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提升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效果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9
/ 2

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提升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效果的价值

陆佳婷

启东市中医院   226200

摘要:目的 观察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后,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效果提升状况,分析潜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急诊科于2020年3月至9月收治的82例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均匀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急救护理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统计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心脏复苏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9%,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χ2=8.50;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心脏复苏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结论 给予急诊危重症患者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能够显著缩短抢救时间、心脏复苏时间,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更高,临床应用价值极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效果;应用价值

急诊科属于各大医疗单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患者分流的重要媒介,医护人员能够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及时、有效、科学的救治和护理干预,危重症患者居多,这些患者具有病情复杂、发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等特点,若不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会增大病情发展风险,对护理要求较高【1】。实践发现,常规急救护理存在流程不规范、急救时间消耗长等缺陷,部分患者会因此错过黄金救援时间,提高安全风险。为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医疗单位尝试将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应用到急诊危重症患者治疗当中,救治成功率显著提高,本文将对此展开深入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急诊科于2020年3月至9月收治的82例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均匀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1:20,平均年龄(53.26±7.62)岁;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8:23,平均年龄(53.95±7.58)岁。组间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急诊护理【2】;给予观察组患者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入院前急救:医护人员达到现场后,立即开展抢救和临时处理,准确、及时地汇报患者病情,送往医院途中了解患者基本资料,并与急诊室联系,提前准备好抢救物品和设备。(2)急诊室准备:急诊室接到急救人员所汇报的信息和相关资料后,立即准备急救药品和设备,待患者到达医院后,医护人员需要依据相关理论对患者进行分析,若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且存在严重的心律失常、休克以及大出血等问题,视为I级(危急);若患者疾病状况不稳定,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或存在严重性创伤、外科急腹症以及心肌梗死时,视为II级,依据分级结果完成急救【3】。(3)急救护理: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立即对患者病况进行评估,做好分型,给予有效的急救措施。内容如下:给予患者吸氧处理,保证患者呼吸顺畅,并建立静脉通路,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若出现异常,需要立即与主治医生联系。备好病情突发时需要用到的设备和药品。另外,医护人员要严格遵照院内防感染标准完成各项操作,避免院内感染产生。(4)全程陪护:护理人员需全程陪护患者,协调好相关检查科室,辅助患者做好检查准备,并陪同患者进行检查。另外,在急救过程中要处理好急救物品、设备,做好保障工作。待急救结束后,将患者送入相关科室,并填写好交接单,确认无误再签字【4】

1.3观察指标

统计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心脏复苏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NSNS)进行评估,总评分为95分,分数越高越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所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24.0,该软件能够处理、分析全部数据,分别采用[n(%)]、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并分别通过χ2、t进行验证,若P<0.05,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

2 结果

2.1 抢救成功率

41例对照组患者中,有31例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75.60%;41例观察组患者中,有40例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97.56%。

2.2 护理满意度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1周后

对照组

41

72.63±3.60

80.26±3.07

观察组

41

72.58±3.65

87.06±3.11

t

0.06

9.96

P

>0.05

<0.05

2.3 相关时间概述

表2 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心脏复苏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抢救时间(h)

心脏复苏时间(h)

住院时间(d)

对照组

41

48.06±15.22

7.95±5.41

28.60±4.02

观察组

41

31.08±11.21

3.11±2.02

25.33±2.16

t

5.75

5.36

4.58

P

<0.05

<0.05

<0.05

3 讨论

在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中,急诊科急诊救治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安全,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相互配合,严格依照相关工作办法和流程完成各项急救工作,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安全。若医护人员在危重症患者中存在疏漏,极有可能错过黄金治疗时间,影响整体治疗效果,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加强急诊科护理工作管理势在必行【5】

实验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心脏复苏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这足以说明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模式效果更好,不仅可以缩短抢救时间,还能保证抢救成功率。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医护人员工作态度和工作的全面性有关,相关医护人员能够从头到尾地开展急救工作,失误率得到有效控制。另外,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且患者住院时间更短。这再次说明了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干预能够满足患者需求,符合现代医疗护理理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郭瑞,张苗,闫亚慧,等.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提升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效果的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4):172-174.

[2]项思博.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4):24.

[3]刘静.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6):164-167.

[4]王鹃.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分析[J].母婴世界,2021(10):253,255.

[5]郭婉,王旋.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效果观察[J].健康必读,2021(20):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