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1
/ 2

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

张萌萌

武警甘肃省总队医院

730050

摘要:目的:探讨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方法:择选2021年3月-2022年3月之间收治的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研究组为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诊时间、分诊时间、抢救准备时间、抢救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抢救中应用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效果显著,可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急救效率急诊护理流程影响

急性脑梗死是指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主要是由脑部血液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使脑血管堵塞,引起脑供血不足产生的。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之一,其发病率约占脑血管疾病的50%~60%,发病多集中在老年群体[1]。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急,病死率高的特点,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严重危险患者的生命安全。该疾病发作时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脑组织缺血坏死,会影响患者日后的正常生活[2]。因此,如何缩短治疗时间,提供有效的护理,已成为目前临床上研究的重点。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择选2021年3月-2022年3月之间收治的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男女比例均为1:1。其中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62.34±2.06)岁,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19.65±3.64)分,平均Barthel指数(36.91±2.67)。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62.57±1、2.31)岁,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19.77±3.83)分,平均Barthel指数(36.57±2.43)。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具体为:患者院后进行生命体征观察,建立静脉通道,遂患者进行诊察,诊断后根据医嘱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观察组采用采用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具体为:(1)成立急救小组:由急诊科护士长、行政主任医师牵头,将急诊科内高年资护理纳入为组员,联合影像科、检验科等有关科室,共同建立小组,开辟并优化脑梗死诊察绿色通道。(2)优化院前急救流程:在接到报警后,疑似为脑梗死患者后派出院前急救小组成员,将患者转运至救护车后进行院前急救处理,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接监护仪,开放静脉通道,补液,采集学语文样本。与家属进行发病体征确认,若患者意识清晰简单与患者进行交流,进行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定。到院后患者转运总密切观察患者情况,注意移动患者时禁止暴力运送,并联系小组做好溶栓治疗前准备,空出急救诊室。(3)优化绿色通道:患者院后开启脑梗死绿色通道,免去挂号排队等流程,快速转运患者至CT室进行诊察,免去患者在CT室前等待检查的时间,直接进行CT检查,期间院内小组成员全程进行陪同,并进行检查结果记录,迅速填写转运单与交接护理记录并转述病情,同时在过程要想患者家属讲解目前患者大致情况及将要采取的治疗措施,签署知情同意书。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急诊效率,指标包括:接诊时间、分诊时间、抢救准备时间、抢救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 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急诊效率效果

观察组接诊时间、分诊时间、抢救准备时间、抢救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表1两组接、分诊时间、抢救准备及抢救时间对比表[min(x±s)]

项目

接诊时间

分诊时间

抢救准备时间

抢救时间

对照组(n=80)

6.16±1.06

3.22±0.51

8.16±1.22

48.26±8.06

研究组(n=80)

4.14±0.97

1.71±0.28

5.13±1.38

32.16±4.11

t

12.574

23.214

14.713

15.916

P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常有头痛、头晕、偏身感觉减退、肢体无力等表现,根据梗死面积与程度可出现相应的后遗症,最常见的后遗症为偏瘫,患者会出现一侧肢体肌力减退、大小便失禁、失语等症状[3]。脑梗死的治疗目的是以最快速度挽救神经元,减少神经功能缺失,减少后遗症的产生。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接诊时间、分诊时间、抢救准备时间、抢救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表明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可显著缩短DNT时间,通过优化后的护理流程划分内筒,护理人员按照分配好的小组,各自负责对应工作,小组之间密切合作,无缝衔接,缩短各项诊疗检查时间,从而达到提升疗效的目标。

综上所述,小儿重症肺炎应用低量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经过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降低,临床体征症状改善时间缩短,可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潘小珍,杨秋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宜春学院学报,2022,44(09):73-75+84.

[2]范爱红.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21,38(S2):108+110.

[3]吕艳妮.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6):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