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2

早期康复护理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白玛拉姆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四川甘孜  62600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8-2022.8月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ICU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采纳。

关键词: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早期康复护理

重症肺炎是临床常见、高发的呼吸道疾病,患者肺组织免疫功能降低,导致肺部感染,肺功能处于明显受损及缺氧状态,具有病情危重、感染控制难度大的特点,发病后不但可导致肺炎相关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导致呼吸功能衰竭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机械通气是重症肺炎的主要治疗方法,患者通常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导致并发症发生风险升高,因此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早期康复护理充分结合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通过呼吸功能锻炼等护理干预措施,保证临床护理工作的针对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2]。基于此,本研究对早期康复护理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8-2022.8月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女例数为23例和17例,年龄区间42-75岁,平均(62.51±4.08)岁;观察组男、女例数为23例和17例,年龄区间42-75岁,平均(62.51±4.08)岁;对照组男、女例数为25例和15例,年龄区间43-75岁,平均(62.78±4.59)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以对症护理为主,具体包括病情监测、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等。

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主要内容:(1)多维度健康教育。为患者及家属发放健康手册,主要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肺功能锻炼方法等,按照手册内容进行健康教育,了解患者掌握精度。结合治疗方法、症状体征及康复护理方案,制定早期康复护理方案,为患者及家属重点讲解相关内容及注意事项,提高其依从性。(2)情绪调节。ICU收治重症肺炎患者通常对自身病情存在疑问,伴有程度不一的负面情况,护理人员应详细解答患者疑问,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为其介绍病情恢复情况,列举成功治愈案例,消除其负面情绪。(3)运动训练。治疗期间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运动训练,采用自主抬头、床旁站立等方式,以床上坐卧位训练及行走训练为主,结合患者恢复情况逐渐转化为主动训练,每日2次,每次15min。(4)呼吸肌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缩唇训练及全身呼吸操训练,促进呼吸功能恢复,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如果患者出现胸痛、眩晕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训练。每日3次,每次20min。

1.3观察指标

(1)临床指标。ICU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留置时间、吸痰次数。(2)并发症发生率。常见并发症有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呼吸衰竭、脓毒性休克。

1.4统计学处理

将本组数据代入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 临床指标

观察组ICU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对比(x±s)

组别

例数

ICU住院时间(d)

吸痰次数(次)

气管插管留置时间(d)

观察组

40

12.75±2.50

13.71±2.38

7.81±1.40

对照组

40

14.02±2.54

15.02±2.24

8.93±2.19

t

2.254

2.535

2.725

P

<0.05

<0.05

<0.05

2.2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脓毒性休克

肺部感染

呼吸衰竭

胸腔积液

发生率

观察组

40

0

1(2.50)

0

1(2.50)

2(5.00)

对照组

40

2(5.00)

3(7.50)

2(5.00)

2(5.00)

9(22.50)

x2

5.165

P

<0.05

  1. 讨论

重症肺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患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由于患者的咳嗽反射能力受到影响,呼吸道分泌物难以排出体外,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且该疾病病情严重、进展快,并发症发生风险大。因此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相关研究显示,对ICU重症肺炎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3]。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ICU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效果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充分了解治疗期间患者肺功能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可行的护理方案,适当调节功能训练强度,保证护理操作的针对性,促进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4]。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确保其呼吸肌得到充分锻炼,进一步促进肺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惠川,钟晓芳. 早期康复训练用于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23):160-163.

[2] 孙淑贞. 早期肺康复训练在有创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2019,28(18):3454-3455.

[3] 郑丽,牟春英,黎巧玲. 1例重症肺炎患者体外膜肺氧合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及机械通气治疗的康复护理[J]. 现代临床护理,2021,20(9):81-85.

[4] 徐佳卿,张文婷,林丹舒,等. 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肺康复的研究进展[J].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2020,1(4):350-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