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康复期患者的观察及心理护理要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2

脑梗塞康复期患者的观察及心理护理要点分析

高萍 ,徐静*

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医院  山东  潍坊 261205

摘要:目的:探讨对脑梗塞患者于康复于实施护理干预观察并对心理护理要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将此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与护理的脑梗塞康复期患者作业观察对照,以数字随机的方式将其中60例设置为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再将同期的另外6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之后其心理抑郁、焦虑状态,临床治疗护理的依从情况以及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之后的心理状态评估,均要显著性地优于护理干预之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之后,焦虑与抑郁情况评估,全部要好于对照组的患者,一一比较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均<0.05)。(2)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之后的临床依从性为96.67%,共58例;对照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之后的临床依从性为81.67%,共49例。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之后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共58例;对照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之后的护理满意度为80.0%,共48例。组间临床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于康复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加上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提升临床依从性,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脑梗塞康复期;心理护理干预;要点分析;依从性

患者在突发脑梗塞之后,应当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治疗,以避免发生恶性结果,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在接受治疗之后,患者进入到康复期,此时患者因为病症的原因难免会伴有一些后遗症,令其日常生活受到限制,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也会造成影响,从而发生依从性差,不配合后续的治疗与护理,进一步地影响到患者的康复[2-3]。因此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帮助患者重拾治疗信心,保持良好心态的一项重要临床措施。本次研究中就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到了对脑梗塞康复期患者的护理工作当中,以期帮助患者改善心理健康,提升临床依从性的同时,积极促进患者的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将此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与护理的脑梗塞康复期患者作业观察对照,以数字随机的方式将其中60例设置为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再将同期的另外6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所有患者均为突发脑梗塞后送至我院进行抢救治疗,并在接受治疗之后病症遂于平稳,进入到恢复期。排除神志不清、无法正常沟通的患者;排除同时伴有其他严重性病症患者;排除不能接受观察研究患者;排除其它禁忌患者。观察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49例,女性患者有11例;患者年龄段分布为50~78岁,平均年龄值为(59.71±3.17)岁;伴有运动障碍患者共有27例,伴有语言障碍患者共有11例,伴有偏瘫症状患者共有6例。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46例,女性患者有14例;患者年龄段分布为50~77岁,平均年龄值为(59.26±3.35)岁;伴有运动障碍患者共有25例,伴有语言障碍患者共有12例,伴有偏瘫症状患者共有5例。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信息数据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所采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病情观察、遵医嘱给药、注意事项叮嘱、相关知识宣教等。观察组患者所采用的护理方式为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基础之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有:(1)提前做好对患者基本信息的了解工作,对患者的病情发展与治疗进展有详细的了解,为患者建造比较舒适且温馨的住院患者,做好清洁与通风,从住院环境上就要做到让患者放松,减少住院生活给患者带来的紧张感;(2)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建立起沟通,柔声向患者自我介绍,与患者进行交流,对于有语言障碍患者更要细声向患者讲述,同时注意患者的反应,及时了解患者的需要求,并给予相应的帮助与指导。在患者与家属心中建立起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与患者和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及交流。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的陪护指导,纠正家属的错误认知与方式,避免对患者心理造成影响;(3)多向患者和家属进行正向的康复事例宣导,让患者和家属对于病情以及康复治疗有正向的认知,指导家属给予患者良好的家属支持,让患者真切感受到家人的支持与爱护,让患者能够对治疗和康复更加有信心,积极地面对,愿意主动依从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

1.3观察指标[4-5]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措施之后,其心理状态、临床依从情况以及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心理状态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焦虑与抑郁情况进行评分,所得分值越过55分则表示患者出现焦虑或抑郁情况,越高代表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状态越严重;临床依从情况护理与医生对患者康复期的表现进行评价,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与不依从本项,总体依从性为完全依从率与部分依从性的和值;护理满意度评估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由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为分非常满意、较为满意、一般满意与不满意四项,总体满意度为非常满意率加上较为满意率加上一般满意率的和值。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 23.0对本次研究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况评分采用±s进行表示,行以t值检验。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评估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之后的心理状态评估,均要显著性地优于护理干预之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之后,焦虑与抑郁情况评估,全部要好于对照组的患者,一一比较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均〈0.05)。详细数据信息请见下表1中所示内容。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评估得分数据分析(±s,分)

组别

护理前后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

观察组

护理前

61.25±1.17

59.62±2.75

护理后

46.56±3.58*&

42.61±3.52*&

对照组

护理前

61.07±1.53

58.29±2.09

护理后

51.57±2.59*

50.19±3.06*

注:组内护理前后比较,*P<0.05;护理后组间比较,P<0.05

3 讨论

患者在经历过突发脑梗塞接受治疗进入到康复期之后,其心理经受过了极大的冲击,心理状态发生转变,加上经过治疗之后的脑梗塞患者经常会伴有如运动障碍、语言障碍或是偏瘫等症状,大病大治之后又身体控制能力变差,活动受限,患者难免会出现焦虑甚至抑郁等不良心理。因而在康复期临床上应当给予患者细致的护理干预措施的同时,还需要重点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做好相关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调整好心态,积极地配合康复治疗,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工作当中,要重点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变化,及时地给予帮助与疏导,让患者感受到来自社会、家人的支持,树立起治疗康复的信心,提升临床依从性。本次研究中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加上心理护理指导的患者,其心理状态评估要显著性地优于只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同时护理心理护理指导的患者其临床依从性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有明显的提高,具备在临床上推广在价值。

参考文献:

[1]颜玉婷. 脑梗塞康复期患者心理状况分析与心理护理要点分析[J]. 心理医生,2018,24(18):222-223.

[2]赵燕妮. 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护理脑梗塞康复期患者的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3):179,191.

[3]李健萍. 脑梗塞康复期患者早期行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 健康大视野,2019(1):127.

[4]王晓娣. 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康复期患者的中医情志护理体会[J]. 饮食保健,2019,6(51):118-119.

[5]王楠. 脑梗塞康复期患者早期行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3):172.

通讯作者:徐静1992.10.09邮箱:10335618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