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理筋手法配合提伤散对踝关节扭伤的治疗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5
/ 2

中医正骨理筋手法配合提伤散对踝关节扭伤的治疗效果观察

张,燎

湘潭县中医医院,湖南 湘潭  411228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正骨理筋手法配合提伤散对踝关节扭伤的治疗效果。方法:踝关节扭伤患者选自我院2021.06-2022.12期间收治者,共有118例。根据双色球法分组,59例予以中医正骨理筋手法治疗并归入对比组,59例予以中医正骨理筋手法配合提伤散并归入实践组。比较二组的症状缓解时间、并发症情况的差异性。结果:在治疗后,实践组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比组(P<0.05);实践组的并发症情况少于对比组(P<0.05)。论:将中医正骨理筋手法配合提伤散运用到踝关节扭伤患者中,可使患者的疼痛现象缓解,加快病情恢复,减少并发症情况,建议使用。

关键词中医正骨理筋手法;提伤散;踝关节扭伤;并发症情况

踝关节扭伤是指在行走或运动过程中踝关节因一次活动超出正常活动度,引起的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患者多表现为脚踝处疼痛、肿胀等症状,如未规范治疗,可再次扭伤、关节松弛,不利于患者的生命健康[1]。在为此类患者治疗时,以稳定踝关节、减轻疼痛、肿胀现象、恢复行走能力为原则,方法有药物治疗、中医理疗等,各有不同治疗效果。本文对中医正骨理筋手法配合提伤散对踝关节扭伤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21.06-2022.12期间我院收治的踝关节扭伤患者中选取118例进行分析。以双色球法分组,即对比组、实践组,各自有59例。对比组中男女性别之比=32:27,年龄从低至高依次为24-55岁,均数:(39.57±3.28)岁。实践组中男女性别之比=30:29,年龄从低至高依次为25-54岁,均数:(39.41±3.32)岁。对二组的临床信息进行对照分析,差异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比组:中医正骨理筋手法。指导患者在治疗床上维持仰卧位体位,将患处踝关节充分暴露,做好心理安抚工作,减少紧绷状态,提高患者配合度,同时,对踝关节扭伤处的压痛点进行点按手法处理,以此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局部消肿,减轻疼痛现象;选取患者的足三里、太溪穴、昆仑穴、丘墟穴等处进行专业按摩,以此达到活血通络、祛瘀止痛的效果,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展开正骨治疗,如左外踝扭伤者,指导助手对患者的伤处患肢进行固定,避免患者正骨期间活动,确保正骨效果,之后,医师利用右手托起患者的扭伤患肢的足跟,将左手的虎口正对足跖处,双手拇指按住外踝间隙,并利用其余手指抓住足内侧,并与助手向相对进行向外牵引,在晃动足踝背部、跖屈5次左右,进行足内翻、足外翻处理,将拇指向下按压,直至听到喀嚓声即复位,上述操作可重复进行一次,最后对局部肿痛的软组织或筋进行推按手法治疗,以此调节此处血液流通,达到消肿散结的目的。共治疗7次左右,且两次治疗期间需间隔1d。

实践组:中医正骨理筋手法配合提伤散。中医正骨理筋手法同前组一致。提伤散共包含当归、白芷、黄芩、羌活、赤芍、生川乌、香附、生草乌、大黄、桃仁、栀子、黄柏、醋没药、红花、土鳖虫、醋乳香十六味。在使用前,将50g十六味混合药包成分与少量蜂蜜混合,调成糊状,将其敷在扭伤踝关节处,并做好固定处理,2到3天换药1次,治疗时长14d。

1.3 观察指标

1.3.1 症状缓解时间 包含疼痛、肿胀、皮下瘀斑三种症状。

1.3.2 并发症情况 包含韧带松弛、踝关节不稳、反复扭伤三种。

1.4 统计学分析

分析数据的工具为SPSS21.0软件包,对于症状缓解时间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实施t检验;对于并发症情况使用(n%)表示,实施X2检验。组间数据进行对照分析,差异有意义(P<0.05)。

  1. 结果

2.1 比较症状缓解时间

治疗后,实践组的症状缓解时间较对比组短(P<0.05),见表1。

表1  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n)

疼痛(d)

肿胀(d)

皮下瘀斑(d)

实践组

59

6.58±1.06

7.47±1.59

7.39±0.68

对比组

59

9.85±1.57

10.04±1.36

10.42±1.25

t值

-

13.2591

9.4348

16.3556

P值

-

0.0000

0.0000

0.0000

2.2 比较并发症情况

治疗后,实践组的并发症情况少于对比组(P<0.05),见表2。

2并发症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n)

韧带松弛(%)

踝关节不稳(%)

反复扭伤(%)

发生率(%)

实践组

59

2(3.38)

0(0.00)

0(0.00)

2(3.38)

对比组

59

6(10.17)

3(5.08)

1(1.69)

10(16.94)

X2

-

-

-

-

5.9371

P值

-

-

-

-

0.0148

  1. 讨论

踝关节扭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任何人群均可发病。典型症状有关节肿痛、皮下瘀斑、活动障碍等,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在临床治疗时,中医正骨理筋手法是一种常用治疗方式,主要是借助按摩与正骨手法进行处理,以此促进扭伤踝关节复位到解剖学位置,梳理此处经络,松弛肌肉,减轻疼痛、肿胀现象,利于病情恢复。提伤散外敷也是一种治疗方式,主要是借助十六味中草药发挥作用,其中当归、白芷、香附、桃仁、红花等发挥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黄芩、赤芍、大黄、黄柏等发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羌活、生川乌、生草乌、栀子等发挥解表散寒、祛湿定痛的作用;醋没药发挥散瘀定痛、消肿生肌的作用;土鳖虫发挥破府逐瘀、续筋接骨的作用;醋乳香发挥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作用。诸药合并起到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清热泻火的功效。经此法治疗后,可促进扭伤处血液循环,加快局部消肿,恢复软组织功能。结果表明,实践组治疗后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比组,且并发症情况较少。由此说明,中医正骨理筋手法配合提伤散治疗是一种效果理想的治疗方式,对减轻症状,加快病情恢复有一定意义。

综上,为踝关节扭伤患者应用中医正骨理筋手法配合提伤散治疗的效果较好,能够加快肿痛现象消失,尽早回归日常生活,且并发症发生较少,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梁国富.理筋正骨手法联合针刺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8):27-28.
作者简介:姓名:张燎,男,生于1985年10月,籍贯:湖南省湘潭县,大学本科学历,职称: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多发伤的救治、急性腰扭伤、运动损伤的救治,科室:急诊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