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推动基层党校教学改革的创新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2
/ 2

试论推动基层党校教学改革的创新路径

薛宇航

中共宜川县委理论讲师团 陕西 延安 716200

摘要:基层党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教师教育活动组织实施的影响。党校教师在基层党校教育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明确党校教师职责,可以对基层党校教育活动的客观系统开展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全面优化产生重大影响,有助于推动党校教育教学活动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基层党校;教学改革;创新路径

导言:基层党校作为党对基层党员干部实施培训的主战场,必须遵循上级精神,结合实际,在教学中服务地方。近年来,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基层党员干部素质的逐步提高,对基层党校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学针对性不强,缺乏吸引力,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理解不深,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期望。因此,推进基层党校教学改革创新,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已成为基层党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1基层党校教学改革创新路径不足的原因分析

忽视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统一,缺少组织和制度的保障,分裂“教”与“学”、“知”与“行”的统一,是基层党校教学改革创新道路不畅的根本原因。

1.1忽视了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统一

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实事求是,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群众路线,就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原则。具体来说,在基层党校教学中,为什么会出现“学习”制度化、虚拟化、老龄化的趋势?根本原因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忽视了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统一。一方面,实事求是不够,对党校基层教育活动的内在规律认识不够深入。对教学规律的理论研究较少,大多依赖于自己的工作经验。当时代背景、教育要求、学生需求发生变化时,容易陷入经验误区,出现脱离现实、不按规则教学的情况;另一方面,群众路线不牢固,谦虚向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动力不足,对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对象的需求不太重视,深入基层和干部的调查研究较少,这就导致了在日常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上无法做有针对性的工作,难以满足教育对象的内在需求。

1.2忽视了组织与制度的保障

基层党校忽视教学改革创新的组织和制度保障,其根源在于对教学改革创新态度不积极、业务不专业、行动不力。一是从基层党委看,一些地方对党校党建主体责任意识不够。一些地方党委委员没有带头给学生上党课,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有的地方甚至认为党校是一个边缘部门,在同级配备的部门单位中处于非核心地位。由于上级重视不够,一些基层党校甘当“养老机构”,乐于当“甩手掌柜”,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导致工作状态不佳。其次,一些基层党校专业性不强,没有推进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路。一些地方教研室设置不合理,科学性、专业性不强;一些地方在人才引进、教师招聘、职称评审和晋升等方面没有相关或不合理的制度,既不能引进学科领军人才,也不能激发现有教师教学改革创新的内在动力。最后,教学改革创新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不力。一些基层党校不注重向其他好单位学习,闭门造车,不拿别山之玉。一些基层党校虽然有相关的教学改革政策和方案,但并没有真正把好的政策运用到实践中,也没有起到政策的激励作用。

1.3分离“教”与“学”、“知”与“行”的统一

基层党校教学改革的目的是统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现学生课堂上的“知”和工作中的“行”的统一。当前基层党校教学改革学习道路受阻的根本原因是对“教”与“学”、“知”与“行”的矛盾关系认识不足。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要求教学改革要围绕学生的“学”进行,教师要按照党校的教学规律,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取合理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同时,相关教学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管理和保障作用。在思想上,要树立教学第一的管理理念,在行动上严格执行学生管理规定,确保学生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在物质上为学生提供各种生活需求,确保学生安心学习。在“知”与“行”的对立统一中,“行”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知”源于“行”,通过对“行”的引导,最终在“行”中实现知与行的统一。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例,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真理为指导,践行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人民幸福,实现了知行合一,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拥护。这一基本经验为我们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根本依据。因此,基层党校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指标,在于学员是否真正用“知”来指导“行”。

2新时期推动基层党校教学改革的途径

2.1转变教学方式,健全教学制度

要推动基层党校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意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作为地方政府,有必要提高基层党校教学的重要性,推进党校教育改革,明确党的重要性。其次,基层党校教育工作者需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加强基层党校教育,重视农村党校教育改革,提高党员服务质量。三是转变党校教学方法,灵活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变化,遵循马克思的基本思想,深入探索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通过系统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第四,在党校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践,保证党校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基层党校来说,建立健全教学体系尤为重要,这是基层党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体制改革过程中,首先要建立严格的制度标准,让教师依据制度制定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工作,让党校学生不断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同时,要建立相关的奖惩制度,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质量。

2.2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基层党建教学质量。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必要注意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的结合。一方面,党校教学的重点是将党的基本理论与个人价值观、人生观相结合,逐步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另一方面,要遵循科学发展观,推动反腐倡廉工作向纵深发展。此外,党校教育需要重视与群众的联系,深入了解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和需求,全面了解农村经济的薄弱环节,结合自身发展,总结相关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方法。作为党校学生,需要注意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把握工作的核心内容,反思自身不足,及时调整工作内容,发挥积极作用。

2.3加强党校教材建设

基层党校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费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建教学的进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增加基层资金,改善党校的各种设施。从实际出发严格控制经费使用,建立科学的经费申请制度,确保党校教材充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环境。作为基层党校,有必要在现有教学体系和方法的基础上,提高探索能力,创新各种教学活动。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建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可以降低实践的难度,不断提高党校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例如,在实际教学中,积极邀请党建专家和高素质人才参与党校教育,为党校教学工作提供相应的指导。此外,通过开展党建实践学习活动和教育讲座,逐步完善党建教育的教学模式,激发党员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形成党员的创新意识。

结束语

在基层党校教育改革过程中,有效发挥党校教师的作用,科学合理地组织规划党校教育工作,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党校教育工作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推动基层党校教育工作和党员干部培养工作全面创新的目标。因此,在新时期,有必要客观审视当前基层党校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自觉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推动党校教育的全面创新,为培养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奠定基础,引导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和工作上逐步转变和发展自己,协助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基于“微党校”的基层党校党建工作思考与实践[J]. 郭玉成.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12)

[2] 创新基层党校干部培训机制的途径探讨[J]. 赵炜.办公室业务,2022(03)

[3] 新《条例》背景下提高基层党校教学质量的思考[J]. 张天山.发展,2020(Z1)

[4] 基层党校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J]. 周玉华.兰台内外,20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