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创新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8
/ 2

企业数字化创新分析

庄金辉

营口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115001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创新已成为企业提质增效和培育新动能的重要引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的任务,这意味着通过数字化创新赋能各行各业,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成为重中之重。而企业作为数字化创新的主体,承受着通过数字化创新变革业务模式、提高自身数字化竞争力的巨大压力。因此,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重塑业务,探索新的发展机遇成为企业亟待破解的现实难题。

关键词:数字化创新;企业;策略

第四次工业革命催生出的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中国将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的变革与创新,更好地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企业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单元,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是全面驱动效率提升、重构组织模式和价值网络、加速赋能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对于加快我国产业数字化进程、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意义重大。一批企业已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先行军,数字化转型的试点工作稳步开展。但同时,企业数字化转型机遇与风险并存,是不确定性极高的复杂过程,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还未进入数字化转型就已经以失败落幕。如何推动企业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在管理实践中的热点。

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

(一)强调过程

这一类定义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种数字技术的应用过程。数字技术赋能企业业务,技术与业务实现“合拍”,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数字技术区别于传统技术,在工业4.0时代应运而生,通常被总结为SMACIT,即社交技术(Social)、云技术(Cloud)和物联网技术(InternetofThings)。具体而言,数字技术涵盖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将先进的数字技术引入企业生产管理、组织运营和研发创新等环节,用数字技术支撑业务发展,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注入持续活力,实现企业商业模式、运营流程和客户体验持续创造高价值。

(二)强调结果

这一类定义的侧重点在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结果,更关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预期效果。企业需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其目的在于重构业务模式、变革组织架构、更新商业模式,最终实现企业绩效和竞争力的根本性提升,助力企业创造并获取更多的价值。总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概念表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也存在共通性,实质是通过数字技术的组合触发实体特性的重大变化,从而改进实体的过程。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伴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突破,企业各方面变革不断发生,数字化转型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新契机。

二、企业数字化创新策略

(一)增强企业凝聚力,助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思想统一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过提炼总结形成的,是全体干部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理解为借助应用最新的数字化技术,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等进行优化,实现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低风险的经营活动。企业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作用,可以影响并带动全体干部职工团结协作,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统一思想。例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企业结合窗口行业特点推行服务文化、数字文化,为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凝心聚力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健全数据要素市场体系

加快构建完善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创造市场条件。首先,扩大数据要素供给量,积极培育多元化的数据供给主体,鼓励科技企业创新数据开发模式,在确保数据安全、保障用户隐私的前提下,调动科研院校、数字化转型服务机构等多方主体参与数据开发,丰富可获得的市场化数据资源;其次,构建具有统一标准化体系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设定统一的数据采集、应用与安全管理标准,使用数据开放、特许开发、授权应用等方式,加快实现数据资源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互联互通,提高数据要素共享开放程度;最后,重视数据要素安全问题,借助区块链技术在数据确权、数据确责中的应用,加强对数据要素的安全性保护,打造具有良好秩序的数据要素市场环境。

(三)培育引进数字化转型复合型人才

数字化转型人才不是简单的数字技术人才或业务创新人才,而是数字技术和业务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对于政府而言,一是要加快引进数字化转型复合型人才,贯彻《关于强化高质量发展人才引领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完善引进人才配套体系,积极招引数字化转型高层次管理人才;二是积极培育本地数字化转型人才,依托京东云小镇、京东大学,推动与宿迁学院、淮海技师学院等强化人才培养合作,鼓励本地高校开设“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Python原理及应用”“区块链原理与应用”等专业课程,培养数字化转型专业人才,推进泽达学院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加快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产业技能人才队伍培养体系;三是应积极探索政府、科研院校、科技企业多方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定向培养模式等,为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智力支持。对于科技企业而言,需要注重企业自身数字化人才的培养,鼓励企业内部优秀员工外出培训、进修深造,培养一批既精通本企业业务又熟悉数字化转型的自有人才。

(四)构建数据驱动型科技创新协同平台

建立包含政府、科技企业、科研院校等主体的数据驱动型科技创新协同平台,发挥协同作用,为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多方位支持。首先,构建完善科技创新数据信息交互体系,对宿迁已有的产业研究院、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科技服务平台进行优化,建立科技创新跨部门协调机制,在不同科研院所、不同行业、不同科技企业之间设置对接通道,实现科技创新数据信息共享;其次,在数据驱动型科技创新协同平台中建立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帮扶机制与追踪机制,对于中小型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动力不足、资金不足、组织结构不匹配、转型战略不科学、管理体系不配套等问题,匹配出帮扶科研院校,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并实时追踪数字化转型进展与成效,使得中小型科技企业“敢转型”“能转型”。

(五)拓展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机制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战略变革过程,不同类型的企业有不同表现,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一方面,根据CiteSpace的可视化结果可知,现有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对象聚焦于制造业和中小企业,缺乏针对新型产业企业、大型企业等数字化情况的研究。另一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演化的动态过程,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机制的探析缺乏长期追踪,并且不同类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的对比研究不足。未来的研究可以不断深入,探讨不同产业、不同类型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的动态演化并对比其数字化转型的不同机制,以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提供参考。

结束语:企业要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才能使企业文化与数字化转型同频共振、相得益彰,共同迸发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苏屹,孙明明.数字化发展、企业冗余与创新水平[J].科学管理研究,2022,40(06):68-76.

[2]杨洁,马从文,刘运材.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22,38(23):18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