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经济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业财融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2

基于数字经济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业财融合研究

王军威

130427199410061917

摘要:我国信息及水平和我国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要想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站稳脚跟,需要建筑企业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变革和创新管理模式。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财务机器人等颠覆性技术应运而生,建筑行业逐渐从传统工业时代迈入数字经济时代,建筑行业现已摒弃传统粗放式的管理模式,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或平台助力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革新和业务升级,有效提升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力,打破了传统的财务管理固有思维,将财务管理置于业务前端,深入业务一线,实现业财一体化建设,最终形成以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为主,且高度统一的业财融合体系。

关键词:数字经济;建筑施工企业;业财融合

引言

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与时俱进,制定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树立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与成本管理核算,保障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可以得到专业的技术知识指导、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前来效力,并且立足于实际,将财务管理贯彻落实到企业的各个层面之中,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得到制度保障,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规避企业管理风险,为提升企业资金管理效率、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保驾护航。

1业财融合内涵

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围绕施工业务链条中的关键节点,利用生成的信息数据及时反馈信息给各利益相关方的管理层,需要进行业务——财务双向融合。财务要向业务靠近,业务也要向财务靠近,最终达到业财融合,并形成合力助力提质增效,达到“1+1>2”效果。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业务部门而言,在施工业务开展的全过程中要具有经营思维及风险意识,要清晰地意识到施工业务的开展需要为公司创造价值,控制及适当规避风险;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部门而言,应积极深入到业务前端,推进财务管理前移到业务端,并通过对数据实时的预测和分析,将分析结果传递给业务部门及决策层,使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层在做决策时更科学、更合理。同时,财务部门在把握施工业务流程的关键控制点和潜在风险点时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降低运营风险。

2建筑施工企业业财融合的常见问题探析

2.1项目预算管理机制不健全

项目预算管理落实不到位极易导致项目超支施工,进而引发项目资金链断裂问题,影响项目的工程完成进度及工程质量,进而给整个项目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当前,施工工程项目在预算管理中面临着以下问题:首先,预算编制科学性不足。预算编制缺乏风险预测,预算即预测,其在实际执行中可能因市场、国家政策等外部环境或甲方技术工艺要求临时变更而出现预算偏差,而当前部分企业未建立预算联动机制;且预算编制往往采用“自上而下”的编制架构,导致预算编制中部分内容的可操作性不强。其次,预算与工程进度关联度不足。

2.2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薄弱

建筑施工企业往往会陷入资金链紧张的困境,绝大多数原因与其自身的发展特性相关。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在参与招投标项目时,若是中标,则企业需要根据相关规定缴纳一定数额的保障金,这笔保障金数额巨大,对建筑施工企业这种验收合格后才能结算尾款的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支出,在无形中为企业增添了不小的压力;其次,建筑施工企业因为其建设周期较长,所以拿到回款的期限也会相对较长,而施工企业为了保证工程能够在规定工期内完成,在这一时期内,投入成本必定会呈现高峰爆发式且持续性的增长,这种长时期的资金投入无疑加重了企业的财务负担,又因为现阶段财务管理相对薄弱,资金调度更加困难,更有甚者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3建筑施工企业业财融合实施路径

3.1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的管控,将信息化的方式应用至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开展的整个过程中,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信息交流的畅通性。这样才可使建筑施工企业迅速获知和了解在当前的运营发展中是否产生了突发的情况,推动信息在相关部门之间的有效传递。建筑施工企业要采取措施加强落实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信息化推广工作,这样不但有利于进行企业资源的充分共享,还可促进不同部门之间在财务方面的有效联系。现如今,展开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已然成为众多建筑施工企业开展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时的一项主要趋势。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迎合该种趋势,深化落实好信息化建设工作,以期可推动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开展,确保在工作展开期间可产生更为显著的成绩和成果。

3.2完善风险管控体系

首先,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工作应当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态进行,根据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数据监测指标。其次,应当按照风险评价过程中的不同指标以及可能产生的风险等级确认指标的权重,并且聘请业界的财务专家以及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组成相应的评估小组,针对建筑企业在规定会计核算期间内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分,最终得出公允且公正的评估指标数据。最后,根据建筑企业各项财务指标的结果,针对建筑企业当前的实际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估,并且,综合建筑企业不同部门的实际数据信息,针对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预测,预测风险的类型以及风险发生后可能会带来的后果,从而得到更加精准和全面的风险管控预警报表。

3.3建立业财融合系统

业财融合系统的建设可以形成统一化的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模式,对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进行有效融合,将系统的数据接口进行对接,让财务管理人员及时收集和了解业务信息,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各项风险因素的管控效果。首先,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对经营业务状况进行深入考虑,将和财务系统联系紧密的单元进行对接,明确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工作的具体职能,保证二者可以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以及评价反馈等多个角度出发加强对业务活动的管理,让财务管理人员可以深入参与到企业项目建设活动中。业务管理者在成本控制、预算执行以及工程管理等环节积极和财务部门进行沟通和对接,利用信息化平台将各类财务数据上传到系统上。建筑工程项目涉及的财务数据较多,利用该种方式可以避免出现财务数据遗漏或者丢失的现象,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数据保障。其次,对费用报销进行统一。业务以及财务两个部门在利益诉求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业务部门重视提高经济效益,财务部门重视控制成本支出,在费用报销方面应做好统一管理工作。根据现有费用应用问题展开分析,探讨引起费用使用不规范的主要原因,优化费用报销流程,保证两个系统的及时衔接。再其次,加强预算管控。预算是财务部门向业务部门所提出的资金使用要求,业务部门需要将资金支出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经济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业财融合是推进建筑施工企业数字化的基础。全方位提升建筑施工企业在管理工作上的效率,给建筑施工企业的稳定发展和经济效益提升打下良好的财务数字化基础。

参考文献

[1]石晓.地方建筑企业L集团财务数字化模型构建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22

[2]李焱文.基于业财融合的集团财务共享中心构建研究[J].商业现代化,2020(14)

[3]李新建,宋日晓,王广乾.基于HR三支柱的财务三支柱工作模式构建[J].中国总会计师,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