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会引起深静脉血栓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0
/ 1

骨科手术会引起深静脉血栓吗

朱海春

成都骨科医院  一病区  四川成都 610000

骨科手术后会引起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深静脉血栓如图1所示,所产生的危害较大,治疗效果差,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应重视深静脉血栓,也要在骨科手术中采取合理预防措施,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

图1 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因素

高龄:高龄为深静脉血栓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年龄为60岁及以上时,更易产生深静脉血栓。有可能是因为高龄患者在术后的机体调节能力相对较差,血液流变学出现改变,易发生静脉淤滞,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随着年龄的增长,产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也随之提高。

肥胖:肥胖为骨科手术后产生深静脉血栓的一个危险因素。相较于非肥胖患者,肥胖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更高。

手术:骨科手术本身为有创操作,通过手术操作会导致患者的静脉壁受损,凝血及纤溶系统平衡遭到破坏,血液保持在高凝状态,血液流动速度较慢,易导致深静脉血栓产生。而且,在骨科手术过程中,延迟手术、麻醉时间过长、长时间运用止血带、输血等多方面因素都可能会产生对血液凝结的影响,易出现栓子。基于此,骨科手术为深静脉血栓产生的影响因素、

其它:创伤、术后患肢制动、卧床、遗传、术前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等,也会导致患者产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增加。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手术预防:对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骨科手术,包含骨盆骨折手术、关节置换手术等等。在临床中,应积极提供药物预防以及护理干预,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降低。在手术开始前,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多方面情况,开展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工作,确定血栓的易感因素,减少血栓产生的可能。还要为患者详细介绍疾病、术前注意内容、相应配合要点等,让患者全面掌握骨科手术引起深静脉血栓的具体因素,在手术前做到戒烟戒酒,达成对个人情绪的调整,实现对高蛋白质、高纤维素食物的食用,确保排便通畅。在手术之后,需要早期采取主动或者是被动运动,使静脉血流通畅。特别是手术时间相对较长的患者,应使其尽量保持平卧位,按摩患者肌肉等。在术后,应关注患者是否产生肢体疼痛、肿胀、活动不便等情况,及时采取影像学检查,避免耽误对患者的治疗。还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使患者清楚认识到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重要作用。

药物预防:低分子肝素为预防深静脉血栓简单、有效的一种方法。通过对低分子肝素的使用可以抑制多种凝血因子以及凝血酶活性。还能够作用在血管内膜,不会发生致命性出血。因此,其经常作为预防用药使用。

物理预防:在物理预防中,主要是通过充气或加压原理,将肢体相应部位挤压,加快血液流动,将静脉淤滞缓解,使深静脉血栓产生的可能性降低。主要采取渐进式压力长袜、间歇充气压力泵、足底静脉泵这几种方式。渐进式压力长袜可以环绕脚踝部位逐层减至大腿部位的压力。通过其能够缓解静脉扩张,减少血管内膜破损。可以提高血液速度,将血液淤滞缓解。也能够对组织因子释放产生抑制。还可以强化静脉瓣膜功能。间歇充气压力泵通过连接管向肢体护套内的气囊放气,按压肢体,提高血液流速,让过量组织液与细胞间液回流,实现对静脉淤滞改善,预防血栓产生。足底静脉泵在应用中需要结合患者的情况,选择大小适当的充气垫,放在患者足底并连接控制器等,也依据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耐受情况等设定适合的脉冲压力、时间,将人体正常行走过程中脚的肌肉收缩状态模仿,使水肿消除。

功能锻炼:在术后早期,应适当开展关节功能被动锻炼,预防深静脉血栓。在功能锻炼中,需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依据患者情况开展适量运动,逐渐增加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等等,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在骨科手术中,应明确认识到深静脉血栓的危害,采取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的措施预防,降低疾病发生率,加快患者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