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2

俄语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孙悦

哈尔滨石油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外语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以俄语教育为例,本研究旨在分析其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研究发现,在我国俄语教育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尚存在课程设置不足、教材内容有限、教师素质有待提高以及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此,研究提出完善课程设置,增加语言文化和跨文化相关课程;优化教材内容,加入更丰富的语言文化和跨文化知识;提高教师的语言文化修养与跨文化意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与方法等策略,以推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俄语教育中的渗透与发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俄语教育;培养策略;教材;教师素质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国际化的不断加深,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对于外语教育来说,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以俄语教育为例,旨在深入探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分析当前在俄语教育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与建议,以期对俄语教育中的跨文化教学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和特征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在跨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它涉及语言能力、文化知识以及交际策略和技巧等要素。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人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是语言能力。扎实的语言功底可以帮助跨文化交流者在跨文化交际中达成有效沟通,传递准确的意思并理解他人的意图。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另一个要素是文化知识,它包括对自身文化和他者文化的理解,有助于跨文化交流者在交际中显示出文化敏感性和宽容性。交际策略和技巧也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跨文化交流者能够根据具体的交际环境运用恰当的策略进行有效交流。

二、俄语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状与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的俄语专业已经超过400个,这表明俄语教育蓬勃发展。然而,在这些高校的俄语教育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现状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跨文化交际相关课程设置严重不足。

大部分高校的俄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直至毕业阶段,与跨文化交际密切相关的课程,如《俄罗斯语言文化》、《俄罗斯社会文化概论》等课程数量仍比较少,这使得学生对俄罗斯的语言文化了解较为肤浅和片面。

(二)主流教材内容简单化。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俄语教材主要关注俄语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内容的传授。这些教材通常较少涉及与俄罗斯语言文化背景相关的内容,也少有跨文化交际相关的章节或单元。在具体内容安排上,对俄罗斯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介绍较为不足,这使学生无法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对俄罗斯文化和社会有较深入的了解。由于教材内容简单化,学生无法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关注和理解跨文化差异,也较难培养跨文化交际所需的意识与能力。一方面,由于对俄罗斯社会文化等相关知识的了解有限,学生难以准确地理解俄罗斯人在交际中的某些言语或行为,并在交流中作出恰当的判断和反应。另一方面,由于较少接触跨文化交际相关理论与案例,学生也难以意识到自身存在的文化偏见,难以在交际实践中对文化差异采取包容的态度。

(三)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与跨文化意识亟待提高。

一些高校俄语教师的语言文化修养与跨文化交际意识较为不足,这使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难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思维和能力。

(四)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俄语教学评价仍然依赖于期末考试成绩,而较少关注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估,这也导致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与学习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综上,在俄语教育现状中,尽管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已为部分学者所认同,但由于课程设置不足、教材内容有限、教师队伍建设尚待提高以及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俄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还较为薄弱。这表明,在俄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进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更多的关注与改进。

三、俄语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首先,完善课程设置,增加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课程。高校应增加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课程选择,如《俄罗斯社会文化》、《俄罗斯人与交际》等,并在已有课程中融入跨文化教学内容。这可以拓展学生的跨文化知识面,培养其意识和理解。

其次,优化教材内容,增加语言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相关内容。教材作者应增加有关俄罗斯社会文化、价值观念以及交际策略的内容,并在语言学习中融入交际案例,引导学生跨文化分析与理解。这可以弥补现有教材的不足,促进学生的语言应用与跨文化适应能力。

再次,提高教师的语言文化修养与跨文化意识。高校应加大对教师的语言文化与跨文化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学习跨文化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师作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其自身修养的提高将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最后,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与机制。除语言测试外,高校应建立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如跨文化案例分析、模拟跨文化交际活动等。这可以推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给予跨文化交际能力应有的重视,有助于其有针对性的培养与提高。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各方面要素的协同配合。本研究提出的完善课程设置、优化教材内容、提高教师素质以及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等策略,旨在为俄语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供多角度的改进路径。只有当语言教学与跨文化教育有机结合,各要素得以全面推进时,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有效培养。因此,改进俄语教育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还需要高校和教师在理念与行动上给予共同的重视与努力。未来研究还可以深入探讨教学实践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促进跨文化能力在外语教育中的有效渗透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宏丽,苗慧,王莉娟.一带一路视域下中俄跨文化交际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赜[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2):170-172.

[2]张明园.跨文化交际视阈下交通领域公示语俄汉翻译研究[D].佳木斯大学,2022.

作者简介:孙悦 (1992.12.31),性别:女 ,籍贯:黑龙江省穆棱市,民族:汉族,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俄语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