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应用与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8
/ 2

煤矿安全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应用与发展

张祥明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0039

摘要:煤矿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矿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煤矿作业环境的特殊性,安全问题的防范任重道远,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更为有效的双重预防机制来保障煤矿作业人员的安全。本文旨在探讨煤矿安全双重预防机制的信息化应用以及发展,以期为煤矿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更为实际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煤矿安全;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应用;发展

1.煤矿安全双重预防机制

一般来说,煤矿安全双重预防机制主要是由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以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两个部分构成,通过风险辨识评估,全面掌握煤矿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明确并划分相关管理责任,保证风险受控的一种管理机制。煤矿安全双重预防机制需要通过风险分级管控明确相关责任,并将各类管控措施以及手段等全面贯彻落实到位,实现对风险的实时管控。在此过程中,如果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一些管控措施无法全面贯彻,进而形成安全隐患问题,便会增加风险管控的难度和压力,并提升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因此,为了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需要通过专业化、科学化的隐患排查治理,充分发挥管控措施以及管控手段的关键作用,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在煤矿安全双重预防机制中,通常包括风险辨识与评估、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建设、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建设、双重预防机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1. 煤矿安全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应用

2.1传感技术在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传感技术是信息化应用于煤矿安全双重预防机制中的重要技术手段。在煤矿安全监测系统中,传感技术广泛应用于瓦斯、煤尘等有害气体和矿井构造、地质构造等的监测和传输。通过传感技术获取的实时监测数据,可以及时有效地预警煤矿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矿生产安全。

在传感技术的应用中,无线传感技术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与传统的有线传感技术相比,无线传感技术具有灵活性高、可靠性好、成本低等优点。无线传感技术通过传感节点、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等设备,采集并传输煤矿安全监测数据。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网络协议和无线通信技术进行传输,到达数据中心后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实现煤矿安全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

除了无线传感技术,传感技术的应用还涉及到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等方面。传感器作为监测系统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着系统的精度和准确性。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对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2云计算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其将计算资源、软件和数据存储在云端,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按需使用这些资源。在煤矿安全管理中,云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信息化手段,可以为煤矿安全提供更加高效、可靠的支持。

首先,云计算可以为煤矿安全提供实时的监测和预警功能。通过将传感器所采集到的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存储和处理,可以实时地获取煤矿的安全状态,同时也可以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预警和预测。这为安全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用户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建模来预测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其次,云计算可以为煤矿安全提供协同和共享的平台。在煤矿安全管理领域,经常需要各种各样的安全数据、应急预案以及安全管理科技等,这些需要多个部门协作配合。通过云计算平台,可以实现多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办公,共享数据和资源,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

最后,云计算可以为煤矿安全提供更加可靠和实用的备份和恢复手段。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安全数据和管理信息至关重要,一旦丢失或者损坏,会对煤矿的安全造成重大影响。云计算平台可以提供可靠的备份和恢复手段,保证数据和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确保煤矿安全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2.3物联网在安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在煤矿生产中,安全应急救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物联网技术逐渐被应用于煤矿安全领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对各种设施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从而为应急救援提供保障。

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下,煤矿内的各种设备设施能够自动组成一个工业物联网系统。该系统既可以实现对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监测和控制,又能够将设施数据信息实时传输到云端服务器,通过服务器完成对数据的实时分析和运算,推算出特定的安全模型,并根据该模型提供预警信息,支持迅速采取应急避险措施。

在煤矿的应急救援过程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多种设备信息的实时收集和传输,还能够提供通信支援和定位服务,从而有助于管理人员和救援人员及时获得最新的信息,并确定合理和高效的救援方案。此外,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及时评估事故的可能影响,并给出相应的防范和应急预案。

  1. 煤矿安全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3.1应用现状

当前,针对煤矿安全双重预防机制的信息化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利用信息化技术证件识别、人脸识别等手段实现对煤矿区域管理、人员进出管理、特种作业人员认证等方面的实时监控和管理。这样可以降低人工巡查带来的劳动强度和监管成本,保证煤矿安全防护水平的提高。

其二,应用互联网和传感器技术等高新技术,开发成熟指数智能化的煤矿运营管理系统。煤矿运营管理系统具有实时监测、智能预警、自适应调整等特点,能够准确预测气体爆炸和煤尘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为煤矿安全的全面防范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其三,应用三维建模和VR技术构建仿真煤矿系统,以便进行安全预警和安全演练。仿真煤矿系统是一种通过数字化手段复现煤矿环境、操作流程和管理流程的模拟系统,能够为煤矿安全管理人员提供针对性的事故应急演练和应对策略,以达到提高反应速度和防范能力的目的。

3.2发展趋势

信息化技术日益成熟,为煤矿安全双重预防机制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从当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信息化应用于煤矿安全双重预防机制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潜力巨大。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推广,信息化技术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比如传感器网络、虚拟现实技术等先进技术将进一步提高采掘过程中的安全性,智能监测和分析系统的应用也将帮助挖掘隐患,从而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

其次,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员工的安全意识将得到进一步提高。目前,煤矿工人对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往往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进行,效果有限。随着信息化应用的广泛推广,可以通过虚拟仿真、模拟演练等方式,提高培训效果,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去,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再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将为煤矿安全监管体系提供更严密的保障。传统的管理方式容易出现漏洞,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为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和途径。同时,通过信息化系统对煤矿基本情况、安全措施的全面监控,可以减少人为疏漏,有效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最后,信息化应用对于煤矿安全生产而言是必须走的路。而这条路上还需要在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解决数据的站位问题和采用先进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方面,还需加强研究和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信息化技术在煤矿安全双重预防机制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煤矿工人的安全保障水平。

结 语:

总之,信息化应用于煤矿安全双重预防机制正朝着更加高效、全面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创新性和先进性,相信未来在煤矿安全生产中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顺卿;郝虎明.煤矿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应用及发展探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1:3.

[2]陈星海.煤矿安全双重预防机制体系的建设[J].当代化工研究,2020: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