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水利大质量管理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0
/ 2

对加强水利大质量管理的思考

李勋炳

宜宾市叙州区水利局 四川宜宾 644600

【摘 要】区县基层一线在实施水利工程建设时水利大质量管理板块还存在薄弱环节,本文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解决方法,可以指导基层水利工程建设大质量管理。

【关键词】水利工程大质量管理建设管理

水利大质量管理,是指涵盖工程前期规划、立项审批、招标投标、质量、安全、进度、资金使用、结算审计、竣工验收、后评估等全生命周期的制度体系。

1.当前水利大质量管理现状

1.1勘测设计环节深度不够

因勘测设计单位人员素质不高、设计经验不足、工作效率低下,设计中现场踏勘不够详实、地勘不够精准、征地拆迁调查不全面、设计深度不够,造成设计成果不满足建设需要,开工后遇到的现状与设计条件差别大,开工就变更或工程施工常变更的情况多,成为“变更是常态、不变是例外”的怪现象。

1.2工程立项程序不规范

小型水利工程存在立项或可研批复前未办理土地预审、林地审批、环境影响评价、规划许可、水土保持方案评价等有关手续,“未批先建”、“边建边批”情况突出。由于项目建设相关前置手续未同步完成,项目投资下达后工程无法按时开工,存在“项目等土地”情况。

1.3最低价中标潜在隐患多

水利工程最低价中标后,施工单位利润空间小,在建设中容易出现与项目业主“扯皮”或频繁提出变更方案等,施工机械、人力、建筑材料、安全设施保障等方面投入不足,安全隐患多、工程建设推进缓慢。

1.4项目质量管理不到位

部分工程监理单位现场监理人员在落实旁站、平行检测等监督上未完全到位,监理过程中存在漏洞;部分现场监理人员在质量监督过程中打不开情面,监理规范、监督标准执行得不彻底;水利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等质量评定与质量核备不及时,质量评定表填报质量不高;部分区县水利部门缺乏专职质监人员和专门质监站机构,基层水利质量监督成为水利大质量管理薄弱环节。

1.5项目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

参建各方履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存在“宽、松、软”情况,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压得不严不实,安全生产“三级教育”流于形式,安全生产经费投入不足,安全施工的保障性措施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危险源辩识未开展或辩识不彻底,从业人员违章操作时有发生,安全隐患常态化排查治理不彻底等。

1.6建设管理不到位

施工单位合同中约定的项目经理、主要技术人员现场到位差,施工工期及工序安排不合理,施工时投入施工机械设备、技术人员、建筑材料等不足;工程计划工期执行不到位,施工单位制定的月计划、季安排、年目标等倒排工期与实际进度差距大;工程设计变更程序不规范,存在先变后批、先斩后奏、变而不批情况;工程劳务分包不规范,存在总承包单位不按规定违规分包主体工程、专业性强工程情况,工程建设中易出现扯皮、经济纠纷、拖欠民工工资、安全责任不落实等问题。

2.强化水利大质量管理的对策

重点从项目设计、审批、造价、质量、安全、建设管理等方面全过程加强管理,对症施策。

2.1从严要求勘测设计单位,把好项目设计关

通过公开招标、政府采购等形式,择优选择勘测设计资质高、技术实力雄厚、设计人员整体素质高的设计单位负责水利工程勘测设计,加强行业监管,杜绝借用资质做设计情况。加强地质勘测管理,提高地勘精准度,为后续设计提供准确的基础参数和依据。水利主管部门要参与项目设计方案优选及设计评审工作,保证设计成果的质量、可实施性、投资合理性。

2.2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把好项目审批关

在开展水利项目可研、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时,同步开展土地、林地、环评、节能等相关专题的论证、审批,严格工程建设程序,确保工程立项审批或可研批复的科学性、合法性、合规性,杜绝“未批先建”的租放施工模式;建立水利工程优先保障土地指标、林地指标的工作机制,扭转“项目等要素”的被动,解决审批手续不齐导致开工迟、开不了工的问题。

2.3适时修订水利定额,把好项目造价关

开展不同行业工程定额调查,研判各行业之间预算定额差距,紧扣建筑市场行情,适时科学合理调整新时期水利工程定额,保障和提升水利工程施工合理盈利空间,以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安全。

2.4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把好项目质量关

建立完善由项目法人负总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落实项目法人、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参建单位水利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度。项目法人要建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开工前向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办理质量监督手续并在施工中主动接受质量监督、检查。勘察设计单位要建立工程设计质量保证体系,负责对勘察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施工单位要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根据水利工程建设法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以及设计和施工要求进行施工,认真执行初检、复检、终检“三检制”,加强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监理单位要建立工程质量控制体系,由监理人员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测等形式进行质量监督检查。水利工程第三方检测单位加强对工程实体质量以及工程原材料、中间产品、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等的检查、检测、试验。各级政府及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健全质量监督机构,落实机构编制及人员,保障质量监督工作经费。区县水利质量监督站要对工程参建主要人员资质进行严格复核,对施工中违反技术规程规范、质量标准或设计要求的质量违规行为进行监督、纠正、责令整改;及时开展工程质量核备,在工程竣工验收前,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质量进行等级核定,出具质量评定报告。

2.5强化施工安全管理,把好项目安全关

落实好水利安全生产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责任等风险管控“六项机制”,有效防范和遏制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制定工程建设安全保障体系,落实安全管理专门人员,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压实安全责任;加大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经费投入,落实工程安全防范措施,增强安全施工技术保障、设施保障;加强安生生产“三级教育”,增强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从源头上加强管控;全方位开展现场危险源辨识,制定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措施;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实行隐患闭环管理;坚持施工现场隐患动态清零,杜绝冒险施工、带着隐患施工行为;水利及安全主管部门对施工单位安全责任不落实、重大隐患不整改、违章作业、施工安全事故等行为加大执法惩处力度,执行安全生产“严管重罚”。

2.6强化水利行业监管,把好项目建设关

加强参建各方人员管理,保证项目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管理员、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员等到岗到位;严格执行工程建设计划,实行倒排工期,严格按时间节点进行进度控制;加强投资控制,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变更审批程序,凡涉及增加工程量及增加投资的,先行开展分析论证、审核,并报相关部门审查、审批,涉及重大工程变更的并报项目原审批单位审批;加强工程标后管理,依法查处违法转包、违规分包、挂靠资质施工等不良行为;探索程序便捷、可操作性强、有震慑力的信用扣分、信用降等、“黑名单”管理等举措,强化信用管理;加强工程建设统筹协调,及时解决建设中土地、资金、用水、用电等要素保障问题。

3.结束语

加强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需要加强对水利工程勘察设计、立项审批、建设质量、进度、安全、竣工验收等全生命周期的大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四川水利工程建设大质量管理指导意见

2.水利部关于印发构建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