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军队预算审计转型路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1
/ 2

新时代军队预算审计转型路径探讨

范岩松  ,熊伟

陆军勤务学院    重庆市   400030

摘要:随着军队改革的持续深入,新时代军费管理新体制逐步形成,军费保障更加突出以能力为指向、以效益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对应于以经费运行作为主要对象的投入控制型预算管理模式,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更加注重以目标和结果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军队审计作为党和军队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监督服务,健全预算绩效管理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审计职能逐步建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体制机制,这也是军队审计推进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本文旨在探讨军队预算审计的转型路径,通过阐述预算审计转型必要性,分析当前存在问题,提出了军队预算审计转型的方法路径

关键词:军队;预算审计;转型路径

军队审计作为党和军队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监督,健全预算绩效管理监督体系,逐步建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体制机制。习主席强调,要加强预算管理和审计监督,切实把军费管好用好,不能让国家投入的钱打了水漂。预算审计作为促进部队财经管理秩序规范的有力抓手,对规范财经管理,优化经费投向投量,提高资源保障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审计实践情况看,重视程度不够、屡审屡犯等问题在不同类型部队一定程度存在,影响了预算审计的效能发挥面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新模式,我们必须准确领悟习主席决心意图,提高思想认识,突出审计重点,狠抓质量管控,及时调整监督方向,不仅关注被审单位财务管理状况,进行合法合规性审计,更要关注绩效目标和预期结果的实现程度,从审计理念、审计内容、工作载体、评价范围等方面重新调整审计工作思路。

一、军队预算审计转型的必要性

(一)贯彻落实军委战略决策的重要举措

针对当前部队预算管理不规范、项目执行力度不够、大量资金沉淀等日益凸显的矛盾问题,军队审计应充分发挥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优势,通过监督军事经济活动,有效感知指挥链、建设链、管理链运行状况,掌握军费资源管理的执行进展、使用效益和建设成效,向前倒逼完善需求、规划、预算等前端链路的科学性合理性,向后夯实执行、评估等后端链路的实效性执行力,从经济运行角度客观评价部队建设情况,促进各级各部门更加规范、科学、有效地贯彻军委战略管理意图,更好服务军委科学精准地实施战略决策和宏观管理。

(二)提高军费资源保障绩效的现实需要

军队审计作为军费管理监督的重要制度安排,对各级经费投入绩效具有重要的监督职责,通过全面系统监督和评价各类保障要素使用绩效,对军事经济资源投入决策、配置调控、使用管理等进行全过程全要素审计,不仅关注军费投入效费比,而且关注重大规划项目建设效率效果,同时分析评价单位和部门军费资源使用管理情况,以及领导干部履职担当情况,促进增量资源投向投量更加合理、存量资源特别是闲置浪费资源统筹调剂,有利于压实各级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狠抓规划落实责任,助推科学管理、优化配置、降耗增效,进一步增强军费资源保障效益,提高国防和军队发展的精准度。

(三)推动军队审计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审计,要新时代审计工作必须树立体系监督、绩效导向、信息支撑的新理念,加快推动审计由微观向宏观、事后向全程、合规向绩效、账本式向大数据拓展,这对推进绩效审计提出了迫切要求,也明确了审计转型发展的具体目标。当前军队预算审计由微观向宏观、事后向全程、合规向绩效、账本式向大数据拓展的审计理念还没有完全形成,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军队审计机构综合运用技术手段、信息化手段和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系统研究部队预算绩效管理审计的内容、方法、措施和面临的问题,从侧重关注资金使用的真实合法到更加关注资金绩效管理,是军队审计的发展方向和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

二、军队预算审计存在矛盾问题

(一)法规制度不够完善。当前,审计业务领域的法规制度虽然有关于绩效审计、对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等相关字句,但却没有相对具体详实的条文内容。近年来,在机关下发的文件或主要领导讲话多次提到绩效审计,但大都是粗略性地提出要求,并没有出台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导意见或措施标准,对军队绩效审计的具体业务和相关内容进行统一规范,很难实现依法进行绩效审计的目标,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绩效审计具体操作的难度,导致审计质量无法考评,审计结果不够公允。

(二)评价体系不够健全。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公正评价被审计单位预算管理标准尺度,是作出审计结论提出审计意见建议重要依据。但由于目前尚未建立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规范的评价标准体系,审计机构和人员在开展绩效审计评价时,往往按照各自的想法思路组织实施,导致评价结果因人而异、方法各异,影响审计质量管理和审计风险控制。同时,由于没有科学统一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标准体系和相关数据支撑,使得军队绩效审计评价缺乏统一的指导和可靠的评价依据,导致绩效审计成效不明显。

(三)人员素质不够全面。军队绩效审计是对各类复杂多样的军事经济管理事项进行的审查和评价的综合性审计,涉及范围广、专业要求高,要求审计人员除了要有传统财务审计所需能力素质外,还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知识技能、宏观政策分析能力、大数据分析能力等,并且能够将财务审计思路与绩效审计理念有机融合组织实施审计。长期以来,军队审计人员专业分布以财务审计、装备技术、基建工程、计算机等专业为主,具有管理学、统计学、经济学、法学、数学等知识背景的专业人才较少。从这个角度来看,军队审计人才队伍还不能够较好地高质量地完成绩效审计任务。

三、军队预算审计转型方法路径

(一)树牢绩效理念,科学设计预算绩效审计评价体系。要树立体系监督、绩效导向、信息支撑的新理念,加快推动审计由微观向宏观、事后向全程、合规向绩效、账本式向大数据拓展,在预算审计中把绩效理念贯穿到审计全过程,突出重大项目建设、专项经费投入、存量资源利用等,对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监督评价,纠治大水漫灌、概略估算、不计成本的粗放式管理,倒逼全面推行军费绩效管理。审计评价体系不仅是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基础前提和关键环节,也是形成审计结论的重要参考依据,构建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预算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体系和评价方法体系,对预算管理情况进行准确恰当的评价,并根据审计结论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对提高财力资源使用效益,推动军队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运用技术手段,灵活运用预算绩效审计方式方法。绩效审计目标的多维属性决定了绩效评估手段的多样性。一方面,要充分运用传统的统计分析、样本抽验、指标评估等绩效审计常用方法,对具体单位具体项目经费开支进行比较分析。另一方面,必须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化等先进技术手段,解决不同单位和部门之间数据开放程度不高、资源不共享、传输能力不够等问题,研发预算审计信息系统,改进数据处理方法,强化数据传输能力,加强数据安全建设,做好能够涵盖各业务领域的基础数据库、专业数据库和标准数据库的建设,为审计人员数据分析和审计评价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夯实预算绩效管理审计的技术基础。

(三)加强结果运用,跟踪问效预算绩效审计整改落实。审计结果运用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审计报告的意见、建议能否被审计单位在后续整改阶段能否落实到位,相关业务部门具体督改措施能否及时跟进,对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把审计整改的重点放在督促审计意见建议采纳和执行上,关注是否从制度上、规程上促进军费使用效益的提升,积极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切实形成审计整改压力,调动各方面监督力量共同促进整改;另一方面,要把绩效评价结果与单位考核评价、奖惩激励结合起来,客观上对实施绩效管理改革形成压力,倒逼军队提高绩效管理水平,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促进军队绩效审计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杰宝.军队推行预算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军转民,2023(01):43-45.

[2]刘昌佳.推进军队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24):9-10.

[3]张扬,孙敏,李文忠.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及对军队预算管理的启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18):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