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处理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2
/ 2

建筑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处理技术

刘鹏

身份证号:371122198402103112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城镇发展十分迅速,建筑行业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数量增多,建筑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是非常关键的部分,混凝土施工质量会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裂缝防治,确保施工质量达到工程建设要求。基于此本文会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几点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裂缝;影响因素;处理技术

引言

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非常快,其中混凝土施工技术也非常重要,因为工程质量合格与否和使用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于建筑工程建设的满意程度。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制约,导致裂缝产生。因此,为确保项目的有效实现,满足设计的最终目的,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有效抑制水泥水化反应产生的有害物质,从而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可靠。同时,还需提高混凝土原材料选择及配比等方面以降低水泥材料用量,从而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中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收缩变形问题。在建筑领域,处理混凝土裂缝的方法非常具体且复杂。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各个领域必须协调一致,以便更好地进行预防与管理。采用先进的技术可以为项目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并确保使用的原材料具备良好的可靠性与使用寿命。随着建筑材料的不断改进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施工技术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裂缝必将得到有效的预防和解决。

1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

1.1基础设计不合理,基础不均匀沉降引发的裂缝

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前期,需要实地勘查施工现场,掌握了解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地下水状况、地下构筑物、交通条件等,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建设项目选址位置,科学设计建筑基础、建筑物结构构造、结构布置,必要情况下还需要合理处理基础部分的软土地基,这样才能提高地基基础承载力和稳定性,确保地基基础持力层分布均匀,减少基础不均匀沉降现象的发生,消除混凝土裂缝病害隐患。就实际情况而言,建筑工程基础设计不合理,部分建筑工程项目选址位置的地质情况缺乏良好性,地基承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而且基础持力层分布缺乏均匀性,最终出现建筑工程基础不均匀沉降问题。当出现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附加应力和应变就会作用在建筑结构内部,一旦附加应力和应变远在构件承载力之上,就会剪切破坏混凝土构件,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不同程度、大小的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和使用功能,还会拉低建筑物的安全性能,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

1.2混凝土材料质量、配比设计不达标

制备混凝土时,水泥、水、粗骨料、细骨料、外加剂、掺合料是必不可少的材料构成,其中粗骨料为石子,细骨料为砂子,粉煤灰是常见的矿物掺合料,膨胀剂、减水剂、缓凝剂等都属于外加剂范畴。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主要是将各种原材料胶结为整体,确保混凝土强度和综合性能符合施工要求。一旦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不合格,性能参数达不到规定标准,就会严重影响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凝固水化热、混凝土和易性、混凝土凝固时间、混凝土物理性能等各种性质,导致成型的混凝土成品质量存在诸多缺陷和漏洞,混凝土裂缝病害随之产生。

2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

2.1设计方面的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离不开科学的设计方案作为指导,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多质量问题都是因为设计不合理所造成的。比如缺乏详细的地质报告、勘测数据不精准等都会导致设计方案不合理,从而使得在混凝土施工中出现很多技术性的问题,最终造成了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2.2材料问题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原材料质量不足所引起的,混凝土大部分都是由各种不同型号的粗细骨料以及水泥材料所配比而成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对各种材料的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在施工的时候选择了不合格的骨料,或者各种原材料的配比不合理,这也会使得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裂缝问题。其次在进行原材料配比的时候除了要合理的添加水分之外,还需要加入一些其他的外加剂等来进行配比,如果这些材料选择不当或者酸碱物质相互反应也必然会造成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发生。

2.3环境问题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干扰,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温度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施工人员严格把控好温度,尤其是要时刻关注温差情况,如果温差较大就会使得混凝土质量发生变化,最终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而且混凝土材料有着热涨冷缩的特点,之所以在施工的时候会出现温度裂缝等现象,就是收到了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使得混凝土结构发生温度变形,而且建筑结构也会在受到外部温度影响的情况下产生一定的温度应力,从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形成。

3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处理混凝土裂缝是一个挑战

3.1加强材料控制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是最关键的,将直接影响最终的施工质量。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原材料的控制,以确保混凝土质量达到最佳水平。为此,应当派遣专业的采购人员前往现场,仔细调查建筑材料市场,确保采购的材料符合要求,并且提供相关的合格证书和说明文件,以确保双方签署采购合同。其次,在物资运输过程中,也要做好相应的控制工作。作为采购人员,应全程跟踪材料运输过程,避免材料丢失或损坏。最后,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材料到达现场时,应采用抽样检验方法对材料的质量和规格进行检验。

3.2完善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

一旦混凝土建设项目完毕,应立即采取措施,如定位、测量、弹线,确保质量符合要求。同时,为了防止损害混凝土,必须禁止使用大规模的物资,只有24小时后,方可将小规模的物资按顺序安排,并且要求轻装、轻卸、分散堆置。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三天内不得进行楼顶模板及其周围的墙壁的安装。此外,为了增强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应当采取措施,如采取加固横梁、竖梁等,使得建筑物的结构更具稳定性。同时,应当采取措施,如采取更换旧的木模、跳板等,来覆盖新的建筑物,减少建筑物受力的影响,防止出现裂纹。

3.3减少外界环境造成的裂缝

外界环境的影响虽然无法避免,但是可以通过人为的防护使损害降到最低。对于混凝土裂缝而言,控制温度是降低环境对其质量产生影响的方法之一。建筑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天气来选择是否进行施工。在天气好的时候可以进行施工,避免高温的暴晒和大风的天气,以防止水分的急剧减少导致的混凝土的裂开。还有就是在方法上加以改进来控制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减少水泥的使用量,降低水化热,在混凝土中掺杂一些有碱水、增塑、缓凝的添加剂,从而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保水性。如果是在冬季进行施工,昼夜温差大,因此要加强保护措施。混凝土进行浇筑之后,要及时快速地用一些湿润的草帘等盖住,洒上一些水,以保证混凝土能够缓慢冷却,并且在混凝土的两面都应该进行防护,防止夜晚的温度过低对混凝土造成的损害。一些化学反应多少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所以在这方面也要注意。

结语

总而言之,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形式,混凝土施工也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点,混凝土施工质量也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因此在施工的时候,需要严格把控好每一个环节,要加强材料质量、环境、技术管理要避免在施工的时候受外界因素影响发生混凝土裂缝问题。同时还要在施工的时候严格把控温度、混凝土配比设计并要做好后期的混凝土养护干工作,从而最大程度的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确保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能达到相关标准。

参考文献

[1]贾宇.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建材发展导向,2021,19(0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