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渗透路径解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4
/ 2

德育工作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渗透路径解析

李洁

保定市莲池区第一实验小学  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成为当下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任何学科教学都要始终围绕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展开教学活动,小学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德育是所有教育顺利开展的基础,它在小学教育中发挥着明确教育目标、支撑教育方向的功能,从整体上来说,有才无德的人一定会变成社会的一颗定时炸弹。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利用其自身的教育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并在英语教学中深挖德育素材,从而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对学生品格的培养,力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引言

现代教育的目的,既在于使学生掌握各种学科的基本知识,又在于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与时俱进,推进课程改革的任务要求。一是各学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了有机渗透。二是进一步突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三是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根据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在原有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中更加突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同发展”的内涵。四是强化了法制教育的内容。而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道德教育,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矫正学生对英语的态度,从而促进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的提高。与新课程标准的德育要求相适应。所以,把道德教育融入到小学英语教学中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英语课程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国家正在努力推动学校道德教育的发展。在初级阶段,英语是一门重要的课程。自从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中国大街上到处都能看到一位金发外国人。要使外语教学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就必须不断地推进外语教学工作。当前,我国英语教育已经涵盖了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层次。在这四个阶段中,小学以启蒙为主,而大学则以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和语感为主。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经常会使用一种与情境教学相似的教学方式。但是,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往往因为教师对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而被忽略。

二、英语教学中对于德育教育的渗透对策

2.1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道德教育不能仅仅通过阅读一篇文章、讲一段故事来达到。如果把学生放在一个更大、更好的环境中,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道德教育水平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而德育则是一项关于美德的精神追求的过程,它可以使学生在寻求自我肯定与自我完善的同时,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优良的道德教育环境,主要集中在学校。由于年龄的限制,学生们没有接触过社会,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因此,校园、班级、教室的环境对他们的德育水平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在小学中,应该有一种平等、宽松、快乐的氛围,在教学中应该创造一个积极活跃、团结合作、敢于提问的氛围,老师们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努力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

2.2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小学英语教育是学生学习西方文化的起点,也是学习西方文化的基础,因此,在教材中渗透着大量的道德教育内容。例如,在教学中就会出现一些基本的文明用词,例如: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日常生活用词,以及节日的问候。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对学生如何与别人交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紧急情况时如何处理进行渗透。同时,英语对话也会有一定的内容,比如:如何拒绝别人的不合理要求,向别人求助,当别人受到批评或者夸奖的时候,应该怎么做等等。

当学生们初步掌握了英语之后,他们的教学内容也就从学校、家庭逐步扩展到了社会、国家,比如对他们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还包括了中国人的乐于助人等等。在英语教科书里,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上述教材中所渗透出来的道德内涵,教师需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必须对教材中所蕴含的道德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并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对道德内涵的渗透。其次,道德教育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教师要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不能简单、枯燥的教学,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很强的抗拒心理。最后,教师要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使学生在加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的同时,也增强了对自己国家的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了解。

2.3 在学科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英语课外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以及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之一。

基于小学英语学科的特点,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教师可以积极探索并开展学科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举办如针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而举办词汇竞猜的小比赛,以此丰富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词汇教学。具体如,教师可以提出中文的词汇如“端午节”“龙舟”,继而要求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用英语语言完成交流并猜词,一方面可以利用学生的辐射思维而增强学生对节日的文化认知,另一方面还将引导学生在猜词的过程中不断联想并深化节日文化与英语语言表达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词汇积累量,促进词汇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同时还将促使学生基于游戏过程而间接增强对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最终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率。

2.4 在口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口头英语教学是基础,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践中,教师通常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指导学生的交流。在课堂中运用小组协作教学,既能达到师生间的交互作用,又能使学生获得协作学习的经验。所以,我们在开展英语口语交际活动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指导学生进行合作与沟通。在对这些教学活动进行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实现合作和交流,还可以展现出他们的合作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2.5 注重渗透教学德育情感文化

在英语教学中,老师们一直都在强调,要充分发挥英语学生的独立学习的积极性,要注重对英语学生的思想和意志的培养,并将其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这样,小学英语教学就能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相结合,使小学生的“知”、“情”、“意”、“行”都得到全面、协调、平衡的发展。学习动机主要指的是一种心理本质的内驱力,它可以直接用来推动一个学生持续地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最终达到某种学习目标,这种内驱力主要来自于学习需要。在进行心理教育的时候,老师必须要对培养学生的个体心理活动结构、认识活动结构、情感活动结构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使用正确的学生心理教育策略,把培养学生的个体作为心理的核心,围绕着每一个学生的各种特殊心理发展需求等来展开心理教育。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小学英语课堂,既要求小学英语老师对英语课本知识进行更新,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还要增强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还要给他们提供参加英语实习的机会,从而达到养成良好的品德、良好的性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渠璐.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策略[J].考试周刊,2013(67):121-122.

[2]赵吉.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浅述[J].现代交际,2015(4):147.

[3]刘晓玲.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115-116.

[4]钟春华.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