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双减”与“生本理念”的融合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2
/ 2

小学语文“双减”与“生本理念”的融合探究

陈媛媛

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茅家岭中心小学 江西 上饶 3340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生本主义”的理念,能够让学生改善以往过度依赖教师学习的不当之处,而且还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对自己更有自信。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相配合,就能使小学语文课堂氛围更佳、教学效果更好。

关键词:“双减”;生本理念;创新落地;

“双减”政策突出了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意义,“生本主义”教学理念能够在课堂上凸显学生的认知差异,并且能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符合“双减”政策的发展需求。本文试图就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创新的新思路加以探讨。

一、“双减”背景下“生本主义”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生本主义”的观点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教学理论依据,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语言成为学生与他人沟通传达体验和决断的桥梁,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强调减负增效,而语言能够为学生提供敞开心扉的大门。小学生的语文教学中采用“生本主义”的理念,能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可以使其认知和兴趣逐渐提升,有效地降低了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符合“双减”政策的全新理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生本主义作为学习的指导思想,强调丰富多彩的情感活动,并把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知识的内化过程,这种情感体验和是非观念同步发展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人格变得更加健全。

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也是人内心情感流露的基础,体现个人见解和智慧。在“双减”背景下,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学生兴趣浓厚,就会动力十足,学习效率成倍提升。因此,“生本主义”理念有助于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营造民主、合作、探索的良好氛围。当教师和学生构建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受到教师的夸奖,赢得教师的尊重,并且能够意识到“生本主义”的积极作用,就可通过教师的引导感受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新奇、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基于“生本主义”的理念,教师倡导趣味性的语文学习进程,为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基础环境,又能培养其积极探索、勇于合作的精神。

二、“双减”背景下“生本主义”理念带动小学语文创新发展策略

(一)小学语文生本课堂“前置”,预习助学两不误

所谓的“前置性学习”,就是指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提倡“生本主义”理念,并不是简单的预习,而是在教师教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情“以学定教”。也就是说,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教师要找到学生真正需要学习的点和领域。在生本课堂上,教师能够以角色指导的方式使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得以提升,对基本字词的理解更完善,并初步掌握了语文理解的自主化和多元化的技巧。教师指导学生并在前置性的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的帮助,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教师的教学不再拖沓,而是能够高效率地发展。

例如,在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光从题目名称学生不太能够理解本堂课大概要表达什么内容,但是教师以微课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教学辅助材料,就能让学生在前置学习的过程中先认识课文中的10个生字,然后会写13个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后,大概了解课文讲述的内涵。借鉴课文中的第三自然段形式,自主地讲解校园中的某一个学习场景,结合微课预习过程中教师提供的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让学生真正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服饰和民俗。而在《大青树下的小学》中民族小学的美也在这些独特的民俗和服装中展现出来,使学生理解了美丽、团结、欢乐、祥和的意义。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均可在预习的过程中让学生领略独特的风情,对于民族小学而言,很多表达方法既通过肢体语言,也通过正常的口语学习本堂课的内容。教师应该让学生能够被带入到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可以让学生模拟大青树下小学上课的特定状态和场景,让学生的印象更深刻。这种模拟的学习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比较有趣的体验,可以被适用在很多类似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二)以阅读丰富课外学习,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提升“生本主义”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可借助学生的文学素养基础,帮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阅读,并且大大增强其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机会。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性的阅读书籍,让学生自行选择并自主掌握一些简单的阅读技巧。在之前的前置性阅读指导中,学生已经对具体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后为了能够在课后做好延伸阅读,教师可以利用课后阅读作业布置的方式,简单地为学生提供阅读思考的框架。在每个阶段的学习告一段落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与之相关联的背景资料,或者鼓励学生有计划地完成某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阅读课程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而且也能够从阅读的角度延伸,加深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例如,在学习“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后,学生和教师就暑假生活的内容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教师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些与暑假或假期旅游等相关的书籍和材料,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进行课后阅读学习范文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学习如何精细地描述一件事或一个场景。比如旅游过程中的美景等等,让学生通过回忆了解暑假是怎么过的?暑假过程中有什么所得?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和交流的形式沟通各自的想法,选出最佳、具有含金量的暑假生活方式之后,请学生们用口语表达的方式讲述自己在暑假生活中的一些小趣事。寒暑假生活对学生而言非常重要,也是难以忘怀的美好时光,学生在说起自己的暑假生活时往往侃侃而谈,特别有话题,因此,促进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口语交际展开非常简单,但是却又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是一种成本比较低、不费时,但是又能有良好效果的教育方式。因此,教师可以多多开展类似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热爱语文、热爱表达。丰富的阅读素材给学生提供了阅读的海洋,在阅读的同时学生了解到了学习的真正意义和对未来梦想的执着。

在小学语文学习的同时,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学生若想提升语文素养必然会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了解更多其他的阅读内容。阅读课外学习资料是在教师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群体创造讨论和交流的机会,是一种能够学到课外知识并创设交流平台的机会,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也提升了语文核心素养。当教师鼓励学生依托丰富的课外学习内容把控语文核心素养,学生就会基于生本主义的学习过程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加入了自己的梦想、谈论趣事时,目光神采飞扬,恰恰是学生的学习意志与学习内容相连接的过程,是学生基于现有的口语交际结合课外阅读学习把控学习延伸思路,有计划完成学习内容的体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之下,“减负增效”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遵循的新理念。教师关注学生的整体认知和发展需求,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维拓展空间,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并在“生本主义”理念指导之下,使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氛围更好,给学生提供更多自由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张慧玲.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创新——以电影《浪潮》为例[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1(12):15-16.

[2]赵晓莉.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J].新课程,2021(4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