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模式在多发伤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9
/ 2

急诊护理模式在多发伤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万祥

三六三医院  四川成都 610097

摘要:目的 观察在多发伤急诊抢救中应用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本院急诊接收的64例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2例。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为观察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将急诊护理应用于多发伤急诊抢救中,取得的效果极为显著,抢救成功率显著上升。

关键词:多发伤患者;急诊抢救;急诊护理

多发伤是比较常见的损伤类型,该类患者在同一致伤因素的影响下,身体出现两处或多处的损伤,并且至少一处损伤,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该类患者的创伤部位较多,组织受损严重,并且病情状况复杂,多与交通意外事故、矿场事故以及高空坠落等有关,且多数患者伴随机体高代谢状态、失血性休克以及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病情严重者还可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在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抢救中,做好科学的护理服务是抑制患者病情进展,改善其预后的重要措施。本文主要分析在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抢救中,通过应用急诊护理模式的方法及其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3月在本院急诊接收的64例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多发伤的诊断标准,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调查研究。排除标准: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25例,年龄在33-67岁,平均年龄(48.66±3.27)岁。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手段,在患者入院,进入到急诊室后,相关的医护人员要及时做好准备进行抢救;当发现患者出血点,要及时进行止血,并给予患者吸氧、心电监测等护理,对于患者的病情做简单的评估,并制定对应的抢救措施;对于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严密监测,必要的时候为患者提供镇静镇痛、抗凝等抢救对策。为观察组患者提供急诊护理服务,具体的操作方式为:

(1)构建绿色通道。医院需建立急救中心,医护人员全部准备就绪,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急诊护理模式可以对急救流程进行优化,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条件下,将患者送往医院。护理人员应加强急救意识,将自身的急救技能逐渐提高,增强患者急救工作的预见性。排班时根据不同年龄和经验将人员交错搭配,将人员的急救能力放到最大化,对急救系统加强完善,保证急诊工作具有较高的突击战斗力,打造一支配合度默契的急诊护士队伍。

(2)伤者病情准确评估。对每位患者病情给予准确、有效评估,对选择有效抢救方法提供有效的支持。患者被接诊后,护理人员应准确评估出患者的病情,以便提供有效的抢救措施。

(3)保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患者呼吸畅通是抢救成功的前提,为成功抢救提供可靠保障。临床上多发伤患者病情比较复杂,严重的患者意识也存在障碍。对于这边病情严重患者,应建立呼吸通路,在必要的情况下,给予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确保患者有效呼吸。

(4)预防并发症护理。通常多发伤较为严重的患者伤情极为的复杂,所以需要长时间的卧床治疗,这此过程中最易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所以护理人员必须有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当患者出现异常要及时的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同时根据患者的个人需要提供对应的护理服务,对于患者的不良心理进行疏导,要求患者放松心情,积极的配合护理人员的操作。

1.3评价标准

对比2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显效:患者的病情平稳,生命体征恢复稳定;有效:患者的病情进展得到抑制,然而生命体征指标仍有波动,仍需持续观察和救治;无效:患者的病情状况未能明显改善或进入休克状态,或发生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数据用SPSS20.0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 % 表示,采用χ2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急诊抢救总有效率统计发现,观察组为96.88%,对照组81.25%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 急诊抢救效果组间对比 [n(%)]

分组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2

19(59.38)

12(37.5)

1(3.13)

31(96.88)

对照组

32

11(34.38)

15(46.88)

6(18.75)

26(81.25)

χ2

8.987

p值

0.001

3 讨论

多发伤患者致病因素主要为交通伤和工程事故及坠落伤,对多发伤急诊患者而言,时间是非常宝贵的,第一时间内为患者提供抢救措施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为患者生命健康提供安全保障。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护理措施,及时有效抢救患者,确保在黄金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对提升救治效果有着重要意义。患者在入院后,组织医护人员准确对患者病情评估,紧急将患者送入抢救室,并未患者开通绿色救治通道,快速为患者完成一系列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这样可以有效缩短患者在抢救过程中的等待时间,通过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急救护理实现了治疗全过程环环相扣,各环节紧密结合,救治过程争分夺秒,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多发伤患者在其急诊抢救中采用急诊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急诊抢救效率,可提升抢救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红红,郑书芹.多发伤患者急诊抢救中的急诊护理干预模式及施行意义分析[J].健康之友,2020,15(19):211.

[2]王惠珍,郑福珍.优化严重多发伤急救护理流程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5):167-169.

[3]何东虾,卓小华,张文.预见性复温护理在急诊多发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 2020,27(12):225-227.

作者简介:万祥(1997-03-),女,汉族,四川眉山人,本科学历,护师,三六三医院,研究方向:急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