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评论节目融合创新提升主流舆论影响力的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3

电视评论节目融合创新提升主流舆论影响力的路径研究

刘华

周口市广播电视台466000

摘要:融媒体背景下,电视媒体成为舆论宣传的主要途径,需加强电视媒体节目创新及优化。电视评论节目作为电视媒体的重要表现形式,需结合新科技、新理念、新模式打造新思想传播阵地,提升主流舆论影响力。本研究首先探讨电视评论节目表现形式,随后分析电视评论节目融合创新提升主流舆论影响力的路径,最后提出电视评论节目的创新发展措施,为电视媒体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视评论节目;融合创新;主流舆论;融媒体

电视评论节目是传媒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形式之一,其有着独特的影响力,可引导观众对当下社会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变化,传统电视评论节目的影响力呈现弱化趋势,如何确保电视评论节目的舆论影响力是当前传媒行业发展的核心话题。为了探索这个问题,并寻找提升主流舆论影响力的路径,本文对电视评论节目的融合创新进行深入研究。

一、电视评论节目的特征

(一)信息构成要素

电视评论节目作为一种媒体形式,其融合了声音、图像和文字等信息。首先,电视评论节目通过声音的运用来传递内容和情感。评论嘉宾的讲解、主持人的主题介绍以及音效的运用,均能通过声音向观众传递信息和情感。其次,图像是电视评论节目中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之一[1]。通过画面的选取、摄像角度的选择和特效处理等手法,可以增强节目的视觉吸引力和信息表达效果,使观众更加生动地理解和接受节目的内容。最后,文字在电视评论节目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点题引入和解释说明的作用。文字的运用可以通过标题、字幕、标注等方式提供关键信息和辅助解读,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节目的主题和观点。上述要素的相互结合,使电视评论节目具有更丰富的信息表达方式,让其拥有无法替代的舆论导向功能。

(二)内容表现形式

电视评论节目通常通过叙述、分析和评价等内容表现形式来传递观点和观点。评论节目在叙述方面通常会提供背景信息和事实描述,以便观众对所讨论的话题有更深入的了解。例如,介绍事件的发生经过、相关人物的背景等,可以帮助观众建立对话题的基本认知。同时,评论节目会对观点和事件进行分析,揭示其内在的原因、动机和意义。通过对观点、政策、社会事件等的分析,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有关话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此外,评论节目会提供对话题的评价和观点的立场。评论嘉宾会根据自己的观点、价值观和专业判断[2],对所讨论的话题进行评价,提供对事物的主观评价、认可或批判,并陈述自己的原因和依据,有助于引导观众进行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可提升观众对节目的参与度和接受度。

(三)社会功能

电视评论节目具有极为特殊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解惑、引导、宣传三方面。首先,电视评论节目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帮助观众理解复杂的社会问题和事件。评论嘉宾会对话题进行解读和解释,提供专业知识和观点,以解答观众的疑问和困惑。这种解惑功能有助于观众理清头绪,增加对复杂问题的认知和理解。其次,电视评论节目在引导方面起到了指导和启发观众的作用。通过提供多元化的观点和社会评价,评论节目对观众的思考和决策提供了参考。评论嘉宾的讨论和观点互相碰撞,有助于观众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提升思考能力和判断力[3]。最后,电视评论节目具有宣传功能。评论节目可以用来宣传某种观念、理念、价值观或立场。通过选择特定话题和表达方式,评论节目可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并输出特定观点,达到宣传的目的。此种宣传功能可以影响观众的态度和行为,推动社会变革,让观者具有正确的价值诉求。

二、电视评论节目融合创新提升主流舆论影响力的路径

(一)多元立体的矩阵化传播

电视评论节目若想提升主流舆论影响力,需实现多元立体的矩阵化传播,在内容传播形式方面进行创新。具体如下:一是尝试拓宽自身的话题范围,不仅关注热门时事和政治议题,还需关注社会、科技、文化等领域的话题。通过选择多元化的话题,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并扩大节目的影响力。二是引入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知名人士或公众人物作为评论嘉宾,让他们在节目中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为观众呈现多元的立场和观点,丰富节目的内容和观点的角度。三是采取多样化的表达形式来吸引观众的兴趣。除了传统的对话和辩论形式外,还需采用讲故事、实地调研、专题报道等形式,增加节目的可看性和趣味性[4]。四是与各种在线平台相结合,增加跨平台传播的力度。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剪辑视频、短评、观点解读等内容,扩大节目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同时,利用互动平台与观众进行互动,收集反馈和意见。五是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关注社会的公共议题和民生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倡导正能量,引导社会舆论发展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提升自身公信力。

(二)效应叠加的话题式传播

传统电视评论节目主要围绕具体的事件或热点开展,通常只会产生单次的舆论效应。融媒体时代,话题已经超出其原有含义,成为媒体的主要选择。为了让电视评论节目形式得到创新,提升主流舆论影响力,需实现效应叠加的话题式传播。首先,需要确定热门话题。选择与当前社会关注度高的热门话题作为节目的核心内容。话题可以涵盖社会问题、科技创新、文化现象等多个领域,以吸引广大观众的兴趣和关注。在此基础上,邀请具有不同立场和观点的嘉宾来参与讨论,确保观点的多样性和辩论的激烈性。观点碰撞能够激发观众的思考,并促使他们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5]。其次,发挥话题的舆论导向功能后,需强化专题深度报道,即增加专题深度报道的环节。通过深入调研、采访专家、播放相关纪录片等方式,为观众提供更全面、深入的信息,增加节目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最后,联动多平台传播,发挥话题的长期舆论导向功能。通过跨媒体联动传播,将节目内容拓展到多个平台,如电视、网络、移动终端等,让更多的观众关注,同时借助不同平台的优势,实现信息的互补和传播效果的叠加。

