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课程思政案例挖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8
/ 2

《工程地质》课程思政案例挖掘

刘瑾,张玉,丁潇 ,金鑫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摘要: 工程地质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因此带来的课程思政切入点也较多,十分适宜看展课程思政教学。课程既有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地质地貌演化、三大岩类的转化,还有先辈们“寻油”“建桥”的先进事迹,还有各类地质灾害中人地关系的互相作用与影响,等等。不同的章节内容适宜开展课程思政的知识点不同,本文给出了几种常见的思政切入点,以抛砖引玉,促进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建设。

关键词:工程地质; 课程思政; 思政案例; 教学方法

1. 引言

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把地质学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工程活动实践,通过工程地质调查及理论的综合研究,对工程所辖地区即工程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解决与工程活动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预测并论证工程活动区域内各种工程地质问题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并提出其改善和防治的技术措施,为工程活动的规划、设计、施工、使用及维护提供所必需的地质技术资料。工程地质课程内容丰富,既包括与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如矿物岩石学、地质年代、地质构造等地质学的基础知识,也包括土的工程分类、工程勘察技术与方法等与工程活动相关各类知识。知识点相对分散、且不同章节学习的目标有所差异,有的直接与工程相关,有的则间接相关。因此,在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时,应依据不同章节内容的特点和学习目标进行。例如在讲解地形地貌与矿物岩石章节专业知识时,可结合我国的地形地貌特征、矿产资源分布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在介绍复杂条件下的工程地质问题时,可结合我国的超级工程如三峡大坝 、青藏铁路、南水北调、港珠澳大桥等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和解决方案,激发学生专业知识的动力和激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讲解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的过程中, 结合汶川地震中的王家岩滑坡、三峡水库附近的千将坪滑坡等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地质灾害与地壳运动及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的关系1-2],引导学生更好地认知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使命感及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因此,本文依据各章节内容,对其思政元素进行了挖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3],得到以下五种课程思政的设计方法。

2. 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2.1 以先进事迹为引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任何一门学科和专业的建设和发展都凝聚了历史上无数国内外科学先驱的智慧结晶,特别是对于工程地质学来说,建国伊始我们面对的是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的家底,涌现出了一大批无畏艰险、饱含家国情怀的先进人物事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素材,在绪论部分都可以此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例如,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李四光,帮助我国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中国近代工程之父詹天佑的爱国事迹,武汉长江大桥的勘测建设过程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们向先辈学习,不畏艰难,勤奋刻苦,不断提升自身学习的动力,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2.2 以超级工程为引导,提升民族自豪感

近年来,一大批的超级工程在我国涌现,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实现的全球领先,这无不彰显着国家的强盛和复兴,可大大提升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因此,在在相关课程各章节的设计上,可以此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岩土工程相关课程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时,可结合三峡大坝的选址问题[4],对工程的难度及复杂性进行介绍;在讲解喀斯特地貌和地质条件时,可结合我国“天眼工程”的选址以及建设难度,讲述南仁东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艰苦奋斗十几年为中国科技事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等。这些都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和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

2.3 以工程事故为引导,提升职业素养

工程地质学的根本任务是防灾减灾,一旦勘察不到位或对各类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不准确,极易引发工程事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各类人祸的典型工程案例为反面教材,分析产生灾害事故的原因,阐述工程事故与责任心、职业道德的关系,提高学生对职业的敬畏感。例如,“12·1”广州大道北地陷事故调查报告,事故直接原因是,暗挖法施工遭遇特殊地质环境等因素叠加,引发拱顶透水坍塌,间接原因为施工时曾出现过两次异常渗水掉块,但没有引起项目部的足够重视,未及时预防事故发生;广西百色的乐业隧道坍塌事故则是按现行技术和手段难以完全查明的、特殊不良地质致灾引发的暗挖隧道坍塌事故导致的,间接原因与勘察报告对场地局部岩溶发育规律复杂性分析不够全面、地质专业人员未能全程驻场参与施工过程、对隧道可能遇到的垮塌风险分析预判不足等有关。

这些工程案例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注重遵循客观规律,遵守职业道德,恪守基本职业操守,杜绝各类数据造假,提高责任感及时发现隐患,坚守职业操守,进一步树立社会责任感。

2.4 以实践教学为引导,培养工匠精神

工程地质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课程内容结束后还有为期一周的工程地质实习环节,无论是野外实习中矿物岩石的鉴别、地质构造的识别和分析,还是室内环节中的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讨论,都可以借此学习锻炼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们努力拼搏、吃苦耐劳及团队合作的精神,这一学习过程不仅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容理解更深刻,更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任何一项工程都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从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2.5 以地质作用为引导,传播可持续理念

地质作用的过程是以百万年为单位进行的,而人类的演化不过短短数万年,在这一时间尺度下,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对于全人类来说都是不可持续的。而任何工程建设都是人类于环境的相互作用,任何一项岩土工程也都会涉及这几个问题,因此,在课题教学中可以人为导致的各种不良地质作用如地面沉降、诱发地震、地下水污染等为切入点,让学生们在今后从事的工作中既要充分发挥岩土体潜力,又要注重合理规划安排,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融入到行业建设中。

3. 结论

综上所述,工程地质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多,所涉及到的思政元素不胜枚举,为保证不同授课教师到达最好的教学效果,亟需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对每一章节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并由教学团队所有老师讨论确定最佳的授课方案,实现教学效果和思政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刘苍.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以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为例[J].东西南北:教育,2018(16): 34-34.

[2] 刘翠然, 黄志全, 张东晓, 等.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探索[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 34(3): 86-90.

[3] 贾斌, 王荣, 巨澍朋.工程地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建设探索——以塔里木大学为例[J]. 科教文汇, 2021, 32: 111-113.

[4] 刘宇利.工科专业课堂从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以《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8, 10: 94-95.

本文受西安工业大学教改项目“工程地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探索研究(22JGY30)”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