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践行五育融合的路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8
/ 2

初中数学践行五育融合的路径探究

杨甦

宜宾市第四中学校红坝校区

摘要:五育融合指的是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学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数学教学要结合五育融合,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就能获得全面发展,为今后走上社会做好准备。但由于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有部分学生无法适应新时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提高五育融合能力。基于此,本文就初中数学践行五育融合的路径展开分析,以期能够为我国相关研究提供积极性参考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五育融合

引言: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初中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素养,进而提升其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将来走向社会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五育融合能力,引导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践行五育融合,将其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并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1.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初中数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数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德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品德教育、纪律与法制教育。教师要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新变化,理解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勾股定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媒体的力量,将勾股定理与我国古代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相结合。比如,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计算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学生通过学习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可以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们为了探究勾股定理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做出的巨大贡献。这种爱国主义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热爱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更加坚定自己努力学习的信念[1]

2.在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以五育融合为载体,能够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初中数学课程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重要基础。在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五育融合理念被广泛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教育领域也在积极开展改革创新,其中“五育并举”成为重要趋势。数学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在“五育并举”的大背景下也要不断优化自身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经说过:“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字美、图形美、对称美在数学学习中无处不在,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中的美,把美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发现和创造美,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之美,例如黄金分割被称为是数学统一美的一种表现,它为生活创造出了丰富奇妙的美,值得学生一探究竟[3]。在教学中,老师向学生讲述了黄金分割点、黄金分割比的概念,引导学生在实际练习中计算黄金分割比。教师又播放了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黄金分割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一座座令世人惊叹的建筑杰作、一个个让人为之倾倒的艺术珍品,学生为之感叹。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如电视屏幕、门窗、抽屉、文具盒等也体现出黄金分割的知识,更是让学生感到了奇妙。

3.在教学中渗透智育,培育学生创造性思维

智育在“五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的作用,各育的实施都离不开智育为基础。智育指通过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教育。智育教人求真,在数学教学中,智育渗透在数学知识的讲解、过程与方法的引导以及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例如在讲解圆时,可复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知识点,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在讲解三角函数时,可结合直角三角形中的知识和定理;在讲解完勾股定理后,可引入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后,可结合三角形全等和相似知识。这样既能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能串联知识,使知识点串联成知识网,又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

4.在教学中渗透体育,培育学生心理健康

“体育”是“五育”融合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体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还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数学问题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归纳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体育学科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通过一些相关知识的讲解,使学生深刻了解体育锻炼在提高身体素质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这对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爱好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一些相关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的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比赛活动,如在学习《统计调查》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开展数学趣味运动会,让学生统计对应的比赛成绩,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达到了锻炼学生体育素质的目标要求。

5.在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培育学生文化自信

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动力。在初中数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勤劳、踏实的品质。

例如,一所学校,每年都会邀请一位竹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在他们的双休日,为那些对竹文化感兴趣的同学们举办一次为期一年的培训班。虽然看上去很简单,但它反映出的是运用数学的需求:条子的长度和宽度,以及其他一些参数,使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了数学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我在讲“轴对称图形”时可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并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讲“菱形、矩形、正方形性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裁剪出菱形、矩形、正方形。让学生体会用双手创造出美丽的图形,体验劳有所得的成就感。但在动手之前,要学会观察和思考,避免劳而无获、徒劳而返的结果。在生活中,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劳动意识,做有准备的劳动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美。在五育融合的现实环境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等方式,不仅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还提高了自己的文化自信心,从而达到了“以劳立行”的教育目的。

结语:五育融合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课程改革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大突破。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五育融合,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五育融合来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将五育融合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教师要把握好五育融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促进五育融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郑清蓉.初中数学践行五育融合的路径探究[J].四川教育,2022(Z2):78+80.

[2]李鸿燕. 小学数学“五育”并举课堂的构建[J]. 宁夏教育,2023,(04):39-40.

[3]李锦鸣.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培育时代新人[J].贵州教育,2019(2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