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存储条件对品质的影响及优化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3
/ 3

粮食存储条件对品质的影响及优化策略研究

袁芳1,徐百灵2

1中央储备粮鞍山直属库有限公司,辽宁 鞍山 114041

2鞍山市粮食储备运营集团有限公司,辽宁 鞍山 114012

摘要:在粮食存储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保障粮食的品质,这就需要对粮食存储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进而为粮食提供良好的存储环境。本文探讨了粮食存储条件对品质所造成的影响,并结合粮食的存储特点,进一步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进而为粮食的安全存储建立良好的基础,可以有效地保持粮食品质,避免损失和浪费。

关键词:粮食;存储条件;品质

前言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粮食作为人类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其需求量不断增加。而粮食的质量和保鲜状况,则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粮食存储条件的优化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粮食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在粮食的储存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氧气含量、害虫和霉菌等,使得粮食易受到虫害、霉变等影响,从而影响粮食的品质和保质期。因此,对于粮食存储条件的优化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粮食的品质和保鲜效果,还有助于减少粮食的损失和浪费,从而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由于粮食的种类和特性各异,不同粮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粮食存储条件优化策略需要进行针对性研究。

因此,进一步深入探究粮食存储条件对品质的影响及优化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这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粮食科学技术创新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求。

1 粮食存储条件对品质的影响分析

1.1水分含量

(1)储藏环境的湿度是影响粮食水分含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当环境湿度过大时,粮食易吸收水分,导致水分含量升高,从而导致粮食变质和霉变。相反,当环境湿度过低时,粮食可能失去水分,导致品质降低。因此,在储存粮食的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储存环境的湿度,避免粮食水分含量过高或过低,从而保证粮食的质量和安全性。

(2)储存温度也会影响粮食水分含量。在较高的储存温度下,粮食的水分蒸发速度会加快,从而导致粮食水分含量下降。相反,在较低的储存温度下,粮食的水分蒸发速度会减缓,从而导致粮食水分含量升高。因此,在储存粮食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粮食品种和储存温度来控制储存环境的湿度,避免水分含量的波动。

(3)储存时间也是影响粮食水分含量的因素之一。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粮食的水分含量也会发生变化。在粮食储存的初期,粮食水分含量有可能会出现上升的趋势,因为粮食表面的水分会被粮食内部吸收。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粮食水分含量可能会逐渐下降,因为粮食内部的水分会逐渐向外扩散。

1.2脂肪酸含量

存储温度是影响粮食脂肪酸含量的重要因素。在适宜的存储温度下,粮食中的脂肪酸含量相对较为稳定。例如,研究表明,将小麦存放在低温(4°C)条件下可以保持小麦中的脂肪酸含量相对稳定,防止其过早氧化和降解。相反,如果粮食暴露在高温、潮湿或不良通风等条件下,其脂肪酸含量容易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粮食的品质。此外,储存时间也是影响粮食脂肪酸含量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粮食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会逐渐下降,而饱和脂肪酸含量则会逐渐升高。因此,在储存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储存时间,及时进行储存换气和粮食检测,以保证粮食中脂肪酸含量的稳定性和品质。

1.3氨基酸含量

存储条件对粮食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温度的影响

温度是影响粮食储存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粮食中的氨基酸含量也有着重要影响。研究表明,温度的变化可以影响粮食中的氨基酸含量。在较高的温度下,氨基酸含量会降低,这可能是由于较高温度会促进氨基酸的分解和脱氨作用,从而降低氨基酸含量。因此,控制储存温度可以有效保护粮食中的氨基酸。

(2)湿度的影响

湿度是影响粮食储存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较高的湿度会促进粮食中氨基酸的降解和脱氨,从而降低氨基酸含量。因此,保持适宜的湿度可以有效保护粮食中的氨基酸含量。

(3)储存时间的影响

长期储存会导致氨基酸含量的降低。研究表明,储存时间越长,粮食中氨基酸含量的降低越明显。因此,在储存过程中尽量减少储存时间,可以有效保护粮食中的氨基酸含量。

(4)其他因素的影响

除了温度、湿度和储存时间,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粮食中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例如氧气浓度和虫害等。因此,在储存粮食时,需要综合考虑到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粮食品质和营养成分免受影响。

1.4营养成分变化

存储温度是影响粮食营养成分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发现,粮食在高温环境中储存易导致维生素含量下降、蛋白质失活等现象,而在低温环境中储存则可能导致淀粉老化、脂肪酸氧化等问题。因此,应根据不同粮食品种的特点,确定最适宜的储存温度,以保证营养成分的稳定。

