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7
/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侯超

重庆轨道四号线建设运营有限公司  重庆400000

摘要:伴随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将成为未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支柱。同时随着轨道交通运营效率的不断提升,势必对安全管理、风险预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及时排查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安全问题,并根据所在地区轨道交通实际运营情况制定详细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从而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捷、安全的保障,进而为促进我国城市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1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概述

对于企业而言,风险就是生产目的与劳动结果之间的不确定性,换而言之,就是企业运营中对生产目标、劳动成果产生不利影响的不确定性及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安全风险预控是指在事故发生前,辨识潜在的风险并采取规避措施使其处于安全状态,实现风险规避及化解。安全风险预控具备以下特点:第一,封闭性。安全风险预控将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的不同阶段相连,形成PDCA的闭环管理结构。第二,系统性。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囊括车辆、通信、信号、风、水、电等专业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均可依据自身独特的构造进行风险预控,促使整体管理水平提高。第三,预见性。风险预控指将事后的补救转变成事先的预防,防患于未然。第四,时效性。安全风险预控要求对风险因素进行日常监测,一旦发现有风险因素及时向组织机构汇报,立即响应、迅速处理。

2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2.1有利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健康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是整个运营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部分,一旦发生危机事件,处置不当,将会危及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带来财产损失,降低人们对轨道交通的信任度,不利于整个轨道交通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运营的安全性,识别和判断风险因素,预防和化解安全隐患,提高运营安全性,提高服务质量,方便人民群众出行,保障人民群众人身安全,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健康发展。

2.2有利于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的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速度快、运量大、车次多、线路覆盖面积广、设备科技含量高、操作难度高、调度复杂等特点,产生风险的原因复杂,任何一个疏忽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在运营安全风险管理上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对风险的识别不够精准,缺乏前瞻性和预测性,预警的主动性很低,通常都是事后处理的模式。因此,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有利于促进风险管理从事后处理向事前处理过渡,提高运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甚至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将损失降至最低。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的策略及建议

3.1加强安全教育,管控不安全行为

通过对风险源的分析可以看出人的因素中主要包括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乘客、工作人员、极端分子都有可能做出危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风险行为,因此必须加强安全教育。可以通过宣传小册子、专题演讲、宣传视频等形式让乘客树立安全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掌握一些在遇到危险事件所必备的应急技能,使乘客在发生安全事故时不慌乱,能够有能力快速地实施自救甚至帮助他人。对于工作人员,需要规范操作流程,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操作标准并将标准的执行落到实处,同时企业还应当加强职工的素质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让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工作状态,减少失误,并将安全时刻铭记于心。除此之外,对于一些极端分子,需要从社会的层面减少人民群众的生活压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减少极端行为的发生。

3.2完善运营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与法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与法规的制约,风险管理很可能只是一纸空谈,健全和完善风险管理的制度与法规,能够为运营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支撑和指导,规范运营安全的风险管理工作,使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也能让风险管理的工作更加明确和精准,避免胡乱开展工作。同时,还能够明确安全风险的责任主体和权责分工,将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风险管理落到实处、责任到人,使员工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提高所有相关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3加强数据分析、处理、融合的渠道和方法,构建风险标签库

城市轨道交通风险管理的前提就是能够识别风险,也就是发现、辨识和表述风险的过程,风险因素会诱发风险事件从而带来风险后果,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因此,如果能在产生风险因素时及时采取有关措施,消除风险因素,就可以减少甚至避免产生损失;如果在发生风险事件时,能够及时响应,提前制止,也能够避免带来不良的影响和后果。但是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过程中,风险因素往往是复杂的、潜在的,因此需要搭建数据收集、分析、融合处理平台,构建风险标签库,在出现风险因素或者潜在风险因素时,能够及时识别,提前做好风险决策。并且,风险标签库有利于更有针对性地识别风险,提高风险识别的效率,也有利于对安全风险数据的整理、分类和分析。同时,风险标签库除了提供风险的基本特征,例如风险类型、风险等级、风险描述外,还可以为之构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风险预防办法等,以便企业能够更好地规划风险管理策略。

3.4建立闭环管理流程,形成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如果不能实现闭环,就不能有效地提高风险管控的能力和效果。根据风险标签,有针对性地识别出风险源后,还需要及时进行排查和消除风险因素,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合理优化,因此需要建立“风险识别—下发排查计划—风险处置与消除—风险分析和反馈—优化风险管理”的闭环管理模式,并形成按年总结提升、按月排查优化、按日日常报告的风险管理体系,将每次的风险管控数据聚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和总结,不断提升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的能力,实现整体的风险管理系统的持续性优化升级。

3.5应用先进技术搭建安全平台

目前正处在人工智能时代,以它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深入扩展已经成为了发展的大趋势,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理系统赋予智慧将大力提高对风险的精准感知、精确分析和精细管理,有效提升风险管理系统的主动性、预测性、精准性,将事前预防发挥到极致,这也是风险管理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对于乘客,可以搭建智慧化的出行服务平台,让乘客实时掌握车辆、人流、安全等情况,使乘客可以合理安排出行;同时,还可以建立大客流检测平台,在客流大时及时响应,采取相应措施引导和疏散乘客,避免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另外,还可以搭建智慧维修平台,实时监控各个设施设备的工作状态、维修进度等,在出现故障后能够推荐最优的维修策略,提升维修效率,加快恢复正常运营工作,降低风险事件的危害。

4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攀升,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也越来越快,规模不断增大。而轨道交通作为人们日常出行的交通方式之一,具有人流量大、空间较为密闭的特点,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救援难度非常大,并且会造成较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问题应当引起重视,而研究运营安全风险管理正是提高安全保障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张金亮.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及构建[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01):98-100.

[2]陈中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1,6(20):139-140.

[3]段新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理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1,(08):88-89.

[4]王新伟,罗静.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管控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1,(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