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水利工程管理与生态环境的创新融合路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2

新时代下水利工程管理与生态环境的创新融合路径分析

吴亚超

 610429199108020417

摘要:水利工程是我国的基础建设项目,近些年,随着用水量的增加,水利工程逐渐扩大规模。伴随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率显著提升,城市规划结构也随之发生历史性变革。当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已由此前的快速发展转变为稳步发展、已由速度要求转变为品质要求、已由非专项水利工程转变为专项水利工程。针对水利工程建设中潜在的一些问题,诸如原有城市用地丧失、水利工程周边地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空气质量明显下降等,大力推进新型水利工程建设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领域发展已是必然趋势。基于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联系与结合,新时代下的水利工程必定是以城市为基础、带动城市一体化建设发展,以爱护环境、城市区域联动为根本要求,最终形成美丽和谐的宜居生态家园。在国家加速推进新型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积极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完善生态环境机制,是水利工程周边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最便捷途径。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生态环境;融合路径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水利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清洁能源。水利工程建设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生态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土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对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大意义。

1绿色理念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内容

在水利工程施工上,施工单位合理规划技术方案,从而来体现出施工技术的环保、高效作用,并能在施工技术中有效的节约资源,以此来充分体现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保护环境目的。同时,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市场中出现不同类型的绿色技术,比如超级真空抽水法、连接钢筋技术等。应用这些技术不仅能保证施工质量,还能体现出保护环境目的,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保障。此外,在水利施工技术的帮助下,研究人员也研究很多高新的绿色施工技术,这些技术在应用后不会污染周围环境,还能帮助企业节约成本,获得理想经济效益。

2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随着我国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为了满足人民生产生活对资源的需求,需要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近几年,国家把水利建设作为安民兴邦的大事予以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传统工程相比较而言,水利工程建设可以有效减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作为清洁能源,不仅可以减少能源的过量排放,而且降低了经济建设成本,对缓解温室气体排放压力也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水体流量的调节,可以实现水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如用于当地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工业发电等需求,同时通过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河流枯水期增加水量,丰水期减少水量,减小了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带动城市发展,促进经济建设,如龙羊峡站,除了发电作用之外,还具有防洪、防凌、灌溉、养殖、旅游等多重效益,在西北电网调峰、调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青海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促进了龙羊峡地区旅游、养殖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区域环境条件。

3水利工程管理与生态环境的创新融合路径

3.1加强水土资源管理

水资源管理是水利工程现场污染控制的重要环节,其与工程的施工质量关系密切。在加强水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提高对土地利用率的重视,依据国家环保相关规定,合理设计使用土地以及水资源,严令禁止施工单位在合约以外的土地上进行其他施工操作,以此实现对水土资源的管理与保护。与此同时,在管理施工内容的过程中,可以优先挖掘出5 cm的土壤进行保存,待到工程施工结束之后,施工单位可以使用原土壤覆盖地表,以便于对施工现场的原地表状态进行恢复,既有利于减少对土资源的污染,又可以为后续其他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且较为符合国家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要求,可以减少施工单位的成本投入,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

3.2降低施工管理用垃圾及废料对环境破坏的对策

在施工管理的全过程中,要制定出垃圾分类的具体办法,细分到有害垃圾和无害垃圾如何处理层面。在实际工作中,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在项目部的生活区域内,工地的重点地区都要设立多个分类垃圾桶,对有害垃圾和无害垃圾,可回收废料和不可回收废料分别规定如何丢弃,如何处置等。最后,将收集到的各种垃圾及废料统一规范、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防止对环境造成多次破坏。

在水利项目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和水污染、空气污染一样都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对环境的破坏也比较严重,因此,需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从而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其实,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相对于其他污染源的处理比较简单,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将水利项目施工管理中产生的废弃物再利用到施工管理过程中。如混凝土施工管理时产生的废料可以用于隧道、涵洞或者其他施工管理环节的铺垫材料,又或者把部分固体废弃物用于水利设施的回填工程,如此一来,既可以完成施工管理,又能避免环境破坏,还能节约施工管理成本,一举多得。二是响应国家环保施工管理的号召,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尽量选择生态环境保护材料,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尽量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同时提高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

3.3提高施工材料质量

水利工程施工往往会用到很多的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所以就需要施工单位能真正根据实际情况,以此来科学合理的应用施工材料和设备。同时,针对现有所具有的施工设备,应定期的更新维护,确保施工设备能正常使用,发挥出施工设备的价值,从而来推动水利工程能向绿色施工方向所发展。同时,在施工材料的实际质量问题上,需要技术人员能严格审查,在进场前就进行检查,保证材料的质量达到要求后才能进入到施工现场。对于现场一些老化或者是性能不足的设备,施工单位应及时的更换,引进当前的先进设备,保证水利工程施工有先进设备来为其提供支持。此外,施工人员也应注重材料的环保,是要在能采购阶段就做好对比,选择其中性价比最高的设备,这样不仅是能保证材料的质量,同时也是能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关键,实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水利工程建设周期较长,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难免造成生态环境问题,因此,需在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建立工程良性运行长效机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最终确保水利工程发挥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周建兴.浅析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2022,20(16):16-18.

[2]蒋湖全.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措施[J].包装世界,2018(4):256.

[3]杨珂.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研究[J].学生电脑,2021(7):1-2.

[4]胡启立.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环保新技术应用分析[J/OL].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18-11-28].

[5]孟贤达.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探析[J].新型工业化,2022,12(2):156-157.

[6]苏旭华.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探究[J].水利,2021,5(3):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