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6
/ 2

腕踝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

潘松梅

(云南省中医医院 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探究讨论腕踝针联合穴位注射在治疗顽固性呃逆方面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的参试人员为随机选取的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呃逆患者,通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4例,对照组在使用中西医常规治疗的前提下,结合使用间苯三酚穴位注射,注射穴位为双侧梁丘穴、足三里穴交替进行,用于治疗患者的顽固性呃逆;实验组则在同样中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为患者实行与对照组同样的穴位注射方式,并配合腕踝针治疗。观察两组对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别,主要观察关于治疗患者呃逆方面起效时间、患者不适感的缓解时间、以及在治疗过后维持健康的时长,及治疗效果与维护时长。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患者呃逆方面起效时间更短、患者不适感的缓解时间更短、在治疗过后维持健康的时长更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顽固性呃逆方面的效果,腕踝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的应用产生了正向影响,此联合治疗手段的运用帮助患者节约治疗时间,提升诊疗效率,降低后续并发症发生率,疗效维系时间更长,值得在临床应用当中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腕踝针联合穴位注射;顽固性呃逆;治疗效果观察

呃逆是一种日常生活中与临床医学中常见的现象,在生活中,呃逆被大众所熟知的名称为“打嗝”,是一种由于横膈膜痉挛,引起的收缩而导致的现象,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造成原因大多因受凉而致,胃部受凉后,胃部气体由下至上,直至喉间,此时患者喉咙会发出短而急促的声音,此类现象在临床医学中被称为呃逆,一般来说,大部分呃逆都是短暂的,在暂时性打嗝后患者即可自愈。当部分患者呃逆不停,成为持续性呃逆,此时大众所熟知的打嗝便从正常生理现象变为病理现象,需药物介入与穴位治疗介入进行治疗。本文针对顽固性呃逆患者,进行对其治疗的相关方式研究,对此类疾病发展为病理性顽固性疾病的判断标准为:出现急促打嗝现象,且持续48小时以上,即可确定为顽固性呃逆,需介入药物治疗。相关研究表明,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穴位刺激与治疗干预,更有助于患者及时停止呃逆,恢复正常气息,而在穴位刺激的同时,腕踝针的联合应用,更是对制止患者此类病理现象发展产生了更为有效的效果,大大缩短治疗时间,且在治疗后再次复发的概率大大降低。故而本文设置实验对照组,实验对象为88名随机选取的患者,将所选患者分为两组,通过不同的治疗方式,来探讨在治疗此类患者当中,腕踝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是否具有更佳的疗效。相关探究讨论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呃逆患者,取样患者皆无其他方面疾病,例如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或肝功能障碍等等。将取样的88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取样年龄区间为40~68岁,平均(54.55±3.25)岁;实验组的取样年龄区间为40~68岁,平均(54.36±2.95)岁。两组中每组44人,其中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数量为:男性24人,女性20人;实验组中男性和女性数量为22人,女性22人。取样资料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穴位注射治疗方式。在使用中西医治疗的前提下,为患者进行间苯三酚的注射,此项注射位置为双侧梁丘穴和足三里穴位交替进行,用于治疗患者的顽固性呃逆。首先找准患者的足三里穴和梁丘穴,在同侧两穴位进行注射,注射药物为间苯三酚注射液,每穴位注射量各为20毫克,注射方式要严格依据中医穴位注射当中的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注射,每日一次,注射疗程为一周,即7次,在注射过程中需注意,进行注射时每日应左右交替,避免连续两日均在患者同一侧位置注射,以免导致患者出现皮肤淤青、注射部位疼痛或下肢酸软无力等现象,在此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缓解情况,记录患者经过治疗后的起效时间、呃逆缓解/停止的时间、以及在治疗后是否复发等等。

实验组使用腕踝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的方式。在常规中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为患者实行与对照组同样的穴位注射方式,并配合腕踝针治疗,以期对患者的顽固性呃逆产生的治疗效果。选取针具直径0.25mm×25mm的毫针,在患者的1区腕部和踝部进行针刺。具体进针位置为手腕部,腕横纹上约二横指,小指侧的尺骨缘与尺侧腕屈肌腱间的凹陷处;脚踝部,踝关节上约二横指,靠跟腱内缘位置。注意事项为,在进行针刺法治疗时,进针部位要选择患者皮肤完好、无伤痕的部位,若患者皮肤存在伤疤伤口等等,以及下针部位有患者血管,皆应避开。进针方式为,针刺方向朝向症状端,针尖与患者皮肤呈30度夹角,快速刺入患者皮肤,针扎入患者皮肤后,再水平缓慢进针,皮下浅刺,确保针扎入患者皮肤超过1mm,询问患者感觉,确保患者无任何不适感及无针感(无得气感)。确认环节之后,为患者调整至舒适姿势,并固定针柄,计时。留针时间为30min,每日一次,疗程与穴位治疗的疗程相同。在此过程中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情况,记录患者的各项数据,要观测起效时间、缓解时间,以及在治疗后的复发率等等,并将记录数据与对照组进行对比。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主要通过记录两组呃逆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通过观测治疗后对照组与实验组中患者的起效时间,即呃逆停止时间、恢复时间,以及在停止后的48h-2周内是否出现反复持续性呃逆现象,以判断腕踝针联合穴位注射对治疗顽固性呃逆所起到的作用与价值。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以(x±s)描述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完成组间率比较,通过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以P<0.05证实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观测两种不同方式治疗后,对照组与实验组中患者的呃逆停止时间、恢复时间,以及在停止后的48h-2周内是否出现反复持续性呃逆现象,记录两组不同治疗模式下的数据,并对比观测。将所得数据对比可见,患者的起效时长方面,实验组更短,恢复时长方面,后者数据更短,且在治疗后复发率情况方面表现更低,呈现效果更好(见表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起效时长(min)

恢复时长(min)

复发率(%)

对照组

45

62.24±2.19

57.24±2.03

47.22±2.12

实验组

45

28.45±3.28

32.55±1.98

24.25±1.24

-

2.452

1.341

1.121

p

-

0.002

0.004

0.017

3 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呃逆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大众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随着生活习惯也有所改变,不良的作息与饮食习惯也日益增加,从而导致了呃逆患者的数量逐年剧增。生理性的呃逆突发性较急,会短暂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而病理性的呃逆因具有持续性、长期性,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也为患者的其他身体器官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负担。而相关研究表明,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穴位刺激与治疗干预,更有助于患者及时停止呃逆,恢复正常气息,而在穴位刺激的同时,腕踝针的联合应用,更是对制止患者此类病理现象发展产生了更为有效的效果,大大缩短治疗时间,且在治疗后再次复发的概率大大降低。

上述两组实验对照组的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研究模式的联合应用能够有效缩短对患者的起效时间、缩短恢复时间,降低复发率,有助于患者后续的恢复。综上所述,此类模式的效果是积极正向的,值得进一步发掘探讨与应用实践。

参考文献:

[1]王洁,王正,黄香妹,余维微,周裳,黄盈.耳穴贴压联合腕踝针治疗气机郁滞型顽固性呃逆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3,55(11).

[2]江淑红,刘岩,庄萍萍,祝明浩,曹姗.腕踝针联合穴位注射对急性腰扭伤患者炎症因子、α-颗粒膜糖蛋白及MMP-3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22,31(5).

[3]胡雯,刘爱琴,陈隐,陈雯.针对性护理联合内关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对化疗后呃逆的护理效果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 2021,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