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黑山羊生态养殖技术要点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2
/ 2

火红黑山羊生态养殖技术要点探究

戴兴朝 ,张文真 ,李顺友 ,肖志佳 ,唐兴松 ,母吉宪

会泽县畜牧兽医局  云南  会泽 654200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会泽本地火红黑山羊生态养殖技术展开研究,结合火红黑山羊养殖效益和生长模式,探究应用生态养殖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开展养殖工作时需要关注的重点,引导农户掌握火红黑山羊养殖要点和养殖模式制定、调整的方法,推动其养殖模式向现代化生态模式转变,进一步提升火红黑山羊养殖水平,为当地养殖产业健康发展做出良性示范。

关键词:火红黑山羊;生态养殖;技术要点

会泽县地处云南省东北部,位于金沙江东岸的小江断裂带东侧、乌蒙山主峰南段,属长江水系,介于东径103°03′—103°55′,北纬25°48′—27°04′之间。全县国土面积5854平方公里,东连宣威及贵州省的威宁县,南与沾益县、寻甸县毗邻,西与东川区、巧家县接壤,北与鲁甸县交界。境内西高东低,南起北伏,山岳横亘,河川深切,地势高低差异大,最高海拔4017.3米,最低海拔695米,相对高差3322.3米,为曲靖市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县城所在地海拔2150米,年平均气温12.7℃,极端最低气温-16.2℃,极端最高气温33.4℃,一月平均气温4.6℃,七月平均气温19.1℃,无霜期210天,年降水量817.7mm,雨季平均155天,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8.6%,相对湿度71%,年日照时数2109.8小时。大部分地区光、热、水资源充沛,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干湿季节分明,具有独特的高原季风气候和丰富的立体气候特色。养殖火红黑山羊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羊存栏位居云南省第一位,并获得绿色食品地理标识。2022年,全县肉羊存栏71.55万只,出栏76.85万只,占任务数73.2万只的104.93%,同比增4.93%,肉产量1.2万吨,同比增9.1%。

会泽火红黑山羊生长速度适中,环境适应能力强,可以通过放养方式大范围养殖,其食用的天然草料等也能够进一步改进羊肉品质,同时还能够帮助养殖户降低养殖成本,养殖效益相对较高。养殖户应当根据火红黑山羊生长环境,落实各环

节养殖技术要点,可进一步提升火红黑山羊养殖精细化水平。

一、火红黑山羊品种及养殖特点

会泽本地火红黑山羊具备极强的环境适应性,能够应对湿热、酷寒等恶劣生存环境,品种相对比较温顺,养殖性价比较高。本地火红黑山羊具备极为典型的外表特征,其头部大多为锥形,羊角弯似镰刀,额头位置有明显突起,体表为全黑色,能够适应零下十余度到三十余度的生存环境。火红黑山羊在6个月达到性成熟期,10个月即可进行配种,且不受季节限制。每只火红黑山羊母羊年怀胎一到两次,每次产羔一至三只,幼羊生长速度较快,易管理,年产量相对较大,对短周期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较强;其肉质细腻,比较受消费者青睐,能够有效保证养殖户养殖效益。

二、火红黑山羊生态养殖技术要点

(一)养殖环境要点

火红黑山羊养殖以放养模式为主,但是考虑极端恶劣天气和羊群集中管理等因素,养殖户也需要营造舒适的羊圈环境,养殖规模较大的区域还需要修建专门的羊舍,能够进一步提升其养殖灵活性,保证其养殖效果。火红黑山羊对空气中的水分较为敏感,长期处于湿润环境中,可能会滋生病菌和其他疾病,因而养殖户应当做好通风处理,通过定期清扫、消毒,来减少羊舍中的病菌。在羊舍选址时,为方便散养管理,羊舍应当修建在相对较高的区域,保证其通风和日照效果,并及时在羊舍内修建排水设施,避免雨水等在羊舍内长时间堆积。羊舍屋顶应避免使用平顶,而是使用斜角方式,能够快速排水并具备一定的抗风、抗雨雪能力,避免屋顶坍塌对火红黑山羊群造成损伤。在羊舍修建完成后,养殖户需要定期开展检修工作,并将羊舍温度控制在二十一度左右,为火红黑山羊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1]

(二)火红黑山羊喂养要点

采用放养模式养殖的火红黑山羊主要饲料是天然牧草。因而养殖户应当对放牧区域环境加强管理,避免出现污染问题。同时根据火红黑山羊在不同生长周期的特点,还要及时补充相应的饲料,以此来保障火红黑山羊的营养摄入,必要时还应当在饲料中增加鱼粉等动物性蛋白,可以更好地补充营养。一般来说,当火红黑山羊处于休情期时,应适当加强其运动量,以此来保障其营养吸收转化效果。其次,产后黑山羊需要补充饲料,以此来快速恢复各项机能。再次,养殖户需要关注火红黑山羊在哺乳期的消化情况,通过喂养苜蓿等高品质牧草,保障火红黑山羊营养摄入,继而保证其产奶效果。最后,养殖人员需要着重关注羔羊的生长管理,在保障其母乳喂养的前提下,根据其所处的生长年龄段,在火红黑山羊生长两周后,适当添加新鲜牧草和精饲料,引导羔羊养成自主进食习惯;在火红黑山羊生长七周后,结合其生长态势,通过母乳和牧草结合的方式逐步断奶,使其可以完成从母乳到牧草喂养的顺利转换。

