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裂缝控制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1
/ 2

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裂缝控制探讨

黄东源

广东省源天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370

摘要:水利工程项目是一项惠民和基础性工程,施工中的工期长、施工范围广、施工难度大、周围环境复杂。相关工序控制水平会影响到最终的施工结果,所以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关键技术进行调控,才能够提升项目建设的水准。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容易出现裂缝病害,这种病害还会影响到项目的稳定性和整体建设质量。所以施工时还需要对技术的关键进行把关,包括混凝土的配置、浇筑、振捣、温度控制、养护等工作,有效提高技术应用的水平,也可降低施工裂缝发生的概率。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裂缝控制

混凝土材料具备着使用时的诸多优点,它可以在特定的比例下达到一定的强度等级,从而形成稳定的结构。但是在混凝土的配置过程当中很容易出现裂缝病害,一旦产生裂缝问题,又会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水平。所以工作人员需要认真对裂缝病害进行调控,研究水利工程混凝土振捣施工时的裂缝控制方法,在加大养护力度的前提下,也可降低裂缝病害的发生概率。

一、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防治的意义

混凝土是水利工程项目在施工建设当中的重要原材料,这种材料具备着许多的优良特性。它能够完美呈现水利工程的设计意图,同时又具备着经济适用性。通过按照特定的比例调控混凝土,可以使之保持良好特性,在科学合理的养护后得到稳定的结构,水利工程项目也能够达到一定的功能。施工团队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需要对裂缝问题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对混凝土振捣施工等过程中的裂缝问题进行控制,也可降低病害问题的发生概率,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

二、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的类型

2.1塑性收缩裂缝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当,使结构内部水分大量流失,就容易出现塑性收缩裂缝。相较于土缩裂缝,塑性收缩裂缝会在混凝土完全凝固之前产生。若混凝土完全凝固后产生表面裂缝,就可认定为土缩裂缝,这种裂缝会呈现中间宽、两边窄的外形特征。若未能及时进行修补,会影响到水利工程项目内部结构的稳定性,也会给项目埋下安全隐患。

2.2水泥发生水化热

水化热是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类型的现象,是温度裂缝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混凝土中,水泥是非常重要的原材料,水泥和水的接触会出现明显的化学反应,从而释放大量的热量。如果热量无法及时排出,会导致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出现膨胀的情况,继而产生裂纹。

2.3沉陷裂缝

沉陷裂缝是因沉陷而导致的裂缝类型,通常结构地基土质不均、过于松软或者回填土不实,都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所产生的裂缝。这种裂缝通常会发生于冬季施工中,沉陷裂缝通常表现出贯穿状态,会影响到项目的稳定性。当这种裂缝已经非常严重时,会导致混凝土错位。但在地基变形稳定后,通常沉陷裂缝也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动。

2.4施工裂缝

混凝土构件需要通过制作、脱模、运输至现场进行吊装、完成拆模等过程。通常这些工序都需要由施工人员进行质量把关,如果在构件生产时,没有对模板胶水湿润,或者选择合适的隔离剂,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各个方向的贯穿裂缝。再者,得当混凝土构件运输至现场后,若未能摆放在固定位置,安装时振动过大,都容易导致构件被损坏,造成施工裂缝。

三、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裂缝的控制

3.1事前质量控制

事前控制需要相关团队能够拟定好科学完整的设计图纸,做好地质勘察和地质勘察报告的审查工作,要掌握地层的实际情况,设置提前的应急预案。当出现意外情况时也能够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处理,从而快速恢复施工内容。施工人员需要编制具备可行性的专项施工方案,对施工图纸和施工现场的环境情况进行比对。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可以为混凝土材料的配置和应用奠定基础条件。前期的准备工作也包含混凝土原材料的准备,有关人员需要采购具备项目建设标准的高质量原材料,通过科学的配合比试验,明确配合比数值。

3.2加强施工监测

项目的施工监测工作有助于施工团队了解水利工程项目的具体施工情况。水利工程项目对于结构稳定性的要求较高,为了能够避免混凝土出现变形和裂缝等情况,需要设置科学合理的监测系统,收集各项数据资料,避免混凝土在应用的过程中出现贯穿式的裂缝。

3.3相关设计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影响因素较多,为提升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水平,控制其裂缝问题。有关人员还需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控制裂缝病害,在施工现场要设计合理的技术应用方案。设计人员需要分析混凝土的质量,以提高混凝土稳定性为目的,控制施工流程,减少病害的发生概率。在有效预防大体积混凝土病害的前提之下,也能够避免裂缝问题所导致的项目建设质量差等问题。

3.4加强团队工作人员的培训

为了避免由于工作人员专业能力较差而导致的裂缝病害,施工团队还需加强培训工作,使得技术人员可以清楚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应用方法。同时在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也能够有意识的控制病害,合理的把控温度、外界环境等影响因素,高效安排施工流程,做好混凝土材料的养护工作。在提高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的前提之下,也可为项目的高效操作奠定基础,避免产生裂缝病害而影响到水利工程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3.5提升混凝土的抗裂性

在大体积混凝土项目的施工过程当中,只有提升结构自身的抗裂性。在材料当中添加合适的膨松剂,才可在浇筑的过程当中降低裂缝的发生概率。另外,在施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操作,控制技术应用的流程,提升项目的建设水平,最大限度的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

3.6注重对配合比和温度等因素的控制

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配置材料,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此时工作人员应当确定最佳的配合比,最大限度的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其稳定性,降低裂缝病害的发生概率。在项目的材料配置过程当中,要设定明确的运输路线,科学调控配置比例,控制配置时的温度。施工人员需要选择水化热程度相对较低的水泥材料,有效投入于施工中,同时施工时也要控制好温度因素,避免由于外界环境温度不适宜而导致温度应力、裂缝等的产生。

3.7控制施工工艺和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为了降低裂缝病害的发生概率,施工团队需要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明确混凝土养护的形式,更好的完成养护操作。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把控水量,在养护时科学选择养护的时间,注重对施工温度的调控。通常混凝土浇筑后需要持续性养护7~10d,对水泥水化提供充足的水分。要在其表面覆盖土工布或者塑料薄膜,使之保持水润状态。当温度过低时,可以覆盖棉被、草垫,达到保温目的。当温度过高时,可以及时在混凝土表面洒水,进行降温操作。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差要控制在25℃以下,否则会影响到裂缝控制的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施工管理人员要设定项目的施工进度计划和材料管理计划,认真要做好交底工作,使得有关人员的技术应用能力得到保证。在了解技术方案和设计图纸内容的前提下也可合理的准备机械设备,为后续项目的施工操作奠定基础。在浇筑完成后,也要进行混凝土的养护操作,避免水分蒸发过快,导致裂缝病害的发生。通过科学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精选水泥材料,也可降低病害的发生概率,提升项目的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薛鹏飞.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探讨[J].城镇建设.2020,(6).
[2]张雪芹.实例探讨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0,(4).
[3]于永生.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裂缝控制[J].中国房地产业.2018,(2).DOI:10.3969/j.issn.1002-8536.2018.0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