(三)及时交互的社交化传播

及时交互的社交化传播是电视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可实现媒体节目与观众的良好交互,更容易让观众接受观点。首先,需在电视评论节目中加入社交媒体的互动环节,通过在节目中播放实时社交媒体上观众的评论和反馈,以及主持人与观众之间的在线互动,实现及时交互。观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提出问题、分享观点等,增加他们的参与感,同时也促进观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其次,应借助数据分析工具,对社交媒体上观众的反馈和话题讨论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通过了解观众的关注点和情绪变化,节目制作团队可以及时调整内容、角度和立场,以更好地满足观众需求,提高观众参与度和留存率。其三,需形成一个社交共同体。这个社交共同体由喜欢该节目的观众、嘉宾和制作团队组成,客体之间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交流、分享意见和建立联系。除了社交媒体互动外,还需提供其他多种多样的参与方式,如电话、短信、网站留言等,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和习惯,进一步增强观众与节目的互动性,扩大参与人群,并促使更多观众加入到社交化传播中。

三、电视评论节目融合创新措施

(一)联合纸媒创新节目形式

为了提升电视媒体的主流舆论影响力,电视评论节目需联合纸媒创新节目形式,满足不同类型受众对信息获取的需求。首先,需实现电视评论节目与纸媒合作,建立跨媒体交互平台。在节目中引入纸媒的专栏评论或专题报道,通过纸媒展示更深入的观点和信息。观众通过该平台,从电视节目中获取的信息扩展到纸媒,从而拓宽了节目形式,提供更多的互动和参与方式。其次,与纸质报纸结合电子版报纸和移动应用程序,实现更多创新。电视评论节目可以与纸媒共同开发专属的移动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应用程序订阅电视评论节目的资讯、专栏及相关新闻报道。同时,应用程序可以提供观众互动的功能,例如观众可以通过应用程序发表评论、参与投票等,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其三,可以通过使用AR(增强现实)或QR码等数字技术,将电视评论节目与纸质媒体结合起来。通过在纸质媒体上加入AR元素,例如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或者通过AR技术展示3D图像或虚拟现实场景,为观众提供更丰富的观看体验,提升观众对节目内容的兴趣和关注度。

(二)丰富电视评论节目形态

电视评论节目形态与观众喜爱和接收程度相关,同时也影响着节目的舆论导向功能。为了提升电视评论节目的舆论影响力,并促进其创新发展,需采取如下措施:首先,将节目形态扩展到实地采访和外景报道,为观众提供更丰富的角度和视角,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到事件、场景和人物,增加节目的吸引力和真实性。其次,将电视评论节目与纪录片元素融合,丰富观众的视觉体验。如在节目中加入纪录片的片段、拍摄手法和叙事方式,为观众提供更深入、更生动的观点和分析,使节目更具故事性和感染力[6]。其三,引入图表、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工具,将复杂的信息和数据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给观众,增加节目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最后,引入非传统嘉宾形式,如名人观众、互联网红人、普通民众等,为观众带来更多样化的声音和观点,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三)优化语言表达风格

电视评论节目作为普适类节目,需在语言表达风格上进行创新,让观众更容易接受节目中传达的观念或观点。首先,电视评论节目可以尝试多元化的主持风格,避免统一化的表达方式。不同的主持风格可以吸引不同的观众群体,并提供不同的观点和分析角度。例如,一个主持可以注重幽默和娱乐性,另一个主持可以注重专业性和严谨性,以此满足不同观众对语言表达风格的需求。其次,采用简洁明了的解说方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和深奥的语言,而是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解说,使观众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同时,可以通过使用生动的例子、故事和比喻等手法,使解说更富有趣味性和可读性。其三,电视评论节目可以通过适当的语音腔调、肢体语言和情感表达,增加观众的共鸣和情感连接。主持人和嘉宾可以以真实的情感表达观点和观点的背后的情感因素,使观众更加容易接受和产生共鸣。其四,可以借鉴文学的表达手法和技巧,增加语言表达风格的多样性和艺术性。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和隐喻等可以丰富语言表达,增加观众的审美享受和思考层次。

结束语:

在不断改革的电视媒体行业中,电视评论节目的创新尤为重要。电视评论节目需实现形态、语言表达风格、节目形式的创新。通过增加实地采访和外景报道、引入纪录片元素、运用可视化图表和数据展示、创新嘉宾形式以及引入新技术和互动性元素等,呈现出更丰富、生动的内容和体验,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和参与。只有不断追求创新,才能与观众需求保持紧密的联系,满足他们的期待和好奇心,达到提升主流舆论影响力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许愿. 广播电视新闻工作守正创新的实践路径[J]. 采写编,2023,(07):61-63.

[2]梅巍巍. 民生社会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创新分析[J]. 新闻传播,2023,(11):95-96.

[3]张欢. 新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报道节目的创新策略研究[J]. 西部广播电视,2023,44(10):132-134.

[4]任丽媛. 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评论节目主持人守正创新的路径探析[J]. 报林,2022,(02):26-28.

[5]刘振波. 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及手段思考[J]. 中国有线电视,2023,(05):68-70.

[6]崔佳,苏新笛. 媒介融合对广播电视新闻栏目转型创新的导引[J]. 采写编,2023,(04):38-39+135.

刘华(1973.05),女,汉族   周口市川汇区人  本科学历,一级播音员,从事广播电视主持播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