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抚育过程中的森林抚育间伐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2

森林抚育过程中的森林抚育间伐措施

任振武

天山东部国有林管理局乌鲁木齐南山分局  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11

摘要:森林抚育间伐作为森林抚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不仅可以提高森林抚育效率,同时能够促进林业生产,进而提高林业经济效益。本文从转变重“伐”轻“育”观念、加大资金投入、合理控制间伐强度、建立人才队伍四个方面提出森林抚育间伐的措施,希望对提高森林抚育间伐工作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森林抚育;抚育间伐;资金;间伐强度;人才

森林抚育间伐是指在还没有成熟的林分里面,依据其发育程度、稀疏规律和预期抚育目标,为给抚育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及时砍伐适量林木,适时调节树种成分及林分密度,促进所保留林木快速生长的一项营林措施。

一、提高认识,转变重“伐”轻“育”观念

当前,人们对森林抚育间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人员片面地认为森林抚育间伐就是木材采伐,在间伐工作中往往重“伐”轻“育”,且重经济效益而轻生态及社会效益,导致无法将经济、生态、社会三种效益有机结合起来。

在森林抚育间伐工作实践中,必须提高对森林抚育间伐工作的认识,消除重“伐”轻“育”观念,走出思想误区。一是要明确抚育是森林抚育的根本目的,间伐是抚育的重要方法。在实践中,要科学地运用间伐方法,选择性的合理采伐枯败、生长过慢等林木,改善林内光照条件,部分多余林木被伐后,将加大保留林木对营养的吸收率,降低林内营养的流失,从而加速林木的生长;二是要摒弃经济效益至上的观念,坚持生态效益第一的原则,将抚育间伐所带来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保障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持续发展。

二、加大落实资金投入,达到预期抚育质量要求

充足的资金是保障森林抚育间伐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某些林区一味追求林区带来的经济效益,在森林抚育间伐实践中,存在违背抚育间伐规则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森林抚育质量。

一是要加大落实森林抚育间伐资金投入,严格按照森林抚育间伐的实际面积和抚育间伐的质量要求来投入相应的资金,同时间伐出来的木材也应物尽所用;二是要加强抚育间伐资金管理,严格按照间伐资金需求,将所投入的资金使用到位,建立专户台账,加强对资金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同时定期进行专户台账的检查,结合工作实际情况,了解资金是否使用得当,针对资金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下一阶段资金运用计划,并建立与之相辅的监督机制,确保资金运用到位。

三、合理控制抚育间伐的强度,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

森林抚育间伐强度不合理,严重影响森林抚育间伐工作质量,若森林抚育间伐强度过大,则可能导致土地生产力的浪费,从而导致森林总生产力的降低,影响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因此必须合理控制抚育间伐强度。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将间伐强度分成强、中、弱三个层次,并统筹规划各个林区间伐强度。为达到预期抚育间伐工作目标,应保持林分的稳定性,不能出现林木过分稀疏或繁密的现象;应从苗木质量、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高林木干形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应不断优化林分结构,增强林分的防护作用。

四、建立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提高抚育间伐工作效率

抚育间伐专业技术人员是森林抚育间伐工作的实践者,在森林抚育间伐工作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当前我国森林抚育间伐工作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森林抚育间伐工作质量和进度,所以亟需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森林抚育间伐作为一项技术要求高、难度大的实践工作,对抚育间伐工作者进行岗前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岗前培训中,邀请森林抚育间伐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学员授课,着重讲授森林抚育间伐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工作要求及间伐相关安全知识,提高抚育间伐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要对学员进行实践操作考核,做到持证上岗。建立与工作人员岗位相称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激发全体工作人员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兴趣和热情,主动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和层次,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业务素养,并在实践中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改进工作,进而达到提高整体森林抚育间伐工作质量的目的。

五、透光伐‍

一般在林木开始郁闭后,也就是在林木幼龄期前期,为了确保主要树种不受次要树种或其他灌木的影响,林业人员需要实行透光伐。所谓透光伐,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砍伐掉部分次要树种或者是低矮灌木,增加森林的透光率,为幼林争取更为有利的生长发育空间,并且确保主要树种在林分结构中占有相应的优势比例,为其后续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对于符合以下其中一种情况的幼龄林,可以采用透光伐措施。幼龄林的划分标准参考《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26424—2010)中有关规定:①每公顷树高超过30cm的幼树超出3000株,或者是低于30cm的幼树超出6000株,更新频率超出60%,幼树覆盖率达到80%;②幼林郁闭之后,目标树被杂草或者灌木压制;③郁闭度为0.9,或者是不均匀分布但郁闭度在0.8以上的人工林;④郁闭度在0.8,或者不均匀分布但郁闭度在0.7以上的天然林。

幼林郁闭后,林分密度较大,导致林木之间出现营养竞争及目标树被灌木杂草或者非目标木压制的情况。此时为解决幼龄林阶段目的树种林木上方或侧上方严重遮阴问题,需要实施透光伐措施。对于天然林的抚育,主要是需要伐除灌木、草本植物或者是影响目标树生长的非目标树等,以实现对林分密度的有效调整。

此外,林业人员应根据林木的生长情况、林区交通情况及劳动力情况,确定是采取全面抚育措施还是局部抚育措施。如果人力充足且交通便捷,目标树量大且分布较为均匀,则可以采用全面抚育方式;如果劳力不足且交通不便,目标树量小且分布不均匀,则可以采用团状或带状抚育措施。‍

六、疏伐‍

在林木幼龄期完成透光伐、卫生除伐后,基本上已经确定了林分的组成结构及主要树种的优势地位,之后林木会进入快速生长期。这时树高会持续增加,林木会进行分化,自然稀疏状况也会加剧。为了更好地调节主要林木生长之间的矛盾,留优去劣,提高林分质量,这时就有必要进行疏伐,也就是伐去劣质林木,提高林分的质量和碳汇量。

中龄林阶段,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森林需要进行疏伐。中龄林的划分标准参考《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26424—2010)中的有关规定:①郁闭度大于0.8;②郁闭度大于0.7,下层的目标树中以幼树为主,且分布较为均匀;③林木胸径呈现逐年下降趋势;④枯木及濒死木的数量在30%以上。间伐时间开始于林木分化越发严重,且树木胸径生长量连年下降、整枝的高度达到树高1/3和休眠时。每次间伐强度应控制为总株数的15%~35%,采伐之后郁闭度要控制在0.6~0.7。

针对上述林分,主要调整其林木密度和树种组成,促进目标树和保留木的生长。疏伐对象包括同龄的纯林(伐除密度大、受害的辅助树)、混交林(伐除林冠上方霸王木及残留木)、多次被不合理选择伐除的次生林(伐除其中的有害林木)、天然同龄林(伐除残留木及在主要林层中生长较为落后的林木)。具体的间伐措施需要根据林分情况而定。例如,对于同龄的纯林抚育,可以对下层进行采伐处理;对于复层林或者混交林,可采用上层采伐处理;其他类型的林分可采用综合性的采伐措施。对于人工林,如果林木行距整齐,可根据已经确定好的行距及株距进行采伐处理。

结语:

综上所述,森林抚育间伐是森林抚育的重要手段,在森林抚育过程中,要科学充分地利用森林抚育间伐措施,促进森林抚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时军.森林抚育过程中森林抚育间伐措施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9(07):210.

[2]徐庆祥.抚育间伐对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碳储量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8.

[3]袁林,彭定萍.森林抚育间伐的效应研究[J].大科技,2019(28):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