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的家庭康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6
/ 2

脑血管病的家庭康复

李翠平

北京市丰台区中医医院(南苑医院)  100076

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是通过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指施,主要目的是防治并发症,减少后遗症,促进病人脑功能的恢复,尽可能使其能生活自理,回归社会。

    脑血管病康复内容着重于训练病人的独立生活能力。家庭康复训练主要包括:

病侧肢体的康复训练、健侧肢体代偿性康复训练、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对脑血管病易感因素的矫治等。

一、早期康复

急性脑血管病在发病后数日,应以临床抢救为主。康复措施应早期介人,目前认为是在患者生命体征(呼吸、脉搏、血压)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小时,即可开始。其基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并为下一步功能训练做准备。

通常而言,脑血管病病人康复效果往往取决于训练方法的正确和开始时间的早晚。脑血管病发生后,在抢救过程中,预防并发症发生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策略,可通过采取康复训练方式,促进患者脑功能全面恢复。一般在发病后数日开始,1~3个月内可达最大程度的恢复,因此,在发病后3个月内进行康复训练,效果最好。其中上肢的恢复,第1个月50%达高峰,以后急剧减少。下肢恢复在第2个月27%达高峰,以后慢慢减少。

①预防感染

是早期康复治疗重要措施,主要做好以下预防:

a.呼吸道感染:注意护理口腔。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头侧卧,口角处偏低,枕部稍高,使唾液引流口识外或用吸痰器吸出,以防止吸人气管引起吸人性肺炎。

b.泌尿系感染:昏迷病人用保留导尿,每3~4小时开放一次,下接尿管及尿瓶,每日消毒一次。待病人意识稍好转,或有感染可去掉导尿管用挤压小腹部排尿。尿失禁病人用尿壶,翻身时拍打腹部或刺激会阴及肚门周围诱导排尿。男病人可用阴茎套上一尿管集尿。

c.深部静脉炎:协助病人进行肢体按摩,促进血循环。如已发生静脉炎则由医护人员处理。

②饮食

遵医嘱给予不同饮食。a.昏迷病人:24小时内禁食,24小时后下胃管。流质饮食,根据病情每日800~1200毫升混合奶。b.需喂饲的病人,抬高床头,坐位进行,须注意病人有无咽塞或吞困难,饭后清洁口腔。c.病情较轻者: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d.多食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的食物,确保消化道通畅,便秘者可用番泻叶泡水饮或药物通便。

③预防褥疮

预防疮的办法是防止软组织长时间受压。特别是腰骶部、臀部外侧面及内、外踝部。每2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压迫后的皮肤涂擦30%~50%酒精,关节突出处进行按摩、手揉。如骨突出处皮肤发红或有破损及时用软圈垫好,皮肤破损加大,可用灯照射,每次30分钟。

二、软瘫期功能训练

   当病人渡过急性期,意识转清,血压、脉搏,呼吸稳定时,可进行功能锻炼,通常在病后1~3周(脑出血2~3周,脑血栓1周左右)。脑血栓患者若发病时无意识障碍,仅有半身瘫疾,第2天起就可进行功能的康复治疗。

①翻身

先帮助病人学会掌对掌、十指交叉的握手,并上举上肢的动作。翻身时,先合掌握手,肘关节伸展,上举上肢至肩前屈90°位。向健侧翻身时,由双上肢连同躯干先翻向健侧,然后旋转骨盆,协助者对病侧下肢给予最小的辅助。

②床上坐起

床头抬高至约30°及60°,如无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可90°坐起,开始时间和坐位持续时间依病情轻重及卧床时间长短而定。坐起后病侧给予支撑逐渐锻炼坐卧平衡,并锻炼双下肢垂在床边。以后渐转为下地坐椅。逐渐延长坐位时间和次数。无不适者可在监护下作左右前后活动。

③屈膝训练

病人仰卧,帮助屈其髋和膝,勿让下肢外旋、外展,同时使病人足背屈外翻。由于伸肌痉挛,协助者帮助屈膝时,起初可能会感到有阻力,待阻力消失后,缓缓地略伸患者腿,让他控住,不使腿自然下滑,成功后再让患者主动作小范围的屈膝,以对抗伸肌痉挛。

④屈踝训练

病人仰卧屈膝,协助者一手在其踝前方加向下向后的压力,另一手将足前部提起,使足呈背屈位,起初有阻力,待阻力消失后协助者在足背施轻压,让病人坚持住不让足跖屈。

⑤伸膝训练

病人仰卧,屈膝、足背屈,协助者抵住其足底,让患者作小范围的伸屈膝的活动,另一手放在患者的膝后,对伸膝加阻力。

⑥提起骨盆训练

这是骨盆提起转向前同时屈膝伸髋的训练,是步行前的必要准备工作。患者仰卧,屈病腿,伸健腿,内收病腿,抬起臀部,将骨盆转向前,此时可能有阻力,协助者手按住病肩,一手在病侧骨盆后推骨盆向前以帮助之,并让患者用足蹬床面,以帮助将骨盆推向前和健侧。

