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对急诊抢救呼吸衰竭行高流量吸氧患者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6
/ 2

护理风险管理对急诊抢救呼吸衰竭行高流量吸氧患者的应用效果

张晓云

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呼吸衰竭患者急诊过程中应用高流量吸氧治疗时结合护理风险管理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救室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开始于2020年1月,观察结束于2022年12月,并且将患者分成一组与二组,一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二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一组和二组护理效果情况,一组护理满意度为98.00%,二组护理满意度为84.00%;一组不良反应率为4.00%,二组不良反应率为20.00%;(x2=11.564,p=0.015),结果有差异。结论:呼吸衰竭患者急救过程中使用高流量吸氧治疗时结合护理风险管理效果优良,可推广。

关键词:高流量吸氧;呼吸衰竭;急诊抢救;护理风险管理

呼吸衰竭在急诊室属于常见疾病,该种病症患者死亡率高,患者来到急诊室后,需要对患者疾病开展抢救治疗工作。急诊室开展呼吸衰竭患者抢救治疗时,由于该类病症是因为多种疾病引起,因此在抢救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疾病引起原因进行治疗工作,同时,在抢救呼吸衰竭患者时,还需结合缺氧治疗,帮助患者恢复生命体征,减少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率的发生。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吸氧治疗过程中,一般采取高流量吸氧治疗模式,这种治疗方法效果优良,但是采取高流量吸氧治疗时,由于患者疾病因素,容易在治疗过程中发生护理风险,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出现护理纠纷。为了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患者在高流量吸氧治疗时,需要对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措施,减少患者意外风险发生,从而保证患者治疗安全。临床上对该类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效果非常优良,但是临床推广率低,需要临床护士研究其效果帮助推广。基于此,本组研究呼吸衰竭患者急诊过程中应用高流量吸氧治疗时结合护理风险管理并观察其效果。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急诊室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将患者分成一组与二组。一组有呼吸衰竭患者50例,对呼吸衰竭患者年龄分析,最小18岁,最大80岁,中位数60.11±7.24岁;对呼吸衰竭患者性别分析,男25例,女25例。二组有呼吸衰竭患者50例,对呼吸衰竭患者年龄分析,最小18岁,最大80岁,中位数60.36±7.18岁;对呼吸衰竭患者性别分析,男26例,女24例。(P>0.05),资料无差异。

1.2方法

1.2.1二组

二组使用常规护理,根据急诊室护理规章制开展。

1.2.2一组

一组首先采取常规护理,并且结合护理风险管理,该种护理方法有以下内容:

(1)分析护理风险:护士开展患者护理工作前,需对呼吸衰竭患者使用高流量吸氧治疗存在的风险分析,并且采取咨询专家,使用参考文献分析法,临床经验总结法等,获得患者使用高流量吸氧存在的风险原因,然后是根据原因制定风险管理措施,以此来减少护理风险发生率[1]

(2)设备方面风险管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急诊室对仪器设备使用制度进行完善,以便护士能够根据完善的制度标准化开展仪器设备使用和管理,从而减少设备使用风险的发生[2]

(3)对患者自身风险因素管理:护士开展患者护理工作前,需要对患者护理风险因素分析,比如分析患者是否为高风险吸氧并发症发生群体,如果患者属于高并发症发生群体,需要在使用高流量吸氧治疗前做好并发症处理准备工作,以此来减少患者因素发生的护理风险[3]

(4)护理人员护理技术因素管理:急诊室开展呼吸衰竭患者抢救治疗过程中,护士对患者进行高流量吸氧治疗时,需要配合相关的护理技术。因此,护士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护理技术熟练程度,也容易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所有,在护理风险管理中,需要对护士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工作,帮助护士掌握熟练的护理技术,从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患者护理安全。

1.3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度以我院的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价,是否满意以患者评价为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0.0处理数据,(IMG_256±s)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t值与x2 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

一组和二组护理效果情况在表1呈现:

表1两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对照

组别

数例

护理满意度

不良反应

氧中毒

呼吸抑制

呼吸道干燥

总发生率

一组

50(例)

49(例)98.00%

0(例)

1(例)

1(例)

2(例)4.00%

二组

50(例)

42(例)84.00%

1(例)

2(例)

7(例)

10(例)20.00%

X2

--

13.979

--

--

--

9.150

p

--

0.012

--

--

--

0.018

2.2两组血气指标情况

一组和二组护理后血气指标情况在表2呈现:

2两组血气指标对照

组别

数例

PaCO2

PaO2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一组

50(例)

60.23±7.33(mmHg)

88.45±9.37(mmHg)

57.64±6.55(mmHg)

37.11±4.61(mmHg)

二组

50(例)

60.75±7.49(mmHg)

79.20±8.46(mmHg)

57.83±6.79(mmHg)

42.50±5.74(mmHg)

t

--

0.268

4.783

--

4.335

p

--

0.847

0.023

--

0.027

3.讨论

急诊室对呼吸衰竭患者开展抢救治疗工作中,一般会使用高流量吸氧治疗,这种治疗模式可以解决常规吸氧中存在问题,并且提高患者吸氧治疗效果,从而改善患者呼吸衰竭临床症状。高流量吸氧治疗使用在呼吸衰竭抢救治疗患者中有良好效果,但是由于患者病情重,在高流量吸氧治疗时容易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引起护理纠纷,影响患者护理安全。为了在急救室提高护理安全质量,可以在患者高流量吸氧治疗时结合护理风险管理,这种管理方法首先需要对患者高流量吸氧治疗时容易出现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再根据风险因素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从而减少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患者护理安全。

在本次研究中,对一组和二组护理后血气指标情况分析,一组PaCO2是88.45±9.37(mmHg),二组PaCO2是79.20±8.46(mmHg);一组PaO2是37.11±4.61(mmHg),二组PaO2是42.50±5.74(mmHg);(t=4.559,p=0.025),结果有差异。从该组数据中分析获得,呼吸衰竭患者急诊抢救过程中采取高流量吸氧治疗时结合护理风险管理效果优良,该种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玉姣.行呼吸机辅助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采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及对其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04):453-457.

[2]王莉,乔南,蔡婷婷.风险护理管理小组在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32):6112-6115.

[3]赵秋红,韩丹,吴斯琴.ICU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肺炎呼吸机辅助治疗患者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1,53(03):36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