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6
/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探析

林美春

福建省闽清县雄江初级中学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培育学生价值观体系的关键阵地,不仅影响着学生在当前阶段的认知状态和思维结构,对学生未来阶段的学习发展也会产生持续性影响。如果教师在当前教育阶段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认识,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更好地抵御不良诱惑,有效对抗人生中的各种挫折。本文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浅谈教师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体系之中,提出几点教学建议,旨在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化学生思想认识,促使学生立体化、全面化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引言: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加,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学生所学知识的广度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学生也会面临越来越广阔的社会认知视域和多元文化的反复冲击,学生需要适时地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意识,树立有利于其终身学习和长期发展的关键品格,便于其在面临价值冲突时做出正面选择。因此,加强初中阶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势在必行,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本身就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教师的教学重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承担教学重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起来。

一、更新教学理念,转换教学原则

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活动时,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联系教学实际适时转换教学原则,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号召力、感染力、指导性和应用性。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更新教学理念和转换教学原则。第一,教师需要坚持学生学习主体原则,学生作为课程建设中心,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围绕学生的发展诉求和兴趣导向,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有效组织教学活动。第二,教师需要坚持教学示范原则,将自己打造成学生可以借鉴和学习的标杆,身体力行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内容。一方面,教师需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力求做到举止庄重,为人大方,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获得学生的尊重、认可和支持。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能力,专注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自然而然地提高教学效果。第三,教师还是要坚持创新教学原则,不断应用各种新颖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满足多元化教学诉求。

例如,当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多彩的职业》这部分基础内容时,教师可以从自己所了解的教师视角出发,向学生分享自己的职业经历和职业理想,适当补充张桂梅、支月英、吴蓉瑾等教师案例,拓宽学生认知视野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加强生活融入,教学回归现实

生活化元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渗透,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道德与法制教育提供更多的结合点,使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教师在加强生活融入、确保教学回归现实并促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需要以文本教材作为主要参考材料,充分应用教材中所提供的教学系统和教学资源,完成教学主线任务的同时,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二,教师需要有意识地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生活事物、生活现象和生活案例,将其作为教学素材,将学生的理论学习活动和社会认识活动结合起来,以实际社会情景为参考,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载体,丰富教师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例如,当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友谊的天空》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讲解关于友谊的正确观点、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基础知识之余,还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衔接起来,鼓励学生在课上分享环节踊跃发言,分析自己对友谊的认识,讲解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友谊典范,分享自己的友谊故事。

三、组织实践活动,实现学做合一

当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整合到课程体系之中时,不能将其基础理论进行简单的生搬硬套,而是要围绕学科特色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融合,即教师不仅要在理论教学方面进行有效衔接,还要在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充分整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其丰富学生学习体系,实现学做合一。这可以将一些思想层面的理论观念转化成学生的具体行动,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践过程中深入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和实践意义,对其生成和深化认同意识。

例如,当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国家司法机关》这部分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兴趣导向,在课堂上组织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小组合作扮演法律情景剧等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充分掌握基础知识之余获得更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结束语:综上所述,教师可以从更新教学理念、转换教学原则,加强生活融入、教学回归现实,组织实践活动,实现学做合一这三个基本方向出发,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容和多元形式,优化教学体系,完善教学模式,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真正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为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个人思政素养,强化教学能力,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明确有效、动态变化的教学方案,确保学生在重要的人生发展阶段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念,形成高尚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孙德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探析[J].学周刊,2023(15):130-132.

[2]宗明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模式探析[J].读写算,2021(09):33-34.

[3]杨记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探析[J].家长,2020(04):85+87.

[4]薄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21(1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