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提升水资源利用率的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4
/ 2

利用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提升水资源利用率的对策

石继承

安徽省禹顺水利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安徽省合肥市-230000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对改善农业水资源效益有着重大意义,要加大力度开展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研发、推广与运用,达到农田灌溉经济效益的最优化,从而推动农业增产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水资源利用;策略

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生存依赖粮食自产。耕地灌溉水资源需求大,为了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必须应用先进灌溉技术进行节水灌溉,合理应用水利灌溉技术,促进农田管理节水降耗,提质增效,从而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和粮食问题。

一、推广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重要性

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所有产业领域都必须全面强化管理和应用。在安定区农村发展过程中,水利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关键组成部分,节水灌溉技术又是促进安定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我国传统的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是指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使用最低剂量的水来增加农田产出,在保证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不受危害的前提下,尽量节省浇灌用水。其主要措施就是运用科学的灌水方法实现灌水,以防止水资源在运送途中发生浪费,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使用率。由于在传统农作物灌溉期间未考虑水资源使用问题,产生了水资源浪费情况,只有一小部分水资源被应用在作物生长中,这对现代农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成为现代农业科学建设的最大障碍。从目前我国自然资源分配情况角度看,自然资源平均占有量非常稀缺,那么怎样在农村生产过程中有效使用各种类型的自然资源,是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发展现代农田水利与灌溉技术势在必行。另外,加大力度建设农田水利灌设施,并能够按照安定区实际状况提出适宜的灌水措施,以便使水资源可以进行合理分配。在确保粮食作物用水需求得以满足的同时,又可以取得合理的资源节约效益,进而促进安定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应用要点

2.1喷灌技术应用要点

喷灌设备结构包括抽水机、喷头、进出水管以及配水管。在喷灌过程中,水泵、动力机设备驱动卷盘,促使水流通过管道灌溉作物。采用喷灌方法时,可选择固定式喷灌设备、半固定式喷灌设备或者移动式喷灌设备等不同类型设备灵活灌溉。设备类型不同,其实际应用效果也存在差异。例如,固定式喷灌设备只有喷头可灵活运转,其他部件为固定状态,通常作为大范围农田灌溉设备。半固定式喷灌中,喷头、喷头支管皆可移动,具有一定机动性,通常也用于大范围农田灌溉。机动性最强的喷灌设备为移动式喷灌,田地不平、条件恶劣的田地(如山区)可采用此种喷灌设备。通常情况下,固定式喷灌节水效果优于半固定式设备,但是后者灵活性较好。移动式喷灌设备的主要优势是灵活性强,可根据实际地理条件和灌溉需要移动设备,降低人工压力,提高灌溉效率。喷灌的主要缺点是长期灌溉所需设备规模较大,必须使用大量辅助设备。

2.2微灌技术应用要点

微灌法适用于局部区域与特定环境,温室大棚等田地可考虑采用微灌技术。采用该技术时,可混合水肥,在节水灌溉的同时精准输送肥料,促进作物高效率吸收养分。在实施微灌法时,需要根据农田环境建设地上、地下输水管道,联合水流过滤与控制设备形成灌溉系统,从而有效控制灌溉过程。需要使用肥料时,还需要在该系统中加装分水器、稳定器与喷水带,保证充分溶解水肥,避免养分滞留管道内或者堵塞管道。为促进水肥输送,应使用专业滴水头,低速、低流量控制水流,将水肥直接运输至作物根系部位,提高灌溉效果。通过微灌可显著减少灌溉期间环境温度造成的水分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微灌中可根据实际灌溉场地,选择常压微灌或者重力微灌方法。

2.3步行式灌溉技术应用要点

此种灌溉技术显著优于传统漫灌方法,与漫灌相比灌溉效率较高、用水量较低。但是与喷灌和微灌法相比,步行式灌溉是技术水平较低、人力投入较高的灌溉技术。步行式灌溉的优点是适用范围较广,前期投入相对较低,有利于推广。在技术应用中,应积极改进灌溉机具,提高水箱拖运稳定性,促进安全驾驶。同时应提高灌溉水运输量与安全性,科学减少加水次数,提高作业效率与施水量。在该技术应用中,应促进各部门配合,农技与农机部门、水利部门与气象部门应从农民需求出发,加强技术研发与推广,完善相关设备器械,适应基层农田灌溉需要。

三、利用农田水利浇灌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策略

3.1建立健全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机制

积极完善农田水利灌溉体系,主管单位要了解农田水利灌溉的现状,做好可行性研究,并在现场开展全面检查,科学、合理实施。针对农田水利状况,制订合理的农田水利浇灌方案,从而为农民带来一定的方便,并给农民掌握灌溉工艺带来指导。此外,主管单位对农户经营状况等方面作出充分考量,健全农田水利灌溉机制,给予农户必要的指导,使其具备节约用水知识和水利灌溉经营知识。健全合理的管理工作机制是水利灌溉管理部门开展工作的重要基础。健全合理的水利灌溉机制,不但需要对农民的用水情况加以合理引导,而且需要对农户的用水情况加以完善,从而避免水资源浪费现象。同时,有关人员必须积极开展对制度性水利工程设备的排查管理工作,以确保水利工程灌溉系统的完善性和有效性。

3.2注重基础设施投资与完善,提升农业技术水平

实施农田灌溉技术推广项目,根本目的是提高自然资源效益,着力缓解各领域自然资源短缺、损失的情况。这需要各单位积极参与,按照各自的任务和要求,将健全的管理体系全面落实。基本要求是完善现代灌溉技术设施,由于灌溉的类型不同,相关设施的应用要充分考虑其特点、类型、规模等,在设备投资、维修等方面投入较多的时间。如果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现实问题依靠地方政府部门在此方面投入资金,会加大财政经济压力。因此,建议地方政府部门起到带动效应,通过吸纳大批民营企业、个人投资等投入其中,既可确保政府投入资金充裕,又加强了相关基础设施研究力量,还可以从根源上缓解农业灌溉技术引进问题,这将直接影响灌溉技术引进、设备实施的效益等。农村设施完善为农田种植、农业生产发展等方面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农村工作智能化发展,并通过提高农村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3把节水资金投入农产品栽培过程

节水型农作物的高产种植有着品质优异、节水抗旱的优势,在种植工程上的运用,不但能够改变该区域不良的条件,而且能够改善农田的品质。因此,做好节水农作物的种植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在种植中应做好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应用,增强环境经济作物的增肥防雨功能,做到农作物的合理规划与有效利用。

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应用水利灌溉技术有利于提高农田灌溉效率,低消耗灌溉,节约水资源。喷灌法、微灌法、步行式灌溉在农田灌溉中均为常用技术,适用于不同农田。在农业水利灌溉中,应科学选择灌溉技术。在未来应加强技术研发,积极完善技术,促进技术优化和先进技术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俊红,田文仲,张洁,李芳,吕军杰,姚宇卿.黄河流域农业生态资源高效利用途径与对策[J].耕作与栽培,2019,42(05):138-140.

[2]徐文菊.农村小型水库灌区中低压管道输水灌溉节水技术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12(28):174-176+180.

[3]杨国崇.节水措施在西北干旱地区农田水利灌溉中的应用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08):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