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对临床药效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6
/ 2


中药炮制对临床药效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分析

段江江

冷水江市中医医院 湖南娄底 417500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炮制对临床药效所产生的影响,总结应对措施。方法 对采用中药治疗的患者进行选取(选取时间:2022年1-12月,选取地点:本院,选取例数70例),将其进行分组(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每组数:2组,每组例数:35例),对照组使用没有经过炮制的中药来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选用经炮制处理后的中药来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分析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与对照组(77.14%)相比,明显偏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6%)较对照组(20.00%)低(P<0.05)。结论 采用经炮制后的中药来治疗疾病,可获得优于未炮制中药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中药;炮制;药效

中药炮制实际就是中药在运用及制成各种剂型前,需要进行的一系列加工处理操作,包含对原药材实施基础性的修治整理,以及对部分药物进行特殊处理。需指出的是,如果炮制合理、科学,无论是在保证临床疗效、提高用药安全性上,还是在便于制剂上,均能发挥重要辅助作用。古医书《本草蒙筌》(明代陈嘉谟)中便归纳了炮制理论,即“凡制药,以适中为宜,太过易导致气味反失,而不及则难达功效……”[1]。前人经验对于中药炮制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围绕本院收治且均采用中药治疗的患者,分别在炮制后及未炮制情况下用药,对比其效能,现就此剖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2022年1-12月间,把采用中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象,共选取7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展开分组,共分成2组,在对照组35例中,最小年龄22岁,最大65岁,平均为(43.57±5.12)岁,男19例,其余皆为女性(16例);观察组中,年龄22~64(43.54±5.10)岁,男、女之比为18:17;对比两组以上数据,并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1)年龄均>18岁;(2)意识、认知皆清晰;(3)均接受中药治疗。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药物禁忌证;(2)正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3)患有精神疾病;(4)脏器系统存在严重障碍(如肾、脑等)。

1.2方法

1.2.1对照组

在采用中药治疗前,没有进行专门炮制,具体思路:所用的紫苏、甘草、黄芪及巴戟天等中药材,取其入药部位,吸净且晾干,将杂质去除,然后切成片,依据医师要求对药物进行选取,并进行煎煮;需强调的是,在煎煮时,首先浸泡药材(30min),把药物煮沸,然后温水煎煮30min,对滤液进行收集,再将清水加入,重复此操作(3次),收集药液500mL,2次/d,连用2周。

1.2.2观察组

采用经过炮制后的中药来治疗,选取中药材,将其吸净、晾干且进行除杂切片,然后加热炮制,通常为煅制或者炒制,以此使药物溶出量增加,促进药效的提高,或者是降低药物毒性。在完成炮制后,依据对照组建筑、用药方法来用药。

1.3观察指标

就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进行逐项对比。(1)临床疗效。判定标准[2]:如果患者治疗后症状完全消退,没有不良反应发生,即为显效;如果症状相比治疗前,有明显缓解,不良反应少或轻,即有效;如果症状未缓解,或出现加重情况,并伴有不良反应情况,即无效。显效、有效例数相加与总例数之间的比值,便为总有效率。(2)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失眠及低血压等。

1.4统计学方法

SPSS25.0展开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由t来检验,计数资料则由X2实施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明显。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有着更高的总有效率(P<0.05),见表1。

表1 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35例)

15

12

8

27(77.14)

观察组(35例)

20

14

1

34(97.14)

X2




4.590

P




0.032

2.2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有着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见表2。

表2 对比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组别

恶心呕吐

低血压

失眠

发生率(%)

对照组(35例)

2

2

3

7(20.00)

观察组(35例)

0

0

1

1(2.86)

X2




5.080

P




0.024

3.讨论

中药炮制属于我国的一项比较独特的制药工艺,实际就是依据中医理论,结合中药药性,使用特殊方法,对中药进行加工,使之成为可供临床使用的饮片等。需强调的是,通过对中药材进行炮制后,能够使其洁净度得到大幅提升,与此同时,还能够使有毒药物的毒性大幅下降,此外,还可以对药物药性进行调节,促进其疗效的增强等[3]。从古至今,许多医药学家均围绕中药炮制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指出炮制药物的主要目的是使药效达到最大化、最理想化,如果炮制方法不当,那么可能会对药效发挥造成影响,因此,需要根据药物特性,采用与之相匹配、相适宜的炮制方法。当前,比较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姜制法、盐制法、醋制法及酒制法等,其中,对于酒制法而言,其能够提升药效,醋制法则能够收敛药效,盐制能够软坚,而姜制则能够发散

[4]。需指出的是,通过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能够在保障中药质量的情况下,促进药效的提升,从而获得更理想的临床疗效。

在临床用药实践当中,我国对药物炮制技术已趋向成熟,技术丰富,且从既往应用中发现,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除了可以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量增加之外,还能够通过改变其有效成分,还保障中药质量,促进临床药效的提高;还需说明的是,通过炮制,能够将药物当中的毒性成分去除,或将毒性成分向无毒成分进行转变,以此来促进药物毒性的降低[5]。在临床实际用药时,炮制方法不同,所得到的药物在临床疗效上也会存在差异,因此,在临床用药时,应依据患者病情实况,对合适的炮制品进行选择,比如生地黄在酒制后,能够使其对脾胃所造成的影响减轻,从而更好的发挥出活血通经的效能;对于生地黄而言,在经过炭炒后,可具有凉血止血及补脾健胃的作用,可用作血崩[6]。但需强调的是,临床在对药物炮制品进行实际使用时,也需要做到慎重,需先由医师鉴定,确认可以后方能用药。临床药师在炮制中药时,除了要善于将中药的特色充分发挥出来之外,还应与现代炮制学的发展相结合,以此使中药炮制变得更为高效与规范,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多效能突出且毒性低的药物。从本文结果发现,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不仅有着更高的临床疗效,而且还有着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示通过中药炮制后用药,能够提高药效及药物安全性。

综上,在临床用药时,通过进行中药炮制操作,不仅能促进临床药效的提高,而且还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故适用性突出。

参考文献:

[1]钟凌云,叶协滔,杨明,等.中药炮制“三适”理论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26(10):180-185.

[2]刘为超.基层医院中药炮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实用医学研究,2022,4(2):32-34.

[3]祝婧,钟凌云,杨明,等.中药炮制技术传承现状分析及创新发展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9):4919-4923.

[4]邓青.水处理、炮制前分档在中药炮制中对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22,41(7):131-133.

[5]赵红霞.中药炮制对药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23):3731-3733.

[6]杨清杰.不同中药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临床疗效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1):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