⑦病腿与健腿协调训练

患者仰卧,屈双腿,将足平放于床上,先稳定健腿,使之在病腿作小范围的内收、外展时不移动。然后稳定病腿,活动健腿。起初病腿不易稳定,易落人外展状态,经过训练有可能学会将它稳定在运动过程中的任一位置上。

三、硬瘫期康复

一般在发病14天后,病情进一步稳定,肌肉张力增高,以痉挛为主,运动能力有所提高。这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有功能和有实用性的动作训练。该期运动锻炼的原则: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相结合,以主动运动为主;床上锻炼和离床锻炼相结合;全身锻炼和局部锻炼相结合;活动间隙期应以枕垫或支架维持肢体于良好体位。

①坐位平衡训练

病人坐普通椅子或坐凳子,双髋关节同等负重,可能的话,尽量使病侧多负重。病人坐起后,先进行坐位耐力训练,逐渐达到在他人用一定外力推动时,病人仍能保持平衡。

②起立训练

病人坐于床边,协助者立于患者前方,让病人用健手楼住协助者的腰部,协助者再将病侧手用自己的前臂固定于一侧腰部,协助者的另一只手置于病侧腋下,支撑起立,且尽可能的使病侧负重,这样可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起立时应提醒患者抬头看前方。病人起立需要辅助时,可由协助者在病侧膝关节上部用力向下按压。站起的时候,协助者可用单手将病侧腰部向前方推按,以促进髓关节的伸展。刚开始锻炼时,患者可将大腿后部倚靠在床边,以后逐渐离开。

③独立站立和坐下训练

患者双手合掌十指交叉握手,双上肢尽量前伸,躯干前倾,脸朝上,重心移向双下肢。训练时注意,从坐到站时,必须先将病足放在健足之后,绝不能放在病足之前,否则病足不能负重,因此在坐位时要先练习屈膝,使足退到坐位下面,而且睡部不能离地。从站立到坐下的动作可用相反的顺序进行练习。但要防止突然沉重的坠落到椅子上。因此初练时要用高的椅子,以后再降低高度。

④由床转移至轮椅的训练

先将轮椅置放于与床呈45°角的位置,用健侧上肢充分支撑,以健侧下肢为轴,转动躯干,使臀正对轮椅,待躯干充分前屈之后,再徐缓坐下。

⑤病腿负重和平衡训练

病腿在站起后,让患者交替地伸一膝屈另一膝;抬起健腿让病腿单独负重并平衡;继之用健腿小步地向前向后移动,目的是加强病腿的负重和病腿的平衡。

四、偏瘫病人的步行康复训练

①站立训练:避免位置性低血压:站立时出现心慌、出汗、头晕、眼花,血压降至80/50毫米汞柱以下,病人应立即采取卧位。且以后站立训练要逐渐进行。分四个步骤:a.助手扶助站立;b.扶椅站立;持杖站立;站立时左右转动,左右侧弯及前后倾试验。锻炼直立平衡站立时,双眼向前平视,躯干挺直,双下肢各关节微屈或伸真,足踩成90度背曲,足底踏平。

②迈步练习:

a.重度偏瘫:由助手协助,患侧上肢搭在助手肩上,助手一手扶腰,一手拉住患者手,两人先迈外侧下肢后迈内侧下肢,如患肢前迈步有困难时助手下肢可拖抬病人患肢向前迈进。每次行走5~10米。

b.中度偏瘫:在平行杠内或围车内训练,第一步健手前扶,第二步惠肢迈步,此时健手及患肢着力,第三步健足跟上,依此前进

c.中、轻度偏瘫:扶手杖练习,开始阶段手杖先出去l步,第二步患肢迈步,第三步健足跟上。轻度瘫疾手杖及患肢作为!支点,健足为另一支点,两者交替前进,患肢着力时手杖辅助支撑体重。

五、上下台阶训练

练习走平路练习平稳后开始上下阶梯练习,比平地练习更加困难,开始阶段必须有人保护及协助。开始时要按“健腿先上,病腿先下”的原则,待安全可靠后再任其自然。上台阶:病人健手扶住楼梯栏杆,并且体重着力点落在健手臂上;健侧下肢上台阶,同时助手撸扶患侧,免向惠侧摔倒;患肢跟上健肢,同时站在一个阶上,以后继续重复以前的步子。开始不宜超五个台阶,以后渐渐增加。下台阶:健手向前扶好,患侧下肢向下迈一个台阶,此时助手要挽扶好,健肢迈下台阶。两足站在同一台阶上或三步动作两个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