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检验对尿路感染的诊断效果及准确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2

尿常规检验对尿路感染的诊断效果及准确性分析

袁露艳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岚山镇卫生院    221200

摘要:目的:分析尿常规检验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效能。方法:选择于医院门诊就诊的120例疑似尿路感染病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尿常规检验及尿培养。以尿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将120例疑似尿路感染病例分为尿路感染组和非尿路感染组,对比两组患者WBC、NIT、LEU检验结果,分别计算尿常规检验结果中WBC、NIT、LEU及三者并联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尿路感染者中WBC≧25个/ul、NIT(+)、LEU(+)患者的比例均高于非尿路感染组(P<0.05)。对照尿培养结果,WBC(+)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依次为83.33%、77.78%;NIT(+)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依次为58.82%、83.33%;LEU(+)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依次为82.35%、88.88%。WBC(+)+NIT(+)+LEU(+)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依次为89.22%、72.22%。结论:尿常规检验中LEU(+)单项指标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三者并联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性明显提高,但特异性下降。临床上应根据各指标的应用优势予以综合诊断,从而提高诊断效能。

关键词:尿路感染;尿常规检验;诊断;敏感性;特异性

尿路感染是因感染各种病原微生物致尿路黏膜或组织出现急慢性炎症反应为基础病理,以尿频、尿急、尿痛及尿液性质改变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临床上,早期诊断并予以规范的治疗是控制尿路感染病情进展及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尿常规检查是目前临床上诊断尿路感染最简便的方法,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20例疑似尿路感染病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尿常规检验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选择于医院门诊就诊的120例疑似尿路感染病例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1)将本研究方案、诊疗方案向患者告知,并取得其知情同意;(2)开展本研究前所收集的患者病历信息完整、真实,息符合本研究的开展需求;排除标准:(1)对本研究所采用的检验方法有禁忌症者;(2)对本研究所采用的诊疗方案不依从者。其中,男66例,女54例;年龄16-76岁,平均(48.25±4.16)岁。

1.2方法

1.2.1尿常规检验

120例患者实施尿常规检验。即采集患者尿液中段标本10ml,参照《检验科尿液常规检测操作规程》予以患者尿常规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统计尿液白细胞计数(WBC)、亚硝酸盐(NIT)、尿干化学中白细胞酯酶(LEU)检验结果。阳性结果判定标准:WBC大于或等于25个/ul,NIT阳性,尿LEU阳性[1]

1.2.2尿培养

采集120例患者尿液中段标本10ml,进行尿培养,并将培养出的病原菌予以鉴定。其中,标本的采集、病原菌分离培养和鉴定均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尿路感染诊断标准:《尿路感染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诊断》:尿培养结果显示革兰阳性、阴性球菌菌落数分别大于1×104CFU/ml、1×105CFU/ml[2]

1.3观察指标

1.3.1尿路感染者和非尿路感染者尿常规检验指标的比较

以尿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将120例疑似尿路感染病例分为尿路感染组和非尿路感染组,对比两组患者WBC、NIT、LEU检验结果。

1.3.2尿常规检验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

以尿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尿常规检验结果中WBC、NIT、LEU及三者并联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在其计算原则上,TP、FP、TN、FN依次记为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假阴性。其中,敏感性=TP/(TP+FN)×100%,特异性=TN/(TN+FP)×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计数、计量数据记为百分比(n/%)、标准差(),2 、t检验, P<0.05提示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尿路感染者和非尿路感染者尿常规检验指标的比较

尿培养结果显示,120例疑似病例中,确诊102例,排除18例。尿路感染组中WBC≧25个/ul、NIT(+)、LEU(+)患者的比例均高于非尿路感染组(P<0.05)。见表1:

尿路感染者和非尿路感染者尿常规检验指标的比较(n/%

组别

例数

WBC≧25个/ul

NIT(+)

LEU(+)

尿路感染组

102

85/83.33

60/58.82

84/82.35

非尿路感染组

18

4/22.22

3/16.67

5/27.78

2

11.273

10.892

10.332

P

0.004

0.008

0.009

2.2尿常规检验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

对照尿培养结果,WBC(+)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依次为83.33%、77.78%;NIT(+)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依次为58.82%、83.33%;LEU(+)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依次为82.35%、88.88%。WBC(+)+NIT(+)+LEU(+)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依次为89.22%、72.22%。

2尿常规检验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

方法

尿路感染(n=120)

真阳性

假阳性

真阴性

假阴性

(TP)

(FP)

(TN)

(FN)

尿培养

102

18

102

0

18

2

WBC≧25个/ul

89

31

85

4

14

17

NIT(+)

63

57

60

3

15

47

LEU(+)

89

21

84

5

16

14

WBC(+)+NIT(+)+LEU(+)

96

24

91

5

13

11

3讨论

据最新的调查数据统计显示,医院门诊诊断中尿路感染发病率约为1-1.8%,而患病人群随着感染病情的发生、发展,不仅会诱发生殖器的各种炎症、慢性肾衰,甚至造成生育功能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预后造成严重威胁[3]。临床上,选择快速、精准的诊断方法提高疾病诊断率,是控制感染病情进展的基础。在操作流程上,尿常规检查具有操作简单、诊断迅速等优点,WBC、NIT、LEU是目前尿常规检验下判断尿路感染的主要指标。本研究中,尿路感染者中WBC≧25个/ul、NIT(+)、LEU(+)患者的比例均高于非尿路感染组(P<0.05),提示WBC指标值的升高、NIT和LEU阳性均在尿路感染患者中的检出率较高。而在诊断效能上,WBC(+)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依次为83.33%、77.78%,NIT(+)为58.82%、83.33%,LEU(+)为82.35%、88.88%。相比之下,尿常规检验中LEU(+)单项指标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

一般情况下,如果出现白细胞酯酶阳性表达,说明可能存在尿路感染,同时尿液中出现白细胞酯酶阳性,通常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考虑患者可能存在有尿路感染,但是在临床工作中的一些混杂因素,也可以导致白细胞酯酶的异常表达,比如尿液中混合有来自阴道的分泌物,此时白细胞酯酶的反应也呈阳性,称之为假阳性。另外,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针对尿路感染的尿常规检测,对于真正的致病菌存在1/5的漏检风险,这会导致相当一部分的尿路感染患者因漏诊而难以得到及时的治疗。本研究中,WBC(+)+NIT(+)+LEU(+)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依次为89.22%、72.22%,即三者并联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性明显提高,可有效降低其漏诊率。但三者并联诊断下特异性下降,也是临床需要注意的问题。

综上,尿常规检验中LEU(+)单项指标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三者并联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性明显提高,但特异性下降。临床上应根据各指标的应用优势予以综合诊断,从而提高诊断效能。

参考文献:

[1]吴冰. 尿干化学亚硝酸盐联合白细胞检测在尿路细菌感染诊断中的效能[J]. 中国民康医学,2020,35(07):120-122.

[2]李博. 尿常规检验在尿路感染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8(02):105-107.

[3]孙洋. 尿常规检测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2020,20(23):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