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干预对克罗恩病患者护理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5
/ 2

肠内营养干预对克罗恩病患者护理作用分析

田婷

文山市医院  云南  文山  663099

【摘要】目的:探讨以肠内营养干预对克罗恩病患者护理作用分析。方法:选取60例克罗恩病患者,研究场所均为本医院,介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区间,参照随机原则施以合理分组共计两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形式,观察组中积极实施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就两组营养状况指标、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加以比较,其中营养状况指标包含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其中并发症包含急性肠穿孔、关节炎、肾结石,不良反应包含发热、腹泻、体重减轻。结果:经展开对观察组营养状况指标的评测,将之与对照组比较,前者为更高的情形(P<0.05)。两组在推行干预工作后,经展开对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的评估工作,观察组数据相对于对照组为更低的情况(P<0.05)。结论:对于克罗恩病患者积极开展肠内营养干预护理工作其临床护理应用显著。

关键词:克罗恩病;肠内营养;护理作用

克罗恩病又称局限性肠炎,属于消化系统疾病,是由于不明原因导致的肠道出现炎症,在肠道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肠梗阻等症状,病情可以反复[1-2]。由于该疾病会造成患者的胃肠道功能负担,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营养方式,临床中常见的有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种方式,针对克罗恩病,采取肠内营养方式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疾病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3-4]。本次研究对相关患者抽取,就肠内营养护理干预作用实施探讨,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中选取60例克罗恩病患者,介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区间。参照随机原则施以合理分组共计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17~51岁,平均测验值为(35.02±1.24)岁。其中观察组30例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16~52岁,平均测验值为(34.92±1.14)岁。组间基线资料可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本组运用科室的常规护理干预手段,即给予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将严格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指导以及健康教育等等护理常规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运用肠内营养的护理干预手段。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方式,其营养方式通常情况下有鼻饲、肠饲,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浓度、营养液,在进行肠内营养时,说明该方式的优缺点、护理操作、注意事项,同时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状况,操作时保证各操作用具的干净。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营养状况指标:成人的前白蛋白PA正常范围为15-36mg/dL,白蛋白ALB正常范围为40~55g/L,血红蛋白HB的正常范围为120~160g/L,总蛋白TP正常范围为60~80g/L,对比两组数据。

(2)对比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通过观察以及数据记录统计后得出数值,数值越高其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记录于SPSS22.0软件中,在对计数(对比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做表述工作时,由(%)完成,并经χ²完成结果,在对计量(两组实验参与对象所获取营养状况指标)做表述工作时,由(IMG_256)完成,并经t完成结果,以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营养状况指标

干预前其营养指标各数据均低于正常水平,且数据进行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参与对象的各数据与对照组相关值进行对比,观察者局更高的情况(P<0.05)。

表1 两组营养状况指标(IMG_257

组别

n

PAmg/dL

ALBg/L

HBg/L

TPg/L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30

11.46±2.21

30.91±2.49

35.78±2.07

50.61±4.26

100.21±4.96

140.61±4.66

51.01±4.36

70.61±4.22

对照组

30

11.57±2.02

22.42±4.06

35.74±2.64

43.29±4.01

100.11±5.20

125.61±5.22

51.21±4.21

63.61±4.20

t

-

0.201

9.763

0.065

6.853

0.076

11.741

0.180

6.439

P

-

0.841

0.000

0.948

0.000

0.939

0.000

0.857

0.000

2.2两组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观察组中的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与对照组相关数据对比,为更低的情况(P<0.05)。

表2 两组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n(%)]

组别

n

急性肠穿孔

关节炎

肾结石

发热

腹泻

体重减轻

总发生概率

观察组

30

00.00

00.00

00.00

10.00

00.00

00.00

1(3.33)

对照组

30

00.00

13.33

00.00

26.67

26.67

13.33

6(20.00)

χ²

-

-

-

-

4.043

P

-

-

-

-

0.044

3讨论

克罗恩病,可分布于世界各地,在任何年龄阶段均可发生,主要由于肠道出现炎症导致的腹痛腹泻等症状,病程可出现数月甚至数年,目前具体原因尚不明确,具有复发性。该疾病可导致患者胃肠不适需要给予合适的营养方式,肠内营养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方式,可利于患者对营养的吸收。本次研究中,经展开对观察组纳入研究者营养状况指标的评测,观察组为更高的情形(P<0.05)。两组在推行干预工作后,经展开对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的评估工作,观察组数据相对于对照组为更低的情况(P<0.05)。

综上,对于克罗尼恩病患者积极开展肠内营养干预护理工作,可提高患者的营养指标,降低患者的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临床护理应用显著。

参考文献:

[1]汪静静.探讨心理干预对克罗恩病患者的效果研究[J].心理月刊,2021(7):189-190.

[2]张菊红.延续性护理对克罗恩病患者生存质量与自护能力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48):136-136.

[3]赵宝宁,杨丽艳,齐建丽,马月娜,王茜姊,杨贺庆,尹学永.克罗恩病患者体力活动强度与免疫炎症状态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2,42(12):3017-3025.

[4]马逢乐.克罗恩病与脓皮病合并症的护理对比[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11):006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