱道民,吴伟明,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元认知能力在心理理论与社会功能间的中介作用[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6,25(10):900-904.

[4] 陈中伟,钱允庆.断肢再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6:13-20.

[5] 赵梦雪,杨国愉,晏玲,等.138名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病毒病军人不同任务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