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实践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4
/ 2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实践探析

李建海

362424198105061110

摘要:在我国现代化发展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建筑业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建筑造型多种多样,建筑功能要求日趋丰富。框架结构是房屋建筑中应用频率较高的模式,被大面积应用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中。框架结构施工是房屋建筑工程中较为基础的项目,也是房屋建筑主体作业至关重要的内容,对房屋建筑工程效益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探析房屋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施作实践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实践

引言

房屋建筑框架结构具有稳定支撑作用,对建筑工程安全性与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框架结构施工中应加强质量控制,保证建筑工程的稳定性。房屋建筑框架结构类型较多,不同类别框架结构施工建设也有相应的要求,想要保证其施工质量,应该重视框架结构施工中钢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通病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处理对策,强化施工质量的控制。

1概述

1.1框架结构分类

框架结构是由梁柱共同组成的框架,能够负载房屋的荷载,在房屋建筑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房屋建筑的框架结构一般是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振捣形成的梁柱,能够起到良好的承重负荷作用。在实际施工中为了减少框架结构负重,房屋建筑的墙体一般选择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蛭石、浮石等轻质板材,从而减轻框架荷重。框架结构根据构件组成差异,主要分为有梁板式框架结构、无梁式框架结构,有梁板式结构一般由梁、板、柱三种基本构件组成,无梁式结构一般由板与柱两部分组成。根据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可将其分为现浇整体式框架、半现浇框架、装配式框架、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整体式框架是在施工现场进行框架构件浇筑的结构,由于现场浇筑的特点,其构件尺寸不受标准构件限制,且具有比较好的抗震性与整体性,能够适应建筑工程施工。半现浇框架是梁、柱现场浇筑,楼板预制的框架结构,能够在保证良好的梁柱整体性同时,提升工作效率。装配式框架是应用预制装配构件进行框架结构施工,预制构件的使用可以更快地完成框架结构施工,能够提升工程进度。装配整体式框架是应用预制的梁、柱,在装配时进行局部现场浇筑的施工,能够让构件之间连接成整体,在保证了节点刚度的同时,也节约现浇模板,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1.2框架设计的特点

框架结构是一种适用于高层住宅民用建筑、多层工业厂房的承重结构,其具有自重轻、刚度强等优点,能够保障建筑工程的可靠性。框架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柱、梁、板进行施工,通过空间的巧妙布局能够达到良好的承重效果,且框架结构自重比较轻,其中梁、柱等部件都可进行规范化、定型化预制,具有方便快捷,节约成本的良好作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框架结构整体性较强,刚度较高,发挥良好的抗震效果,能够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2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2.1施工准备

2.1.1 设计图纸的审查

对于高层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图纸会审对其施工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在进行施工准备工作时,应对设计图纸是否科学、合理、规范等进行检查。结合设计图纸内容,掌握框剪结构,并与实际情况相比较,及时了解是否存在偏差,如有问题,及时进行改进,提高设计图纸可行性,避免后续框剪结构施工出现问题后而增加整改难度。同时,要对框剪结构加固操作是否合理进行判断,确保复杂部位施工符合技术标准。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前,需要开展测量放样,结合测量所得数据,明确现场施工情况。为此,要合理运用全站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对放样仪中心轴线进行合理控制,为格栅施工顺利实施提供方便。框剪结构建筑测量放样需结合施工设计图纸,并配合精准度高的测量仪器,为结构施工提供数据支持。

2.1.2 施工过程的部署

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项目,为确保施工顺利开展,要建立相应的施工管理组织,明确各类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工作责任。同时,针对施工难点和重点问题,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做好施工现场监督,完善人员管理。对于进场材料,特别是钢筋,做好质量检查与监控,重点分析钢筋状态和使用性能,确保建筑主体力学性能。从每批进场钢筋中抽取30%作为检查样本,一般含碳量差<0.02%、含锰量差<0.15%,视为合格。为进一步加强材料控制,根据《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1998)中相关规定,对材料的外观进行系统性检查,并对其进行力学性能试验,结合试验结果,对钢筋材料质量是否满足结构施工要求进行判断,测试结果满意后方能允许钢筋进场。

2.2框架结构布置

框架结构的平面布局是指在结构平面图中确定柱子的位置和承载力的方法。框架结构的柱-网布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功能需求,考虑到力的合理性,便于施工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在不一致的情况下,梁柱核心部位的受力和结构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梁柱的偏心距离不能超过柱宽度的 1/4。对于具有复杂平面形态的抗震裂缝,宜将其分为规则简单的单元,伸缩缝、沉降缝等均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 。

在垂直方向上,框架结构的垂直布置要尽量做到均一、尽量减少变动,这样才能保证结构的刚性在垂直方向上保持一致。在垂直方向有不同要求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保证其变化的均匀性,以防止因竖向刚度的突变而引起的应力集中。在抗震设计中,梁、柱应尽量保证结构的整体高度,而不应采用抽柱、抽梁等措施,以改变传递路径;不能在同一楼层内改变柱的横断面;在同一结构单元时,要注意由错层引起的短柱;屋顶部分伸出的塔楼不应位于房屋的最后面。在水平方向上,框架结构的平面柱网应具有同样的尺寸,当柱子截面发生改变时,应尽量保持其轴线不变,或者只有极小的偏心。在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中,不能采用局部砌块墙体的混合结构。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及隔断应选择轻型墙体,如采用砌块填充墙,应遵循下列原则:避免引起上部、下部刚性的过度改变;减少因横向刚度偏移而产生的扭转。

2.3混凝土配筋、箍筋质量控制

房屋建筑框架结构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梁、柱组成,其中混凝土的配筋、箍筋质量对结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其质量控制有利于保证结构的可靠性。要保证混凝土中配筋率和配箍率的设计合理,需要注意分析钢筋混凝土的结构特性。一般来说梁柱节点部位的钢筋数量越少、截面面积越小,钢筋间距与锚固长度控制良好,有利于施工的进行。因为梁柱节点部位的钢筋数量少,则混凝土浇筑中拌合料更容易从边角流动到下层,骨料也不容易卡在节点部位,能够减少混凝土拌和物离析的问题发生。因此在进行混凝土配筋、箍筋质量控制时,需要注意结合框架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其不同部位所需的配筋量,避免一味地增加或者减少配筋量,保证配筋合理。一般框架结构的边柱、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有柱筋锚入梁中、梁筋锚入柱中两种形式,其锚固长度的控制对于框架结构质量而言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施工中,应该注意锚固长度的科学控制,结合梁柱实际尺寸计算锚固长度,准确测量并分析框架主梁断面、次梁断面尺寸,做好锚固长度限定,保证施工的可靠性。

2.4模板拆除

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75%后,拆除跨度小于8 m的梁底模与悬挑小于 2 m的结构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100%后,拆除跨度超出 8 m 的梁底模与悬挑超出 2 m的结构模板、承重构件模板。结束语综上所述,框架结构的房屋建筑主体分部分项作业涉及了测量、模板、钢筋、混凝土等。在整个作业开展过程中,技术人员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操作。同时主动学习设计图纸中涉及的新技术新工艺,从作业细节着手全面把控框架结构质量,确保框架结构房屋建筑施作质量达到预先设计目标,为房屋建筑主体施作效益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俊兰 . 房屋建筑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J]. 四川建材,2022(12):121-122.

[2] 黄尧 . 房屋建筑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探讨 [J]. 福建建材,2020(2):90-91,50.

[3] 张明超 . 高层住宅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 [J]. 住宅与房地产,2019(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