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圳为例探讨城中村现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4
/ 2

以深圳为例探讨城中村现象

张羽驰

香港教育大学  香港  423000

摘要: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指被城市包围、位于高楼大厦之中的传统村落,最早起源于深圳。经过多年的发展,城中村已经演化为城市的一项重要单元。本文将讨论城中村出现的原因,梳理城中村在城市中扮演的角色、功能,并探讨如何从政策层面加强对城中村的管理和改造。

关键词:城中村;城市化进程;管理改造

1.城中村出现的原因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的现象,作为中国城市化中的独特景观,城中村的出现几乎是必然的结果。为了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的规模需要不断扩张,以容纳更多的工业区与经济区。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为了节约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选择不进行改造,而是直接绕过城市周边的乡村居民点,征用乡村周围相对易于改造的农用地进行进一步的城市建设,并且,由于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迅速,造成了城市包围农村、城乡混杂的二元城市景观和空间结构。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农民想要进城务工,外地人口想要进入大城市寻找机会,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对于他们来说,住房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那些被城市包围的村子,虽然条件简陋,但可以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在城市中暂时拥有一处住所以大量出租屋为特征的城中村便这样诞生了。

2城中村在城市中的角色

城中村具有多重特性,首先,是物质角色。在满足市民的居住需求方面,城中村可以起到保障大量经济型住房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外来人口安置在新的大都市的成本在住房问题上,城中村可以为人们提供大量廉价且相对体面的居住场所。以深圳为例,城中村以全市三成的建设用地,承载了超过四成的建筑面积,和超过六成的实有人口,在深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城中村对于城市物质方面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其次,精神角色作为由古老村庄演变而来的城中村,可以被视作一种特殊的文化空间,属于城市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历史记忆以及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拥有其独特的传统的极少受外界影响而成长的文化,其所承载的民俗文化往往是城市公共文化建设不竭的源泉。深圳的凤凰古村是深圳地区古建单位最多、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村落式的古建筑群,是广东地区的综合性古建筑文化艺术的宝库凤凰古村保留旧村落与文化建筑,以新建筑包围旧建筑,最大程度留存了其文化价值。城中村在链接与过渡古今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 1700 年历史深圳南头古城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城中村,历史悠久的南头古城坐落在深圳现代气息十分浓厚的市中心——南山区。在这里,古代与现代的文化交错纵横,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游客们可以看到雄伟的古城墙与庄严的祠堂,而一转眼便是市井商贩与悠闲生活的村民,极其富有视觉冲击力与震撼。不仅如此,2017 年,在南头古城举办的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通过论坛、表演、工作坊等多种形式,引导村民进行了自下而上的艺术行动,用艺术唤醒沉睡的古城村民们也借由这些活动更加了解古城的文化价值,从而进一步加深村民对村落的联系与归属感。

最后,社会角色城中村不仅仅是一个居民居住点,更是一个小型的社会空间,具有紧密的社会联系和自组织能力,在这里,价格便宜的餐厅菜市场,以及热情好客的旅馆。可以说,城中村能够接纳几乎一切阶层的人群,在这里,人人都是在为生活而奔波的值得尊敬的人,歧视或者高人一等的现象十分少见。城中村是城市新移民、农民工开启在大都市生活的极佳跳板,是传统村社与现代化之间的过渡平台,拥有多样化的人群构成和丰富的独属于城中村的社会生态。

3.城中村对城市的好处

城中村在促进城市发展进程中起着无法否认的作用。城中村作为中国特定制度环境下的产物,因其所拥有的大量廉价住房与流动人口经济理性不谋而合成为聚居的主要选择。城中村可以为人们提供解决住房问题的便利途径,在深圳1000多个城中村居住总人口约 1231 万人,占全市实有人口的 64%。如果没有城中村,那么大城市中数量巨大的外来人口将难以寻找到栖息之地在这一点上,城中村是既处于城市之中,又较为实惠,且不会背负过多经济压力的租房首要选择。

城中村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深圳城中村租赁住房约占总租赁住房的 70%。通过出租城中村中的房屋,租金可以成为村民的一种重要经济来源,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并且改善生活质量。这不仅可以刺激城市的消费,使得外来资本不断涌入,还可以激发出人们的奋斗精神,进一步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

城中村还有降低城市发展成本的作用。有了城中村,城市将可以减少住宅区的建造,将更多的城市用地投入到工业区、经济区的建设之中,由于对土地的需求减少,城市的预算将更为充足,人们可以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发展与理财。并且,城中村还可以调节城市的气氛与功能。笔者曾经在深圳粤海街道的城中村中居住过一段时间,每当夜晚来临,各式商贩与餐厅就会开业,这些接地气的店铺,有利于缓解在大都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高度紧张的人们的精神压力,他们在城中村中,呼朋唤友,通过聚餐、饮酒、吃烧烤等一些相对经济的方式尽情释放压力。

4城中村对城市的坏处

因为城中村建筑大多比较老旧,消防设施不完善,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薄弱存在着安全隐患,有引发火灾的风险。

一些缺乏管理的城中村,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卫生条件较差,街道也比较肮脏杂乱,这样的城中村会影响城市形象,为游客留下不好的印象。

大多数城中村虽然存在着独有的历史文化建筑,但它们的距离较远,且较为分散,缺乏文化之间的联系,难以吸引专门为了文化旅游而的游客。

5应该针对城中村的政策

对于城市更新来说,全面拆除城中村显然不是一个优秀的政策方向。包括深圳的《十三五规划》也提出,不能全盘拆除城中村。否则将加剧外来人口的社会隔离问题,形成“不包容现象”。并且众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也会随着城中村的消失而销声匿迹。

理想的政策方向,应该是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之中,对城中村进行改造,可以突出地方特色,将改造之后的城中村作为文化旅游的一部分,以吸引游客,为城市提供旅游收入。另外,对城中村要逐步改善居住环境和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城中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与居住体验。2016年,联合国第三次住房与可持续城镇化大会指出,人人均有公平使用城市资源的权利,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支持建设“包容、安全、有韧性的可持续人类住区”。最终将城中村建设为宜居的人类社区。

深圳综合整治作为城中村未来的发展方向,以确保城中村一直处于时代更新的活力之中。例如深圳最新开通的地铁第十二号线,其主要站台就包括了南头古城站,为吸引人们前往南头古城做出了努力,也为城中村的居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总结

城中村作为繁华都市中的特殊景观,是快速的城市化带来的产物。它是城市中的多面手,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众多好处,但同样需要相应的约束,不能任其随性发展,否则将对城市造成危害。从深圳目前的政策方向可以看出,政府的决策已经考量到了城中村的现状和作用,如果能够改造得当,将可以打造众多理想的居住社区,成为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基石,吸引更多外来人员,从而实现城市整体实力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刘洪霞.深圳城中村文化模式解析[J].特区实践与理论,2022(02):103-106.

[2]韦长传,仝德,袁玉玺等.城中村研究热点及区域差异——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41(03):68-74.

[3]熊昳.城中村火灾安全隐患的防控策略探究[J].消防界,2022,8(12):124-125+128.

[4]张艳,朱潇冰,瞿琦等.深圳市城中村综合整治的整体统筹探讨[J].现代城市研究,2021(10):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