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历史建筑修缮加固保护研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1
/ 2

近现代历史建筑修缮加固保护研究分析

林烜烨

310115198507083810

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具有不同时期特征的建筑物被遗留下来,这些建筑物是城市珍贵的财富。而且年久失修,也是急需修缮的。对于历史建筑来说,最好的保护与利用就是将其融入到城市中,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既要解决文物保护问题,又要解决文物保护的问题,更要解决文物保护的问题。而这种修缮,也会成为一种常规修缮。梳理了我国历史建筑保护中的风险性,分析了导致风险性的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总结了我国在保护实践中所面临的制度、机制和技术上的缺陷。

关键词:近代历史建筑;建筑修缮;修缮加固;保护

引言

近现代历史建筑文物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先民留下的宝贵的物质财富,同时它也是古人智慧的象征和体现。通过对近现代历史建筑文物的研究,可以让人们对过去的历史有一个更深入、更直观的了解和研究,从而实现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继承。近现代历史建筑文物可以更加真实直观地反映出古代社会发展情况、建筑风格特点和手工能力等内容,相对于文献资料,它更加真实形象,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载体。然而,在当前的近现代历史建筑的文物修缮和保护工作中,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社会公众的保护意识不强,修缮方法相对落后,这些都会影响到近现代历史建筑的文物修缮和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所以,对近代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近现代历史建筑现况分析

(一)近代古建筑中的文化遗存遭受的严重损害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区域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城镇化建设。在部分区域实现现代化的同时,这些区域的近代历史建筑与文化遗产也遭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与破坏。部分近代历史建筑遗址虽未受直接影响,但由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已经改变,其完整性与环境和谐性均不同程度的丧失,使得其与周围的空间格局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一些地区虽然通过多种方式对近现代历史建筑文物展开了修缮和保护,但其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没有达到高质量的近现代历史建筑文物保护的目的,而且也无法弥补环境因素改变所带来的问题,这就造成了近现代历史建筑文物的保护工作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和价值。

(二)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在某些边远地区,由于居民对古建的保护意识不强,对古建的修缮、加固、保护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近代历史建筑具有很高的科研和艺术观赏价值,但是在缺少有效的监督的情况下,它很容易被人为破坏。此外,地方民众对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也比较薄弱,在发现近代历史建筑被破坏后,如果不能及时向政府报告,将会对近代历史建筑的修缮和保护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对近代古建的修缮、加固与保护原理的剖析

(一)保护本真原则

对近代古建筑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同时遵循“本真”保护原理,才能充分展现近代古建筑特有的韵味。对有关工作人员来说,在对近现代历史建筑进行加固和保护之前,必须要对它的历史价值做出有效的评价,并与近现代历史建筑的破坏状况相结合,采用一种科学的保护方法。比如,对于一类历史建筑,或者是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二类历史建筑,技术人员可以采取原物保护措施,尽可能地维持近现代历史建筑原来的功能和肌理,并对其进行修缮和加固。与此同时,对于某些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的近代历史建筑,必须对其进行原有的保护,并与其原有的面貌相联系,对其进行合理的修缮,从而使其更好地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对于那些没有太大价值的历史建筑,要在不改变其结构和形状的前提下,对建筑的外观进行合理的修缮,同时要强化对建筑的内部装饰,以确保近现代历史建筑的完整性。

(二)可持续保存的原则

可持续化保护,主要是在保持近现代历史建筑整体性的前提下,充分激发其实际价值和活力,保证近现代历史建筑结构的完整,促进近现代历史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近代古建的修缮、加固与保护措施

(一)释放保护概念

古色古香的建筑,经过数百年的风吹雨打,大部分都会出现破损和褪色的情况,但在最初的时候,古色古香的建筑却是熠熠生辉,熠熠生辉。古建筑是用来居住和居住的,古建筑也是如此,古建筑不是博物馆的收藏品,所以“修旧如旧”、“修旧如故”之类的东西,并不一定适用于古建筑,而是可以尝试一下“修旧如初”,让中国古建筑恢复到原来的美感和宜人的状态,让古建筑重新焕发生机。中国的传统建筑很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人们也渐渐的意识到,那些保留下来的古色古香的古建筑,大部分都是高档的,大部分的普通人家都不可能买得起。现在,许多以古建筑为主题的民宿,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这证明古建筑并不差,只是没有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现代方便的施工方法,已经逐渐脱离了传统的施工技术,现在很少有工匠能够熟练地运用传统施工技术,如果没有相关的图纸和文字资料,很难对这些历史建筑进行有效的保护,最后反而会让保护工作走上歧途。

(二)对建筑物采用科学的修缮和加固措施

我国近代古建数量较多,且以砖木为主,对于近代古建,应根据古建种类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修缮、加固措施。在地基基础上,可采取加强灌浆和扩大基础底面的方法。对于砖混结构柱子的加固,可分别采用灰浆覆盖和加筋网灰浆覆盖两种方法。对于砖石结构的横梁,可采取加筋加筋的角钢托梁。在整体加强方面,可采取增设抗震墙和构造柱的技术措施。第二种是木质建筑的加强工艺。对于损坏比较严重的木结构,可以使用落架大修或者部分修整加固技术,通过将木构架全部或者部分地拆除,来对损坏的部件和残损点展开有效的修整,并将损坏比较严重的部件及时地替换掉,再进行重新安装。在施工和安装时,必须强化整体的加固,而在局部的加固方面,则主要采用了加筋的方法。对于抗剪力不足,结构裂缝,可采用销栓加固方法,利用钢制螺栓穿透被加固的截面,具有耐腐蚀与耐火等优点,且不增加结构荷载,施工过程较为方便。

(三)维修工检查

要对文物建筑进行维修养护工作,必须对维修养护的实施文件进行审查,审查的重点包括:维修工艺、材料使用、施工措施以及安全文明等技术措施;其次,强化维护工作的全过程检查与验收,对已确定的维护工作计划进行监督,对执行阶段的施工技术与施工程序进行检查;第三,每一阶段的维护工作完成后,都要及时检查,验收;最后,对工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整理,其中,工程数据主要有:建材合格证、检测报告、生产许可证、文物建筑病害图片、维修技术方案、措施、施工图纸、技术审批、洽商记录、施工日志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工程维护,为以后的维护工作提供了历史依据。

结束语

本文着重对近现代历史建筑的修缮加固保护措施展开了研究,具体内容包括: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保护意识,采用科学的建筑修缮加固方法,加大资金投入等。同时,还给出了一些具体的防范措施,这些措施可以让近现代历史建筑的修缮加固保护的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为有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侯建设.近代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理念与工艺应用[J].建筑施工,  2005(4):58-60.

[2] 廖博.文物建筑木构件典型残损问题及修缮探讨——以国保单位马晓军别墅为例[J].文物天地,2020(19):90-97.

[3] 翟永亮.近现代历史建筑文物的保护与修缮工作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09):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