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卒中昏迷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3
/ 2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卒中昏迷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郝娟娟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康巴什部   017010

摘要:目的探究在脑卒中昏迷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期间予以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其机体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88例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脑卒中昏迷患者,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44例,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4例,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针对性护理)后,分别实施不同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案,并分析其护理前后机体营养状况变化。结果与护理前相比,两组血清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治疗后均明显提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血清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提升更显著,P<0.05。结论在脑卒中昏迷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期间予以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其机体营养水平,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脑卒中昏迷;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针对性护理

由于脑卒中昏迷患者无法通过口腔进食,故而常需要给予其相应的营养支持方案。有研究学者指出,在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同时给予其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案,可有效提升营养治疗效率,从而大程度改善其机体营养情况。在本研究中,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脑卒中昏迷患者中随机抽选出88例作为本研究分析对象展开对照分析,具体情况见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研究分析对象为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脑卒中昏迷患者,其样本抽选量为88例。按照临床护理干预模式的不同,将上述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者中,27例男性,17例女性;其年龄在47~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68±2.67岁;发病时间在4~42小时之间,平均发病时间为28.61±1.08小时。44例观察组患者中,24例男性,20例女性;其年龄在48~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83±2.31岁;发病时间在6~48小时之间,平均发病时间为28.99±1.26小时。经统计,得出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案两组患者实施抢救后均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联合应用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常规护理查房),观察组患者则针对其肠内营养支持实施针对性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首先为患者进行充分吸痰,将其咽喉部位、口腔部位的分泌物吸净后再行插管,可有效防止营养支持期间发生咳嗽、呕吐等情况。同时,可以适当将床头稍微抬高30~45°左右,并为患者调整为相应的左侧卧位,置入营养管时尽可能基于电子胃镜视野下,以有效防止因管径过细而引发的管径堵塞情况。②在胃管留置期间,可以适当为患者回抽胃液,同时,注意观察胃液抽出时的颜色与性状。在为患者输注营养液时,输注量应当遵循由少及多、输注浓度由低及高、输注速度由快及慢的基本原则。此外,营养液的温度尽量保持在与人体体温相近的范围,以免激发患者应激反应。③在患者鼻饲1小时后,相关医疗人员应停止进行相应的刺激性操作,如吸痰,从而防止营养液反流或患者误吸等不良反应出现。此外,定期为患者进行血糖、电解质以及血清微量元素水平变化情况,以便于针对患者实际情况而予以相应的营养补充。

1.3观察指标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机体营养状况,相关营养评价指标则主要包括血清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等。

1.4统计处理方法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各项营养指标(血清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等)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表示,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机体营养状况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血清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相近,P>0.05。与护理前相比,两组血清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治疗后均明显提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血清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提升更显著,P<0.05。

3.讨论

脑卒中昏迷患者由于昏迷而不能经口饮食,而且处于高能量代谢的状态,机体的营养状况较差,极易引发免疫功能减弱,使不良预后的发生风险增加。因而,如何安全有效的治疗脑卒中昏迷患者以及快速增强脑卒中昏迷患者的营养情况,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日益成为临床医护人员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选用合理、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对脑卒中昏迷患者的救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肠内营养支持由于与人体的生理状态特征更为符合,可以更好地为患者供给符合生理需要、安全均衡的营养素和微量元素,改善患者的整体营养情况,而且可以直接营养胃肠道,更有利于保护患者胃肠道的功能和形态,改善胃肠道粘膜的屏障功能,预防细菌移位的发生。本研究结果发现,两组脑卒中昏迷患者护理后的血浆前白蛋白、血浆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血浆前白蛋白、血浆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护理后的三角肌皮褶厚度明显降低(P<0.05),而观察组的三角肌皮褶厚度无明显改变(P<0.05)。表明脑卒中昏迷患者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可以使血浆前白蛋白、血浆白蛋白、三角肌皮褶厚度和血红蛋白等营养状态指标得到明显的改善。

综上所述可得出本研究结论:在脑卒中昏迷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期间予以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其机体营养水平,临床应用价值高。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昏迷患者的营养情况。

参考文献

[1]陈巧敏.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卒中昏迷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01):104-105.

[2]叶萌,马婧,李威,等.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脑卒中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31):73-75+79.

[3]范玉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昏迷患者营养指标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6):114-115.

[4]廖岚,王际容,陈菁,等.重症脑卒中患者气管切开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治疗与护理效果观察[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2018(5):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