除了温度,存储湿度也对粮食的营养成分变化产生影响。粮食在高湿度的环境中易受霉菌和虫害的侵袭,进而导致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流失。而在低湿度的环境中,粮食容易发生开裂、变硬等现象,导致淀粉、蛋白质等成分的损失。因此,保持适宜的储存湿度对于粮食营养成分的保存十分重要。

氧气含量也会影响粮食的营养成分。在储存过程中,氧气会促进粮食的脂肪酸氧化、淀粉老化等反应,导致营养成分的流失。因此,一些先进的储存技术,如真空包装、惰性气氛储存等,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以减少氧气的接触,保证粮食的营养成分不受影响。

2 粮食存储条件的优化策略

2.1 温湿度控制

一般来说,粮食的最佳储存温度在10℃~20℃之间,相对湿度在60%~70%之间。当储存温度超过20℃时,粮食中的水分和脂肪酸含量会加速降低,同时会促进虫害和霉菌的繁殖。相反,当储存温度低于10℃时,会导致粮食吸湿,降低膳食品质和口感。优化温湿度控制的策略是在储存过程中控制温度和湿度的波动,避免温度和湿度波动过大,进而保持储存环境的稳定。具体措施包括:

(1)安装温湿度控制设备,如温湿度控制器、湿度传感器等,以实现自动化的温湿度控制。

(2)精细管理仓库通风、排气和加湿系统,以保持适宜的温湿度环境。

(3)储存前进行仔细的清洁和消毒,减少霉菌和虫害的侵害。

(4)定期对储存仓库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修复漏洞。

(5)对储存过程中的温湿度波动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以便及时调整储存条件。

2.2气体控制

粮食储藏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是两种主要的气体成分。在一定范围内,控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有效地控制粮食品质的变化。通常情况下,保持储藏环境中氧气浓度在13%-18%之间,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即可达到良好的储存效果。

气体控制技术是一种常见的粮食质量保障方法。通过控制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可以延缓粮食的新陈代谢和微生物活动,从而有效地防止粮食霉变和腐烂。此外,通过控制气体浓度还可以减少虫害和味道的变化,保证粮食品质的稳定性。

在气体控制方面,常见的控制方法包括贮藏室通风、增氧、氮气保鲜和复合气体保鲜等。其中,复合气体保鲜是一种新兴的保鲜技术。复合气体指的是将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等气体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的气体。将粮食贮藏室充填复合气体,可以有效地控制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减缓粮食的新陈代谢和微生物活动,从而延长粮食的储存寿命。

但是,不同的粮食种类和贮藏环境需要采用不同的气体控制策略。例如,大米、小麦等粮食适宜在低氧环境下储藏,而玉米则需要在充氧环境下储藏。此外,贮藏室的通风和气密性对气体控制也有较大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气体控制方案,达到最优的储存效果。

2.3储存设施改进

粮食的储存设施是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会出现设施老化、破损、漏风漏水等问题,导致粮食质量下降。因此,改进储存设施也是优化粮食存储条件的重要策略之一。

(1)改进设施的密闭性能,确保储存环境的稳定。对于老旧的储存设施,可以采用补漏补缝、封闭口子,安装保温隔热门窗等措施,提高密闭性能。对于新建的储存设施,可以选择密闭性能好、防潮性能强的新型材料,如聚氨酯泡沫板、防火岩棉板等,在仓房设计时提高对仓房气密性的设计标准,加强储存环境的稳定性。

(2)改进储存设施的通风系统。通风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粮食的储存要求,同时要能够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对于老旧设施,可以考虑安装风机、通风口等设施,增强通风效果。对于新建设施,可以根据粮食的品种、储存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通风系统,如侧壁通风、顶部通风和内环流通风等方式,保证储存环境的稳定和安全。

(3)还可以改进储存设施的保温隔热性能。保温隔热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储存环境的稳定性。可以考虑在设施墙体外层涂抹保温材料;在墙体内层安装保温材料和在仓房顶部喷涂反光隔热材料,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减少阳光辐射热,保持储存环境的稳定性。

(4)增加仓房控温设施设备。在提高仓房气密能力和保温隔热能力的同时,在仓内安装控温空调,在高温季节,通过设定控温空调温度来达到控制仓温的目的,抑制储粮害虫滋生,保持储粮环境的稳定和储粮安全。

(5)改进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对于已经建成的设施,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及时处理漏水、老化等问题。同时,加强管理和监控,对储存环境进行定期检测和调整,保证储存环境的稳定和安全。

2.4灭虫剂使用优化

(1)应该选择低毒、高效的灭虫剂,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目前,市场上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灭虫剂,如气体灭虫剂、液态灭虫剂和固体灭虫剂等。而在选择灭虫剂时,需要根据害虫种类、粮食品种和存储条件等综合因素进行选择,并在使用前仔细阅读说明书,确保合理使用。

