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的诱发因素及常见症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7
/ 2

老年抑郁症的诱发因素及常见症状

张万义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 急诊内科 北京 102401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通常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显著且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研究调查显示,抑郁症已经成为当前最普遍的心理疾病,是当今人类的第二大杀手。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老年抑郁症患者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但老年抑郁症的发病初期并无明显的症状,加之患者对抑郁症的了解较少,严重影响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下面就为大家讲解一下老年抑郁症的相关常识。

什么是老年抑郁症?

从广义角度讲,老年抑郁症即指存在于老年期(≥60岁)特定人群的抑郁症,包括老年期首次发病的原发性抑郁症、老年期复发性抑郁症及各种继发性抑郁症。

从狭义角度讲,老年抑郁症是指发病在60岁以后得抑郁性精神障碍,属于以持久性抑郁心理为主的精神障碍。

我国老年抑郁症现状

目前,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的概率为5%左右,住院患者中越有10%~12%存在抑郁症的情况,且女性高于男性。养老机构中17%~35%的老年人存在轻度抑郁或重度抑郁症状,50%老年人群抑郁症已经持续1年以上,同时身体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患者高达67.4%。可见老年抑郁症严重威胁着我国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老年抑郁症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1.生理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生存环境变化等诸多因素导致老年人群患有慢性病的几率大大提升,诸如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等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上述老年性疾病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病程长、并发症多、治疗难、身体消耗大,一旦染病将伴随终身。常年承受老年病侵袭的人,临床治疗过程中通常会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烦躁等负面情绪。此外,老年人的脑功能退化及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会使老年人的肾上腺皮质轴调节功能变弱、生物周期紊乱、中枢神经递质改变等,最终导致郁抑症的发生。

2.心理因素 性格和心态都会影响老年抑郁症的发生,诸如孤僻、内向、悲观、

孤僻、悲观、自信心低、过分烦恼或者感觉几乎无法控制生活事件的人较容易

发生抑郁症。精神力比较强大的人往往不会受到悲观情绪的影响,从而降低抑郁症的发生。而神经质性格的人则比较容易发生抑郁症。此外,老年人发生抑郁症还与其消极的生活态度有关。

3.社会因素 在40~60岁这个阶段,人们往往是社会、家庭、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和承担者,在社会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而当人们步入老年时,社会、家庭的地位都发生了改变,人生也由“主角”逐渐变成“配角”。角色的改变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许多老年人在这个阶段就会产生失落、悲观、压抑等心理。尤其是许多退休的干部,这些老干部在离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的重心是机关和事业,离退休后,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社会地位下降,这使他们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和精神上的动荡。老年人社会角色的转变会引起一定的情绪变化,此时如无法适应也会导致抑郁情绪的发生。

4.家庭因素 家庭对于一个人而言非常重要,尤其是处于老年期的人们,更加重视家庭给予的支持和温暖。当人步入老年后,对于许多事情的心理承受能力会下降,常常会使他们陷入忧伤无法自拔。除去自身疾病对老年人的影响,家庭中发生的不良事件也是抑郁症发病的诱因之一。诸如离婚、丧偶、意外事件等急性应激,都会诱发抑郁症。其中对老年人影响最大的就是家庭变故,这种不幸的事件,会给老年人生理、心理上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而且除了心理的影响,老年人的感情上也会十分失落和 ,长期的悲观心理最容易诱发抑郁症。

5.自身因素 老年人自身对于步入老年的认知状态对于抑郁症的发生尤为重要,对于自己已经不再是家庭、社会的“主角”要有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尤其是哪些被子女冷落和“空巢”的老年人更加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关系和照顾,此类老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比一般老年人更容易发生不良情绪,主要变现为精神空虚,无所事事,缺乏亲情关爱和照顾,常陷入无趣、无欲、无望、无助的内心失落感,易形成抑郁。此外,对于哪些离休的老年人,经济与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周围的人对他们敬而远之,使他们心情沉重。

老年抑郁症的临床常见症状包括什么?

1.精神状态方面 患者受抑郁心态的影响,对过去、现在和将来歪曲的认知,是具有特征性的症状。抑郁妄想主题为自责自罪、虚无、被害、嫉妒等。如把自己说成一无是处,甚至几十年前的小事,也认为是罪恶;坚信自己罪恶深重,将会被遗弃或受到惩罚;认为自己身体状况恶化,已近生命末日等。可伴有幻觉,幻觉内容相对单一,与妄想有关。有些患者大多数时间处于缄默状态,对提问常不能立即回答,屡问之后才以简短低弱的言语答复,行为迟缓,双目凝视,情感淡漠,呈无欲状态,对外界变化无动于衷,呈现类木僵状态,但常有较好的定向力及生活自理能力,无任何神经系统的体征,经抗抑郁药物治疗,随着情感改善,认知功能也恢复正常,此类型病人通常被称为“抑郁性假性痴呆”。

患者通常临床表现为脑部功能衰退,例如思维迟缓、反应迟钝、精神恍惚、记忆力减退、理解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个别患者还存在幻觉、人格分裂、胡思乱想等症状。

2.情绪状态方面 约70%以上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在抑郁的背景上有焦虑和激越现象。患者表情紧张,局促不安、惶惶不可终日,不停的来回踱步、揪头发、扯衣角,见到医生就抓住双手不停地诉说躯体不适,也有的患者无故抱怨别人对他不好,也因此被称为“隐匿性抑郁”。有调查研究发现老年抑郁症伴有焦虑症较之单纯抑郁症具有病程长、症状重、自杀率高及预后差的特征。

患者通常临床表现如下:①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愉快感;②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③无助感、无望感,感到孤立无助,前途暗淡,严重者产生绝望感;④积极性和主动性丧失,什么事也不想干,力不从心;⑤自我评价过低,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或内疚、自责、自伤、自杀行为。严重患者变现为极端焦虑、恐惧,终日担心自己和家庭将遭遇不幸、大祸临头,以致搓手顿足,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夜间不眠,反复回忆以往不愉快的事情,喋喋不休诉其体验及其“悲惨境遇”,更甚者在地上打滚,悲观绝望,产生自杀行为。

3.身体状态方面

老年抑郁症早期往往表现各种躯体不适症状,而情绪障碍很容易被家人忽视,直到发现老人有自杀企图时方引起注意送到精神专科就诊。此外,失眠是抑郁症的症状也是老年抑郁的危险因素,老年抑郁症经治疗抑郁症状基本缓解后,残留的睡眠障碍可持续很久。失眠加重是预测疾病复发的征象之一。

患者通常临床表现如下: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头痛、头昏、心悸、心慌、出汗、尿急、尿频、皮肤冷热或麻木感等。②内脏功能下降症状,口干、口苦、食欲不振、厌食、腹部不适、喉部堵塞感、胸闷、周身乏力、性欲退、体重减轻、消瘦明显等。③睡眠和觉醒节律紊乱,早醒至少比平时提前1h以上,醒后不再入睡,此时抑郁症状加重,心情极差,感到痛苦万分,个别病例睡眠增加。

如何判断是否患有老年抑郁症?

抑郁症的诊断方法很多,国外对于老年抑郁症的诊断采用标准化精神检查工具,由多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代表一个症状,同时具有详细的检查程序和评估标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诊断标准为国际疾病诊断标准第10版(ICD-10)、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等。

其中我国临床常用的诊断标准为CCMD-2-R,其诊断标准如下:①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愉快感;②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③精神运动迟缓或激越;④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内疚感;⑤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⑥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自杀行为;⑦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⑧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⑨性欲明显减退。

当患者低落情绪持续至少2周,同时存在上述症状中的4项即可诊断为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