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频超联合在急性阑尾炎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2

高低频超联合在急性阑尾炎的应用

胡小兰

绵阳市安州区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绵阳 622655

【摘要】:目的:探讨高低频超联合在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选出本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时间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对10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别采用低频超声检查、高频超声检查、高低频超声联合诊断,比较三种诊断方式诊断符合率。结果:低频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0.00%,低于高频超声诊断准确率79.00%,低于联合检查准确率95.00%,组间差异性对比:P<0.05。结论: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采用高低频超声联合诊断能够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低频超声;联合诊断;急性阑尾炎;诊断准确率

急性阑尾炎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患者临床表现十分明显,既往临床医师主要是通过典型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作为诊断依据,但是对于疼痛位置不稳定且病症表现不明显的老年患者而言,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1]。随着超声技术不断进步发展,超声逐渐被用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过程中,而且随着彩超技术不断完善,过去因为肠气干扰及肥胖所导致的阑尾炎漏诊、误诊逐渐下降,特别是高频探头的使用,使得阑尾炎漏诊、误诊率明显下降。另外超声检查结果为临床诊断提供了较为理想诊断依据,但是高频、低频超声在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性可能有所不同,本文中将高低频超声联合应用急性阑尾诊断进行简单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对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者入院时间为: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剧烈腹痛等症状,患者均经过病理学检查诊断确诊。10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男(n=59例)、女(n=41例);年龄范围:18~63岁,平均:37.92±2.31岁。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4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8例、急性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19例、阑尾周围脓肿10例。

1.2方法

检查期间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使用迈瑞昆仑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首先进行低频检查,探头频率设置在2.0~5.0MHz,使用探头检查患者腹部,首先检查右肾泌尿系统或者膀胱区域疾病,检查患者右下腹是否观察到包块、腹腔积液、肠管扩张等症状,再使用高频探头,设置频率在8.0~14.0MHz,加压后将周围肠管推开,观察患者腹部周围压痛比较明显的疼痛地方,检查阑尾的大小、形态、管壁层次、回声等,如在患者下腹部检查到肿大或者包块时,则需要将检查范围扩大。

1.3观察指标

根据典型标准与声像图诊断结果将急性阑尾炎分为4种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

1.4统计学

SPSS22.0,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检验;2组有效资料,以P<0.05认定有统计差异。

2结果

相较于与低频、高频超声单独诊断相比较,将低频与高频联合诊断能够显著提高急性阑尾炎诊断准确率,组间差异性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分析三组诊断方式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价值(n/%)

检查方式

急性单纯阑尾炎(n=43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n=28

急性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n=19

阑尾周围脓肿(n=10

总计

低频超声

2865.10

2382.10

1052.60

990.00

7070.00

高频超声

3888.40

2485.70

1157.90

660.00

7979.00*

低高频联合

4297.70

2692.90

1789.50

10100.00

9595.00**

*表示与低频组比较:P<0.05;**表示与高频组比较:P<0.05

3讨论

当前,超声诊断技术得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使得急性阑尾炎诊断准确率显著上升,并且成为急性阑尾炎首选的诊断方式。与CT检查相比较,超声检查的优势在于简单方便,且无放射性危害,对人体伤害性较小的,而且不同频率的超声检查其结果也有所不同[2]

本文中使用低频超声、高频超声、低高频超声联合诊断三种方式,其中低频超声诊断的探测范围十分广泛,且穿透能力加强,可以用于整体病变部位的判断,通过分析病变部位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能够与其他疾病类型相区分,而且适用于腹部脂肪多、肠管扩张、胀气患者,但是对于病变程度较轻患者、位置相对较浅的患者则容易发生漏诊、误诊,而高频超声诊断对于儿童、腹部相对较薄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是因为高频超声诊断的穿透力相对较弱,而且探查范围存在局限性,对于腹壁较厚的患者、变化较多的患者检查准确率较差[3]。因此临床上建议,将低频超声与高频超声进行联合,通过联合诊断后可以的弥补两种检查方式的不足之处,先使用低频超声诊断确定位置,再使用高频探头观察管壁结构,确保急性阑尾炎诊断准确性,并判断急性阑尾炎的实际类型,为患者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4-5]