(三)牧草种植要点

养殖户需要做好天然牧草供应工作,根据火红黑山羊的营养摄入需求和火红黑山羊在不同季节的营养表现,结合各类牧草的生长周期特点和适宜生长环境,合理调配牧草的种植比例,以此来满足山羊各个季节的营养需求。一般来说,养殖户可以在适当种植一定的牧草,保证牧草供给,在保障火红黑山羊天然牧草摄入的同时,避免羊群过多破坏牧区原有环境。其次,养殖户也需要做好青贮饲料或青干草、草粉等准备工作,一般来说可以选择黑麦草、小黑麦、燕麦、光叶紫花茹、玉米等作为原料。由于青贮饲料体积相对较大,为保障火红黑山羊使用效果,避免饲料浪费,在投放之前,还应当对其进行切碎等分割处理,可以有效保障火红黑山羊食用效果,加快其营养成分吸收速度,进而实现火红黑山羊体质改善的目的。最后,养殖户也需要合理调配粗饲料和精饲料的比例,将其控制在十比一左右,能够受到较好的火红黑山羊喂养效果。

(四)放养与圈养结合

放养模式能够保障火红黑山羊的运动天性,其牧草的营养转化吸收效果也相对较好,能有效提高火红黑山羊的免疫力,降低火红黑山羊群中出现疾病的概率,其羊肉也会更加紧实,品质相对较好,与群众的饮食要求相匹配。采用圈养模式养殖的火红黑山羊,营养摄入比较均衡,同时其养殖模式符合科学规律,应对外界灾害环境能力较强,可帮助养殖户快速扩大火红黑山羊养殖规模。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这两类养殖模式的优点,结合火红黑山羊的生长习性和各类季节特点,灵活搭配放养和圈养周期。一般来说,在温度较低的季节和雨季,可以通过圈养的方式集中管理,避免潮气、低温等破坏火红黑山羊健康。而在其他气候相对适宜的时节,可以通过放养的方式提升火红黑山羊的运动量,保障其羊肉品质。养殖户在圈养过程中需要着重关注养殖条件稳定,需要定期打扫羊舍,并保障羊舍内通风效果,必要时还应当使用日光灯等模式补充光照,做好羊圈周围消毒和打扫工作,去除各类潜在致病因素,保障火红黑山羊健康成长。最后,养殖户需要合理确定火红黑山羊放养周期,通过定期放养的方式来保障火红黑山羊的运动量,做好公母分群管理工作,在保障成年公羊活力的同时,合理设置火红黑山羊受孕和哺乳期,避免因季节因素等影响其正常繁殖。

(五)火红黑山羊疫病防治要点

在圈养范围内,要定期开展羊舍消毒,特别是容易滋生病原的饲料槽和水槽等区域,需要进行彻底消杀。养殖人员可以使用过氧乙酸溶液和来苏水溶液配备消毒药水,在保障消毒效果的同时,将其对羊群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养殖户在制定疫病防治方案时,也需要关注火红黑山羊的生长状态和常见疾病问题,据此制定免疫方案,可进一步提升羊群抵抗力,例如在秋季可以为羊群接种口蹄疫疫苗。最后,养殖人员也需要关注羊群驱虫问题,一般以两个月或三个月为周期开展驱虫消杀工作,在温度较高的季节,还可以适当缩短驱虫间隔周期,提升驱虫消杀质量。

(六)杂交技术要点

针对火红黑山羊品种单一问题,养殖户可以结合火红黑山羊养殖方向和肉质变化特点,通过二元杂交、三元杂交等方式,选取努比亚、云上两个品种的火红黑山羊种进行杂交,培育出的火红黑山羊品质将会更高,抗病性和营养转化效果等也会更强,可有效提升养殖户的养殖效益,而这也是贯彻落实生态养殖技术体系的可靠措施,需要养殖户加强重视,周期开展火红黑山羊良种杂交,继而提升其养殖效益。

结语

火红黑山羊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家畜品种,应用生态养殖技术,合理把握火红黑山羊养殖各环节要点,可以在火红黑山羊养殖全过程贯彻绿色化管理机制,提升其现代化养殖水平。养殖户应当结合火红黑山羊各个生长阶段的特点和养殖过程中的气候、季节变化,及时调整火红黑山羊养殖环境,保持火红黑山羊健康生长,为地区火红黑山羊繁育做出良好示范,推动火红黑山羊养殖成为会泽当地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 黄亮剑,卢仕快. 火红黑山羊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及饲养管理技术要点[J]. 今日畜牧兽医,2022,38(10):60-61.

作者简介:戴兴朝,男,1971年生,高级畜牧师 ,主要从事畜牧科技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