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边远地区生源地贷款可持续性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2

浅析边远地区生源地贷款可持续性发展

张健华

湖南省龙山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摘要】 2010年,龙山县试点推行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013年,贷款进入回收期。文章对该县历年来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进行综合分析,探究边远地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策略。

【关键词】 边远地区  助学贷款  可持续

龙山县位于湖南省西北边陲,地处武陵山脉腹地,是一个总面积3131平方公里,总人口近60万的少数民族县,亦曾是湖南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就这样一个边远地区的小县城,有学前至高中学段学生近10万人,每年参加高考学生人数达4000余人,一批批寒门学子得以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2010年,为培养高学历人才,促进教育公平,切实解决贫困大学生上学难的问题,龙山县人民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县级合作协议》,决定试点推行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累积为6902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签订贷款合同18506份,发放助学贷款达1.478亿元。2013年,该县进入贷款回收期,历年本息回收率达99.74%,生源地贷款管理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实现了贷款工作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综观历年贷款工作历程,该县以推动助学贷款工作健康持续发展为目标,切实加强贷款管理,防范助贷风险,积极探索总结生源地贷款可持续性发展策略,具体举措如下:

一、着力加强助贷体系建设

(一)分级管理,构建组织保障体系

1、成立以龙山县教体局局长为组长、分管资助工作的副局长为副组长,县资助中心主任、驻村第一书记、各高中、中职学校校长为成员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协调小组。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龙山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具体负责贷款工作的实施。

2、分级管理,构建起县、乡镇(街道)、学校、村(社区)“四位一体”的助学贷款工作联系机制,层层管理、层层负责、层层落实。

(二)多措并举,构建制度管理体系

制订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贷款管理制度及工作方案,如贷款宣传、本息回收、高峰期受理预案等,保障贷款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

(三)层层把关,构建公平助贷体系

一是重审查;该县每年都组织召开生源地贷款启动会,将申贷初审权安排到各高中(中职)校,针对学习期间享受过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及建档立卡、低保、残疾、特困供养、烈士子女等做好贷款预申请资格审查工作。

二是重管理;严格按贷款流程操作,聘请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二次业务培训,采取流水作业的方式,完成申贷材料审查、信息录入、合同签订及诚信教育等。

(四)完善设施,构建信息网络体系

该县严格按生源地贷款标准化建设要求,确保办公场所及基本办公设施的齐备,配备了网络专线,确保在办理助学贷款时信息通畅。

二、着力加强助贷过程管理

(一)贷前重宣传

1、组织召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会议,重点对全县3所高中及3所中职学校资助工作人员进行助学贷款政策及预申请业务培训。此外,县资助中心将助学贷款办理指南、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宣传横幅、展板发放到校,并布置宣传任务。

2、建设资助网站专栏,长期宣传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在龙山政府网及时发布《龙山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公告》及贷款的其他注意事项。

3、印制宣传彩页,有针对性地广泛宣传。将印制的《龙山县大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彩页发放到每一位高中、中职在校学生手中,做到在校生百分之百全覆盖。

4、编辑助学贷款简讯,利用校信通、手机报发送给每一位老师及学生家长,扩大政策知晓率。

5、与县广电局进行协商,在电视台播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飞播字幕。

6、全县范围内张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宣传海报。组织工作人员分小组分片区进村入校开展贷款宣传,在全县各个行政村(居)委会、各学校醒目位置、公告栏中,县城各个主要路口均张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宣传海报。

7、针对贷款学生分年度建立QQ群,及时在群内发布贷款公告、申请指南及其他实时消息,帮助有意愿贷款学生及时申贷。       

(二)贷中重实效

为确保贷款工作准确无误,该县严格按贷款受理流程操作,对申贷对象资料严格把关,高效正确的完成材料审查、合同签订和汇总上报工作,做到了零失误、零差错。

(三)贷后重催收

1、加强贷后宣传

利用龙山县政府网、学生贷款QQ群等做好诚信宣传教育,发布《还款指南》让学生了解还款时间、方式、流程及违约后果。

2、明确催收时限

(1)年底自付本息催收:从9月25日至12月20日,通过电话、QQ、电子邮件、到户走访等方式加强催收。

(2)逾期贷款催收工作:12月20日后,由协调小组联系中心学校,镇、村(社区)领导加强所有未还款学生走访催收工作,发放《催款通知书》,告知逾期后果。

3、制定催收攻略

第一轮催收:根据助学贷款信息管理系统公布的年度自付本息学生名单,通过电话、QQ、邮件等方式提醒贷款学生还款,同时县资助中心提供POS机还款服务;

第二轮催收:针对第一轮催收中没有回应的,再通过当地村(居)委会、学校和同年同校毕业的贷款学生查找学生的联系方式,提醒学生按时偿还本息;

第三轮催收:12月15日后,在贷款管理系统中查询学生还款情况,根据查询结果再次督促学生及时还款,并重点对前两轮催款过程中还款态度较差的对象进行耐心的政策讲解和劝说工作;无法联系到的贷款学生则通过当地派出所户籍民警查找;对于少数“钉子户”则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催收。

(四)信息重更新

及时、准确的办理合同变更,及时做好因升学、休学、应征入伍等贷款学生的就学信息和还款计划变更,及时做好了变更档案归档工作,做到了细致准确无误。

(五)档案重规范

该县严格按档案管理制度将生源地贷款资料分年度整理,按序编号并分盒装档存入档案柜;上交开行的档案材料,严格执行签字盖章程序,确保及时无误。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一项良心工程,是惠及万千高校寒门学子、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保障工程。作为偏远地区,着力推动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更加深刻而重要的意义。今后,该县将不断于实践中探索,加大与各高校的衔接沟通,与兄弟县市的经验交流,与国开行、当地政府、村乡各级部门的协作,切实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助贷需求,为培养高学历人才保驾护航。

湖南省学生资助研究会一般资助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XSZZ2022029

课题名称:《边远地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可持续性发展探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