(2)应该注意灭虫剂的使用方法和用量。在使用灭虫剂时,需要按照说明书中的要求,控制好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特别是对于一些高毒、易挥发的灭虫剂,更要注意控制好使用量、周围环境安全和仓房的密闭情况,及时检查有害气体是否存在泄漏情况,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3)应该注意灭虫剂的处理和清理。在使用灭虫剂后,需要对存储仓库进行彻底清理,并进行必要的通风处理,以防止灭虫剂残留对粮食质量造成影响。同时,在处理灭虫剂残留物时,需要采用安全措施,如佩戴防护用品和遵守操作规程等,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3 粮食存储条件优化策略的应用案例

3.1 建国台安分库存储管理的情况

建国台安分库是一个从事粮食收购、储存和销售的企业,储存大量的粮食。由于建国台安分库,储粮库设施老化,导致粮食在储存过程中易受到虫害、霉变等影响,降低了粮食的质量。

3.2 粮食存储条件的优化策略及具体应用

为了解决粮食储存中存在的问题,建国台安分库采取了一系列的优化措施。

(1)粮食温湿度监测

建国台安分库安装电子测温系统,实时监测粮堆温度和粮仓的温湿度变化情况,通过监测数据调整和控制仓内的温湿度变化,加强粮食储存的环境稳定。对于不同品种的粮食,采用不同的储存温度和湿度,以最大程度地保持粮食的营养和品质。

(2)储存设施改进

建国台安分库对现有储存设施进行改进,对仓房门窗进行改造,加装气密胶条,加强仓房的气密能力和保温隔热能力。利用通风系统,冬季对粮堆进行蓄冷通风,降低粮堆温度,使粮堆处于低温稳定的储粮环境。粮仓内依据无粮空间体积安装控温空调,通过控制仓温,隔绝夏季高温季节外界高温对仓温的负面影响,降低夏季粮堆温度升高的幅度,改善仓内储粮的储存环境。

(3)灭虫剂使用优化

建国台安分库根据粮食储存周期和品种等因素,优化灭虫剂的使用。在粮食入仓前使用敌敌畏对仓房进行空仓杀毒;在储存中应用硅藻土、防虫磷等对储粮进行害虫防治;使用敌敌畏和防虫磷在仓房门窗等部位设置防虫线,控制粮食害虫滋生,以减少害虫对粮食品质的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3.3应用效果分析

通过建国台安分库的实践,可以看出,在粮食储存过程中,采取科学的储存条件和优化措施,能够有效地保障粮食的品质和安全。温湿度控制、气体控制、储存设施改进和灭虫剂使用优化等措施的应用,不仅能够减少粮食存储过程中品质的降低,还可以保证粮食的供应安全和人民生活的质量。

4 结论

在粮食储存过程中,存储条件对粮食品质有着显著的影响。温湿度、气体、储存设施和灭虫剂的使用等因素都会影响粮食品质的变化。因此,优化粮食存储条件,提高储存环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确保粮食品质的重要措施。

从具体策略上来看,储存设施的改进、温湿度控制、气体控制以及灭虫剂的使用都是有效的优化措施。在具体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粮食品种和储存条件,采取不同的措施,达到最优化的储存效果。此外,粮食储存过程中对粮食质量的检测和监测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储存粮食的水分含量、脂肪酸含量、氨基酸含量等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保证粮食品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之,粮食存储条件对粮食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优化粮食存储条件是确保粮食品质的重要手段。各种优化措施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从而实现粮食储存的最优化。同时,对粮食储存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监测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以保证粮食品质的稳定和安全。

参考文献:

[1]郭海霞,王建国,刘坤.粮食就仓干燥技术可有效提高粮食存储质量[J].中国食品工业,2021,(24):127-128.

[2]陈建伟.浅谈粮食存储企业完善粮食质量安全管理制度[J].粮食与食品工业,2021,28(05):51-53+58.

[3]赵光辉.影响粮食储存品质及检验的因素分析[J].中国食品,2021,(18):108-109.

[4]荣苏徽.粮食检验与储备粮的质量管理分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11):86-87.

[5]田雨红,田晶.粮食收储及物流运输环节的质量问题与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7):131-132.

[6]石治国.基于粮食储存过程中品质的变化与控制[J].食品安全导刊,2020,(06):57.

[7]郑冰石.粮食企业仓储管理现状及科学保粮发展[J].区域治理,2020,(03):99-101.

[8]张京宣,厉艳,宋涛,王简.粮食收储及物流运输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与对策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43(10):58-59+67.

[9]赵学梅.如何做好粮食保管工作[J].农民致富之友,2018,(11):207.

[10]杨绪涛.叙永县地方粮食储备轮换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6.

[11]史改侠.机械通风控温技术在粮食仓储过程中的应用与研究[J].北京农业,2015,(15):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