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门诊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0
/ 2

产科门诊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的应用探讨

耗庚花

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营盘镇中心卫生院 营盘镇671406

【摘要】目的观察产科门诊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的应用疗效。方法:我院产科门诊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80例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产科门诊护理干预将孕妇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干预)与实验组(40例:产科门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孕妇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孕妇干预后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10.00%)均低于对照组(30.00%),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产科门诊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产科门诊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妊娠期糖耐量异常

妊娠期糖耐量代谢异常若血糖代谢未得到有效控制可发展为妊娠期糖尿病,导致妊娠期糖耐量代谢异常的基础病理改变为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该病好发于肥胖或超重孕妇、有高糖饮食习惯、高脂饮食习惯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本病可影响母体代谢以及胎儿机体代谢,从而提升妊娠期并发症发生风险[1]。对于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主要通过向其科普疾病相关知识,并开展饮食指导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产科门诊护理在落实常规护理的同时,请确诊孕妇定期入产科门诊以落实延续性护理[2]。本次研究为论证产科门诊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的应用价值,比较我院产科门诊2020年4月-2022年4月80例分别行常规护理干预以及产科门诊护理干预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干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40例产科门诊护理干预孕妇年龄在21岁~36岁、平均年龄(29.12±1.45)岁。确诊时孕周在24周~28周、平均孕周(26.76±0.11)周。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干预孕妇年龄在20岁~35岁、平均年龄(29.09±1.42)岁。孕周在23周~28周、平均孕周(26.72±0.14)周。两组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参与本次研究的孕妇均为单胎头位妊娠,50g葡萄糖溶于200mL温水中,1h后糖耐量检测结果均超过7.8mmol/L,均确诊妊娠期糖尿病。此外,本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会要求,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前均征得产妇及其家属同意。排除标准:(1)排除妊娠前罹患糖尿病孕妇。(2)排除合并其他代谢系统疾病孕妇。(3)排除无法正常言语交流孕妇。(4)排除罹患精神异常以及行为异常孕妇。(5)排除私自退出本次研究孕妇。

1.3方法

1.3.1对照组(常规干预),请孕妇保持膳食多样性,平衡膳食的同时,应减少糖果、甜点以及含糖较高饮食物的摄入,此外,控制油脂摄入量,减少进食蟹黄、虾子等高胆固醇食物。此外,孕妇应避免熬夜,规律作息,每日更换内裤,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1.3.2实验组(产科门诊护理干预):(1)健康宣教,护理人员结合产妇检测结果向其科普导致糖耐量异常的原因、危害,使孕妇意识到配合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的重要性,此外,护理人员向孕妇介绍产科门诊干预方法、频率,请孕妇定期入产科门诊接受相关护理干预措施。(2)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向孕妇介绍既往积极配合护理干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案例,以疏导孕妇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此外,请孕妇家属理解孕妇负面情绪,给予孕妇包容与理解。(3)饮食干预,护理人员为患者构建个人档案,了解孕妇妊娠前体重,结合孕妇身高计算体重指数BMI,对于BMI<18.5kg/cm2的孕妇,孕期体重可增加13kg以内。对于BMI在18.5-25.0kg/cm2的孕妇,孕期体重可增加8-10kg。对于BMI在25.0-30.0kg/cm2的孕妇,孕期体重可增加5-7kg。对于BMI>30.0kg/cm2的孕妇,孕期体重应控制在3kg左右。(4)运动指导:护理人员指导孕妇通过散步、低强度有氧操、伸张运动以及重量训练以控制中,在运动的过程中孕妇每分钟心率应低于140次,每次持续运动时间在15-20min。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孕妇干预后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SPSS21.0版本软件处理结果中相关数据,“(x±s)”用“t”验证,“(%)”用“X2”验证,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n/%]

组别

n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高血压

胎膜早破

胎盘前置

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

40

2

2

0

0

10.00(4/40)

对照组

40

4

6

1

1

30.00(12/40)

X2

5.313

P值

<0.05

3讨论

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在确诊后由于担忧自身妊娠结局,内心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而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主要工作任务是纠正孕妇不良饮食习惯,该护理模式往往干预效果难以得到保证[3]。这主要是由于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常规护理中,护理模式干预场所为医院,孕妇出院后居家期间,护理人员无法获知孕妇个体行为,难以对患者病情缺乏长期监督与有效干预。产科门诊护理干预模式依托于产科门诊,护理人员为患者构建个人档案以记录产妇每次入院检查结果,从孕妇实际情况出发,对孕妇饮食、运动给出指导性建议,通过长效监督以就诊孕妇不良生活习惯,但是产科门诊护理干预前,护理人员向孕妇开展健康教育,以提升孕妇对产科门诊护理干预措施的了解,并落实心理疏导工作,以降低孕妇对产科门诊护理干预的抗拒

[4]

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综上所述,对于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产科门诊护理干预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丁媛媛. 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实施产科门诊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 临床医药实践,2022,31(1):69-71.

[2] 陈媛媛. 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实施产科门诊护理干预及血糖水平影响分析[J]. 母婴世界,2020,1(1):136.

[3] 杜丽芳. 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实施产科门诊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 新疆医学,2019,49(7):735-737.

[4] 王真. 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实施产科门诊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2):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