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下肢膝过伸治疗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0
/ 2

脑卒中患者下肢膝过伸治疗进展

闫三峰

吉林省前卫医院    130000

摘要

脑卒中是目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病症,主要由于大脑细胞和组织出现坏死从而引发的疾病。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易产生多种并发症。其中下肢膝过伸最为常见。患病后,易引起患者出现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软骨损伤等情况。不利于患者的恢复情况,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水平。当下对于脑卒中患者出现下肢膝过伸疾病的治疗措施,是临床上研究较多且难度系数大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膝过伸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脑卒中;下肢膝过伸;治疗进展

前言

脑卒中患者在患病后,对于自身的神经肌肉控制较弱,从而对膝关节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因此多数脑卒中患者会出现膝过伸的现象。膝过伸主要表现为患者在行走、站立等运动时,患者存在疾病的肢体的下肢支撑相出现明显的膝关节伸展现象,且角度超过5°[1]。如果未及时得到高效的治疗,患者可能出现慢性膝关节疾病。由于目前对于该病症多数采取康复治疗的方式予以干预。对此,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脑卒中患者下肢膝过伸的概念及危害,重点阐述对于脑卒中患者下肢膝过伸的治疗措施,内容如下。

1.脑卒中下肢膝过伸的概述及危害

1.1概述

现阶段,对于引起脑卒中患者发生下肢膝过伸的病因,临床并未给予明确的解释,但多数人认为与肌肉功能异常、下肢本体感觉障碍等有密切关联。其中肌肉功能异常包括:膝关节屈肌无力、臀肌无力、股四头肌肌力不足及痉挛、小腿三头肌无力及痉挛等[2]。而下肢本体感觉障碍主要由于患者发生脑卒中后,自身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导致其肌肉无法进行正常收缩,并且存在肢体与运动功能无法协调收缩的现象。目前脑卒中患者因踝关节以上的本体感觉丧失所导致的下肢膝过伸的治疗十分困难。

1.2危害

下肢膝过伸会导致人体膝关节后侧的软组织长期处于受压的状态,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剧烈疼痛、膝关节不稳、下肢肿胀等现象。而且人体膝关节后的软组织起到稳定膝关节的作用,长期受到压力的作用后,软组织会出现明显的感染、松弛等症状[3]。此外,当进行走路、站立等运动时,由于肌肉无法缓冲身体所带来的压力,从而导致压力直接作用在胫骨上,进而导致患者会明显感知到胫骨关节面内侧的疼痛感,严重者则会出现膝关节后侧软组织发炎的现象,长此以往,会增加患者出现半月板损伤的风险。而且,患者出现下肢膝过伸病症后,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导致患者常出现情绪波动等不良现象,进而使患者对治疗的自信心下降。

2.脑卒中下肢膝过伸的治疗措施

2.1 运动及中医疗法

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由于患者在患病后神经功能会出现障碍,因此对其进行本体感觉的训练极为重要。通过指导患者进行步行可有效调整患者下肢的本体感觉,并且对于患者走路姿势的控制也起到改善作用。而且由于脑卒中患者自身感知功能受损后,在进行运动的过程中过度依赖视觉所带来的信息,但过度的依赖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本体感觉的训练过程中,可通过对其视觉反馈进行阻断,从而提升患者的恢复情况。目前,临床推出的PNF技术(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于人体的肌肉及肌腱内的感受器均起到刺激作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肌力、并且对患者肌肉收缩阈值起到降低作用,从而达到提升患者协调能力的效果,进而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由于患者机体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后,运动功能也随之受到破坏,因此在对患者进行运动疗法的过程中,可使患者的下肢肌肉控制能力得以提升,并且通过反复训练,加强肌肉记忆。在训练的过程中,督促患者反复完成训练动作,可提高患者的自主意识。而且该过程中,可以对患者的多处感知功能产生刺激,使患者逐渐体会正常运动的感觉,从而加强患者自身对于膝关节的控制能力,进而达到纠正膝过伸的效果。目前最为常见的治疗方式就是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等速肌力训练,针刺训练:主要采用头针对患者进行平刺,而具体针对患者的委中穴进行刺入,而后对患者的阴陵泉、血海、梁丘、下肢的阳明经诸穴进行刺入,最后对鹤顶、外膝眼等穴位进行刺入,手法则选择平补平泻的方式。等速肌力训练:主要是通过患者进行半蹲训练,从而达到改善下肢本体感觉的作用,进而提升患者对于下肢的控制能力。沈俊明等学者在对61例脑卒中后膝过伸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展开研究的过程中,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1),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针刺疗法,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刺结合等速肌力训练疗法[4]。比较两组的差异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接受治疗后的8周,观察组的伸肌PT、FMA、BB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膝过伸次数明显较少,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低,(p<0.05)。由此得出结论,对脑卒中后膝过伸患者实施针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状况,并且具有安全性,值得广泛推进。

2.2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包括震动疗法、生物反馈疗法以及功能性电刺激等。震动疗法主要是通过对患者进行全身震动的治疗方式,从而提升患者下肢肌力,进而改善患者在进行站立、行走等过程中下肢膝过伸发生的情况,有助于提高患者自主走路的能力,对患者的下肢肌肉的控制力及姿势调整均起到改善作用。而功能性电刺激是指对患者的伸膝肌、伸髋肌、踝背屈肌等部位筋进行电刺激,从而起到增大患者足部与地面接触时踝背屈的角度的作用。生物疗法主要是通过对患者使用生物反馈技术,从而改善患者膝过伸现象

[5]。目前最为常见的就是应用有声电子测角计的生物反馈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通过有声电子测角计对患者听觉、视觉所感知的信息进行反馈,使医生可有效地接收到患者的反馈信息,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 结语

  由于人体的膝关节是非常重要且复杂的关节。主要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与髌骨共同构成。而人体的脑组织结构非常繁杂且与人体各处系统都密切相关,所以导致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易出现膝过伸病症。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类疾病多数采取针刺结合等速肌力训练疗法以及物理疗法等,可有效提高患者肌肉控制力,对患者膝过伸情况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于该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尹增贱,甘露. 脑卒中后偏瘫膝过伸的原因与治疗方法[J]. 河南医学研究,2022,31(24):4605-4608.

[2]段好阳,李贞兰,吕福现,刘娜,闫兆红. 不同屈膝肌群和伸膝肌群肌力比值的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膝过伸的疗效评价[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47(06):1538-1543.

[3]陶然,尹洪娜,刘双岭,吕晓琳,曾祥新,孙忠人. 恢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期膝过伸的疗效及对神经生化标志物和炎性因子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09):1569-1572.

[4]沈俊明,王忠林,黄明勇. 针刺结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膝过伸的临床研究[J]. 中国康复,2023,38(01):38-40.

[5]王小兰. 分析肌电生物反馈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社区康复中的临床价值[J]. 婚育与健康,2023,29(03):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