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业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2

浅议农业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任甲兵

372928197511118354 郓城县水堡乡政府

摘要:在农业电子信息技术中,它主要利用了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它可以对农业生产展开定量分析、实时变量和精确定位。它的发展特征是以各种土壤类型和生产情况为基础,对农田进行科学的管理,从而为农业生产制定出一套具有灵活性的管理制度。因此,本文对农业电子信息核心技术和它的应用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同时还对国内外农业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应用案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对当前的农业电子信息技术在国内外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状况和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从而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提供一些技术上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农业;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引言

在农业电子信息技术中,主要有: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管理系统、遥感技术、作物生长信息检测技术、农产品快速检测分析及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等。在国外,人们对农业电子信息技术进行了很长时间的研究,它的技术比较成熟,并且有着比较多的应用。而在中国,它的起步比较迟,现在它正处在一个农业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重要阶段。在对电子信息技术进行了持续的研究之后,在中国,也慢慢地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产权的农业电子信息管理系统以及与之有关的成果。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的每一个农业生产地区,都会慢慢地出现一批示范推广基地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电子信息发展模式。

一、农业电子信息核心技术应用现状

(一)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伴随着现代科技逐步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高精度定位系统,它通过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对目标进行位置信息的测定,以实现对目标的定位和轨道导航为其主要功能。GPS的主要组件具体包含了空间卫星站、地面接收机及用户端三个部分。它的技术核心是空间部分与地面监控系统,主要的服务对象是用户系统,利用GPS接收机作为用户设备,来实现对空间信息的接收、处理与转化。GPS具有功能广泛、定位精度高、定位实时、选点灵活、使用成本低、操作简便、全天候作业以及可以容纳大量的用户等优势,GPS在农业领域中被广泛使用,它也是农业智能化和有关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地理信息管理系统(GIS)是以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地理技术、测量遥感技术和环境科学技术等为基础,对空间地理信息进行采集、管理、分析、转化与输出。

(三)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在非直接观测的条件下,利用相应的设备获取地物的信息,并进行信息的传输、记录和分析。卫星遥感技术的优点是:测量范围广,综合宏观,可获得的信息多,技术先进,信息获取速度快,更新时间短,可动态监测,应用广泛,效益显著。最早的时候,遥感技术被用于农业生产,它是以土地利用及作物产量评估为基础的,后来它的发展,逐步扩展到了农作物长势判断、病虫害灾情预测、草地产量估测等方面。

(四)作物生长信息检测技术

作物的生育状况将会直接关系到作物的生产和质量,因此,在作物生育过程中,及时、准确地获得和分析作物的生育状况,是保证作物稳产和高产的关键。作物生长信息获得的具体内容包括:营养信息、生长生理信息、形态信息及病虫草害等信息的快速获得,它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核心技术。

(五)农产品信息检测与分析

随着农产品品质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农产品的形态、口感、品质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实现农产品品质和品质的快速监测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重点是对农产品的安全指数进行了快速的分析,其中的安全指数包括了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和微生物等。其中,气相色谱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免疫分析技术及生物传感器技术等就是其中的一种。介绍了一种用于食品中重金属的分析方法,即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原子荧光法、电化学法等。

二、国内外农业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一)国外农业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在二十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些农场和计算机公司一起,把农产品的资料送去化验,然后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得到了土壤的种类和特点,然后再按照各种土壤的种类和特点,来种植适合当地的农作物,从而达到了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的最高水平,这是一个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萌芽阶段。伴随着农业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各个阶段中的逐步应用和发展,对农业各项田间管理步骤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这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依据。后来,美国的一些大农场,开始了一项新的计划,那就是向农民们提供土地和庄稼的情况,农民们可以对土地进行有效的开发,从而获得最大的收益。

近几年,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农资电子化发展迅速,并受到有关部门的积极扶持,其中,日本的农资电子化系统就是基于电子化的农资电子化系统,在保证农资收益的前提下,以保障农资收益为目标的新型农资系统。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生产方式相比,日本和韩国的生产方式更偏向于小型化和实用化,其所需的辅助装备和技术包括:液压土壤取样技术、农田作物制图系统、水稻出苗数测试系统、作物叶色测试系统等。

(二)国内农业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从1995年前后,我国逐步将EIS引入到了农业领域,但并未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直至“863”将EIS列入重大科技项目后,我国才大规模开展了EIS的研发工作。首先在东北地区,北京,上海,江苏,内蒙古等地开展了EIS的试点工作,并逐步建立了作物生长特征遥感监测,土壤水分监测,养分快速检测,作物生长模型,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等。

近几年,在中国农大,南京农大,中国农科院,北京农林科学院等多个科研机构的支持下,以当今世界最高科技水平为发展方向,围绕农业信息数字化的核心问题,开展农业信息数字化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探索,逐步弥补了农业信息数字化的不足,在农田信息获取,决策分析,参数化实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并逐步开发出一批适合于农业生产的软硬件产品和辅助设备。

结语

总之,农业电子信息技术是实现农业智能化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支撑技术,也是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判断指标。在对农业电子信息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运用之后,逐步地将其填充到了我国农业电子信息技术的空白之中,对农田信息获取、决策分析及变量实施等技术难题进行了突破,并逐步地对一系列与我国农业生产相适应的软件、硬件产品及配套装备进行了开发,最终构成了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建设及农业大数据管理平台等全方位的农业生产服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文对农业电子信息技术和它的应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如: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管理系统、遥感技术、作物生长信息检测技术及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等,对目前国际上农业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这些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能够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提供一些技术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何鸿鹏.农业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现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2(12):127-129.

[2]王宝金.徐州市农业信息化工作发展现状[J].现代化农业,2021(02):64-66.

[3]刘欣.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探讨[J].数码世界,2020(0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