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的护理科普小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8
/ 2

心血管疾病的护理科普小课堂

尧红

荣县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四川自贡  643100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多发疾病,致残率很高。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重,近些年发病率更是呈上升趋势,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心血管疾病指的是心脏、血管以及循环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和中等等。这些疾病严重损害患者身体健康,降低生活质量,做好疾病的护理会对患者预后非常重要,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心血管疾病的护理。

一、一般护理

1、注意休息。包含精神休息与身体休息。好的休息可减少组织对氧的需求,减轻心脏负担,有效减轻病症。患者应养成规律作息,每天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加重心脏负担。若活动后身体一切正常,并无心力衰竭现象,不用完全卧床休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减少活动量,注意活动时最后身边有人陪同。如是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要注意肢体活动,为患者多翻身,保持舒适的体位休息,适当变换姿势,头高脚底有助于睡眠,还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肾素的释放。避免太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家人或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多变化体位,避免发生深静脉血栓或坠积性肺炎等。

2、皮肤护理。患有慢性心衰的患者,需要长期采取右侧卧位休息,因此应做好右侧骨隆突处的皮肤护理,避免发生褥疮。定期翻身、勤按摩或使用气垫圈等,可有效降低褥疮的发生,注意护理过程中动作轻柔,避免不小心擦伤皮肤.若皮肤出现严重水肿,一定要加强护理。定期进行复查,心功能每隔三个月要检查一次。随时关注体重变化与水肿情况,严格遵医嘱正确用药治疗。

3、预防便秘。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逐渐变差,再加上疾病的影响,缺少活动量,消化功能会变得更差,身体虚弱,没有足够的力气的排便,而且运动量少,会增加便秘的发生。便秘严重者会出现头痛、不爱进食以及腹胀等,在排便时若过度屏气还会造成颅内压与肠内压升高,引发心绞痛、心律失常或心肌梗死等,便秘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不可忽视。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护理,不能完全依靠药物解决便秘问题,避免药物对消化道造成不良刺激。预防便秘的最好方法是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饮食,均衡膳食,多吃胡萝卜、芹菜、鸡蛋、黄瓜、荷兰豆、蓝莓、苹果、芒果以及樱桃等维生素丰富的蔬菜与水果,适量进食粗糙且较为多渣杂粮食物,多喝白开水,适量吃蜂蜜等。注意劳逸集合,不要因为身体较差就不活动,身体状态较好时,多参加各种活动,加强腹肌与盆底肌的训练,都有预防便秘的发生。

二、治疗护理

1、氧疗护理。非重症患者,多进行低流量的吸氧治疗,每分钟氧流量控制在2-4升,氧浓度在30%-40%之间。若是重症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吸氧治疗氧气流量速度控制在每分钟6-8升。若患者发生急性水肿,应采用乙醇湿化吸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多采用间歇性的低流量持续性吸氧治疗;若患者呼吸功能受到损伤,多使用面罩加压式的吸氧治疗,情况非常严重者,采用机械通气。

2、药物治疗护理。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掌握心血管疾病常用的治疗药物,使用剂量,使用方法,药物存在哪些禁忌,不同患者如何正确用药,了解各药物使用后的不良反应以及如何处理。比如使用洋地黄治疗期间,一定要用量准确,用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变化等;如使用利尿剂治疗期间,应细心观察患者的尿量情况以及电解质变化等;使用扩张血管药物治疗期间,应监测好血压变化,注意药物的浓度,严格遵医嘱正确时间用药。

三、心理护理

心理是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好的心理状态可以称为治病的良药,反之,会加重不良情况的发生。心血管疾病病程长,治疗比较困难,而且不良并发症较多,很多患者都不同程度的失去了自理能力,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也增加了心理压力。患者因为会拖累家人,而出现难过、悲观甚至绝望的心理,影响疾病的治疗,还会造成病情恶化。大量资料证实,人的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之间是密切相关的,焦躁、烦闷与抑郁等不良情绪或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紊乱,引发很多疾病。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一定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入院时详细介绍医院相关情况与楼层的设备设施等,减轻患者的陌生感,主动热情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及时帮其解决心血管疾病病情变化快,非常复杂,复发几率很高,治疗时间长,也增加了患者不愉快的体验,护理人员应积极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寻找问题根源,更好的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要正面回答,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认识疾病。保持平和的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多鼓励患者、安慰患者,让其感受到是被重视被需要的,这样可提高心理舒适度。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勇敢克服恐惧与失望的不良心理,坚强的战胜疾病。

四、饮食护理

合理摄取胆固醇食物。研究发现,高胆固醇可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应减少胆固醇的摄取,少吃动物内脏、蛋黄、蟹黄以及脑髓等,每天摄取胆固醇含量控制在200-300mg为宜。

合理摄取脂肪食物。调节摄取脂肪的质与量,饱和脂肪酸可升高胆固醇,而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胆固醇,在饮食制作搭配时,应减少猪油与饱和脂肪酸的摄取。严格限制脂肪,每天总摄取量在30g以内,或者每天摄取脂肪总量控制在总热量的15%以内。

   多吃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维生素能够提高血管的弹性,保护血管健康。吃多蔬菜与水果,血管疾病患者每餐饮食不可过多,避免吃的太饱,不然容易发生急性心肌梗塞。饮食清淡、少油、少盐,均衡膳食,每餐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少喝咖啡与浓茶,更为健康。

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适当的运动。合理运动有助于减缓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要可改善心血管状态,提高心血管健康。患者每周至少要完成三个小时的中强度有氧运动,比如散步、骑车、游泳和慢跑等,散步很容易进行的运动,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也可做轻度力量训练,比如俯卧撑或者举重,有效增强肌肉力量,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提高心血管功能。

2、戒烟。吸烟是引发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戒烟可降低危险几率,所以为了健康,应积极戒烟,同时也减少二手烟的吸入,若难以戒烟者,可寻求医生帮助,降低吸烟的危害。

3、避免大量喝酒。过量喝酒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避免大量喝酒,若是很难戒酒的人,可以每天少喝点,严格限酒控酒,不要饮用高度酒。

4、控制体重。身体过重或者肥胖,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要保持健康的提患者能够,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减轻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