在本次研究中,低高频超声联合诊断的诊断准确性高于低频、高频超声诊断,组间数据对比:P<0.05;低高频超声诊断在用于急性阑尾炎诊断中能取得较为理想的诊断价值考虑原因为,在应用超声技术诊断中,可通过观察病灶特征进行急性阑尾炎类型鉴别诊断,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主要超声表现为管壁增厚、轻度肿胀,管壁边界欠清晰,管腔内压力稍高,短袖面出现靶环征,横切面存在同心圆;而在应用高频超声诊断中,能够清晰显示肠壁结构,即内层黏膜、外层姜末均存在高回声,而中间肌层低回声,可提升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诊断检出率。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主要低频超声表现为阑尾粗大,管腔显著肿胀,并伴有管壁增厚、管腔内无回声,提示管壁张力较大并伴有管腔内渗液情况;经高频超声可通过探查管腔内光斑、粗大光点并伴透声效果较差情况判断存在阑尾壁增厚,以进行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诊断,且在诊断中若观察无明显肠蠕动、盆腔内少量液性暗区、水肿阑尾丰富血流信号,同样可作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诊断参考依据,提升诊断检出率。急性坏疽性/穿孔性阑尾炎超声诊断中,主要超声表现为阑尾明显肿胀,但形态不规则,伴有黏膜中断、管壁增厚,伴有积脓梗阻现象,腔内回声强弱不同,血流信号不明显;出现穿孔后,管壁连续性中断位置浆膜部分会出现不规则低回声,内部伴有强回声光斑,阑尾组织及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晰;而在黏膜高度充血、大量炎性渗液并伴有黏膜坏死脱落后,可能会引发继发性梗阻,管腔内压力升高、管壁坏死,并伴周围渗液,出现盆腔、下腹不规则游离性暗区,因此种病变症状明显,因此低频超声、高频超声诊断结果相近。阑尾周围脓肿诊断中,超声主要表现为阑尾结构形态不正常,边界模糊,阑尾内部回声较杂乱,阑尾周围积液量较大,出现积气、粪石等回声特征,脓肿部位出现阑尾肿大、腔内压力升高,回声连续性、完整性中断。而联合诊断中,对各种类型急性阑尾炎诊断检出率及总检出率均显著升高,考虑原因为,低频超声主要优势为自身穿透性强,通过大范围腹腔探查,可进行病变定位、周围渗液情况观察等保证病灶检出率,但对浅表病灶定位效果相对有限,且对细小病变诊断检出难度较大。高频超声诊断分辨率较高,可减少气体对诊断结果干扰,可通过观察阑尾结构层次、浅表组织细微变化进行诊断,但对病变位置较深、腹壁脂肪层较厚患者诊断存在一定局限性。两种超声方法联合应用后,可通过低频超声初步评估病变位置后,利用高频超声观察病变特征进行病变诊断,且两种超声方式联合后,可满足不同深度急性阑尾炎诊断,因此联合应用后可提升急性阑尾炎诊断检出率。但本次研究结果中,联合诊断仍存在5例漏诊,因此建议临床诊断中,对于高度疑似病例联合其他方法共同诊断,以降低漏诊率。

由上所述,低高频超声联合检查在诊断急性阑尾炎中作用效果明显,可以显著提升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准确率,应用效果令人满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玉蕾. 高、低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诊断在急性阑尾炎中的临床价值[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9):107-108.

[2] 王玉梅. 高频和低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用对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分析[J]. 家有孕宝,2021,3(12):190.

[3] 滕晓云. 高频超声联合低频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10):148-149.

[4] 赵亮. 高、低频超声联合检查应用于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7):150-151.

[5] 徐竟. 高频与低频超声联合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影像技术,2020,32(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