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及低血糖知识认知水平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2
/ 2

预见性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及低血糖知识认知水平的效果分析

徐天佳    ,杨丽丽通讯作者

云南新昆华医院   云南省昆明市650301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及糖尿病知识认知水平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4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择70例,信封法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及研究组(预见性护理),各35例。对比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空腹血糖值以及餐后2h血糖值更低,研究组低血糖知识认知水平更高(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糖尿病;血糖波动;低血糖知识;认知水平

临床中,糖尿病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主要特征为高血糖,产生该疾病主要原因为患者胰岛素产生不足情况,从而导致其糖类物质代谢以及机体脂肪代谢出现紊乱情况。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患者病情不断发展,极易导致一系列并发症产生,如高血压等,部分患者还会产生低血糖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其中低血糖为糖尿病诱发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因此需要加强展开护理及预防措施[1]。本文主要探讨预见性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及低血糖知识认知水平的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70例糖尿病患者,均于2020年4月-2021年4月入院,信封法分成两组。对照组(n=35)男女比例为20:15,研究组(n=35)男女比例为21:14,年龄均介于56-80周岁,平均(68.12±2.14)周岁。对比组间基础资料(P>0.05),符合对比要求。纳入标准:均与1999年WHO有关糖尿病诊断标准相符合。排除标准:依从性较差者。本研究已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监测,并对其展开常规健康教育,将糖尿病所存危害向患者进行阐述,以提升其认知水平;同时还需对其展开出院指导干预等相关措施。

研究组(预见性护理):(1)健康教育: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及护理措施;按期召开讲座,邀请患者及家属共同参加,利用PPT对糖尿病疾病产生原因、诱发低血糖因素和可能产生危害讲述;(2)心理护理:结合患者性格特点以及文化程度等因素对其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工作;(3)饮食护理:讲述合理饮食重要性,遵守少食多餐原则;睡前适量食用高蛋白食物;戒掉烟酒以及咖啡等;(4)药物指导:提前将按时按量服用降糖药物的重要性告知患者,磺脲类降糖药物饭前半小时内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物则饭后服用;(5)运动方面:按照所制定计划运动,运动期间心率<110次/min;发热或者肾脏肝功能不全者,将运动量减少;(6)病情监测:展开巡视工作,按时监测血糖;若在夜间熟睡患者存在皮肤湿冷或者突然憋醒情况,则立即告知主治医师,对其展开对症处理工作。

1.3.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及患者低血糖知识认知水平。

1.4.统计学分析

SPSS20.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表示[n(%)],检验X2;计量资料表示(±s),t检验。P<0.05,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1. 结果
    1. 血糖控制效果

表1可见护理前后血糖控制水平。

表1比较护理前后血糖控制效果(±s)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值(mmol/L)

餐后2h血糖值(mmol/L)

护理前

护理后

t

p

护理前

护理后

t

p

对照组

35

10.39±2.41

7.81±0.74

6.054

0.000

14.65±3.19

9.65±0.93

8.902

0.000

研究组

35

10.40±2.39

5.74±0.39

11.385

0.000

14.71±3.20

7.39±0.61

13.294

0.000

t

-

0.017

14.640

-

-

0.079

12.021

-

-

p

-

0.986

0.000

-

-

0.938

0.000

-

-

2.2.低血糖知识认知水平

研究组低血糖知识认知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比较低血糖知识认知水平[n(%)]

组别

例数

低血糖病因

低血糖症状表现

低血糖应对措施

明确

不明确

明确

不明确

明确

不明确

对照组

35

28(80.00)

7(20.00)

26(74.29)

9(25.71)

27(77.14)

8(22.86)

研究组

35

35(100.00)

0(100.00)

35(100.00)

0(100.00)

35(100.00)

0(100.00)

X2

-

7.778

10.328

9.032

P

-

0.005

0.001

0.003

  1. 讨论

糖尿病患者若产生低血糖现象,其机体中的葡萄糖则没有办法及时获得补充,肝糖原消耗殆尽,极有可能会导致低血糖神经症状产生,若长时间存在低血糖症状,患者大脑皮质下中枢系统会受到更加明显抑制,严重者会产生昏迷状态。因此应及时对糖尿病患者展开有效干预措施,以避免产生低血糖情况[2]。预见性护理属于一种具有前瞻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更加关注于患者家属的参与,引导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具有极佳的监督作用,帮助患者将良好生活习惯养成,坚持健康作息以及饮食习惯,利于患者康复进程有所加快。需要格外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高峰期有所关注,加强夜间巡视,仔细观察其体征情况,若产生盗汗或者出汗情况,要立即展开相应处理措施,避免意外事件产生

[3]。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过度血糖波动会导致患者机体产生极大损害,从而诱发一系列慢性并发症,其中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死亡以及致残情况最主要原因为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尽量需避免血糖过度波动,以提高患者生命健康安全。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空腹血糖值以及餐后2h血糖值更低、低血糖知识认知水平更高(P<0.05)。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措施对糖尿病患者展开干预,改善血糖并提高低血糖知识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梁旭静,郭改平,王秀璞,等.疾病教育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认知患者疾病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22):3387-3390.

[2]曹梦洁,李芳,厚爱龙,等.甘肃省平凉市农村地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及社区护理需求调查[J].循证护理,2021,7(15):2112-2115.

[3]林象云,杨蕾.人文关怀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32):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