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服务模式对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9
/ 2

社区护理服务模式对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评价

周红

大邑县晋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成都 611330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社区护理服务模式对慢阻肺的影响效果。方法:样本选取为2021.5-2023.5接受的88例慢阻肺患者。随机将88例样本通过双色球法分为两个组别,每组各44例样本,予以不同措施均进行干预,并开展分组对比。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开展社区护理服务。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评估生活质量,干预之前比较(P>0.05);干预之后生活质量有改善,观察组提升更显著,结果比较(P<0.05)。干预前后对肺功能指标进行测定,干预之前测定值比较(P>0.05);干预之后肺功能有好转,观察组肺功能好转情况更明显,结果比较(P<0.05)。对照组总满意35例,满意度79.55%,观察组总满意42例,满意度95.45%,结果比较(P<0.05)。结论:开展社会护理服务能有效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社区护理服务;慢阻肺;生活质量

慢阻肺是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疾病治疗所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且病情具有反复性,给老年患者的生活、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1]。所以在对该疾病进行治疗的期间,还需要配合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提高治疗的效果,减少治疗的时间,改善生活质量。据调查显示,在慢阻肺治疗期间采用社区护理模式,给予患者有效的健康保健指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提升[2]。鉴于此,本研究选举88例患者展开讨论,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样本选取为2021.5-2023.5接受的88例慢阻肺患者。随机将88例样本通过双色球法分为两个组别,每组各44例样本,对照组有38例男患者,6例女患者,年龄分布:35-75岁之间,平均年龄(54.62±4.17)岁,病程1-6年,平均(3.44±0.12)年;观察组有35例男患者,9例女患者,年龄分布:36-77岁之间,平均年龄(55.03±4.25)岁,病程2-7年,平均(4.02±0.23)年。比较两组基线资料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叮嘱病人按时服药,予以健康指导。观察组提供社区护理服务模式:(1)在社区内可定期开展座谈会,或者利用微信建立公众号、病友群,并将慢阻肺相关的内容制作成宣传手册发放给病人。使病人能够通过上述渠道,对于疾病有详细的了解和正确的认知,提升其在日常生活中自我护理的能力,同时提高依从性。(2)与病人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主动的热情的和病人进行交流,对于病人提出的疑问,积极予以回应和解答。详细的掌握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心理情绪的变化,当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较大时,及时的予以安抚,通过有效的交流,缓解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引导病人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3)对病人的饮食进行指导,叮嘱期多吃清热化痰滋养润肺的食物,严禁食用,过度辛辣,油腻,带有刺激性的食材。多吃蛋白质、糖类、维生素比较丰富的食材,多吃蔬菜水果。(4)社区工作人员需要对病人的耐受情况进行了解,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科学的呼吸功能锻炼计划。呼吸训练:①主动呼气:指导病人每日坚持进行正确的呼气,帮助增加呼吸的气量。在呼气的过程中,需根据自己的状况,尽可能的将呼气的时间延长,同时将腹部的肌肉进行主动的收缩,下降胸廓,身高膈肌;②练习缩唇呼吸:缩唇呼吸,能够帮助病人有效的降低呼吸的频率,从而使潮气量显著增大。护理人员拿一张白纸,站在距病人的30cm左右的地方,指导病人将嘴唇收缩成吹口哨的形状,将白纸轻轻的吹动,每天训练3次,每次约30min;③腹式呼吸等锻炼:开展腹式呼吸,能够有效的提升肺部的通气量,增强膈肌的活动功能。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同时将上升的肌肉进行放松,在呼气的过程中使腹部保持下限的状态,吸气时将腹部缓缓的隆起。每天3次,每次约30min。以此来提升肺功能。在进行锻炼的期间,一定要注意引导患者,将全身的肌群进行放松。并结合病人的耐受情况,开展运动锻炼:有氧操:开展扩胸下冬等运动,并配合其他的,例如爬楼梯慢跑等有氧运动,提升其机体的抵抗力,增强机体的心肺功能;慢跑、快走锻炼:每次时间约30min左右,达到靶心率(进行最大运动量时,达到心率的70-85%),作为锻炼的标准,每次锻炼3-5min进行休息,待心率恢复到正常后,再一次进行上述运动,每天2次。哑铃操:双手拿0.5~1.5kg的哑铃,上肢自然的向下垂,并进行摆动直至与肩膀同水平线的位置,内收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深呼吸,外展时也需要进行深呼吸,直到达到靶心率为止。或者是将上肢侧举与肩膀齐平并举之后合拢到胸部的前方进行扩胸运动,每次5min左右,1天1次。

1.3观察指标

采用QLQ-C30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估。共4个项目,每项满分100分。观察记录肺功能变化情况,包括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1s用力呼吸容积(FEV1)、血氧分压(PaQ2)、呼气流量峰值(PEF)。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表在患者出院前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用百分比(%)表示,对比有意义(P﹤0.05)。

2结果

2.1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如表1所示:干预前后评估生活质量,干预之前比较(P>0.05);干预之后生活质量有改善,观察组提升更显著,结果比较(P<0.05)。

表: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IMG_256,分)

组别

例数

运动情况

健康状态

活动

生活行为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44

66.35±5.13

82.22±1.11

64.13±4.22

81.05±1.04

63.25±3.54

82.48±1.03

64.31±3.15

84.57±1.05

观察组

44

67.12±4.65

91.13±1.21

63.94±4.87

90.26±1.08

62.28±4.33

91.25±1.06

62.96±4.25

90.38±1.03

T值

--

0.7377

35.5495

0.1956

40.7463

1.1504

39.3595

1.6928

26.2020

P值

--

0.4627

0.0000

0.8454

0.0000

0.2533

0.0000

0.0944

0.0000

2.2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如表2所示:干预前后对肺功能指标进行测定,干预之前测定值比较(P>0.05);干预之后肺功能有好转,观察组肺功能好转情况更明显,结果比较(P<0.05)。

表 3对比两组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s)

时间

组别

例数

PaCO2(mmHg)

FEV1(L)

PaQ2(mmHg)

PEF(L/s)

干预前

对照组

44

51.25±0.13

2.09+±0.33

67.44±5.25

3.36±0.73

观察组

44

51.28±0.11

2.11±0.32

67.52±5.23

3.42±0.67

t

--

1.1686

0.2886

0.0716

0.4017

P

--

0.2459

0.7736

0.9431

0.6889

干预后

对照组

44

64.66±5.84

5.94±0.32

59.06±5.08

4.24±1.13

观察组

44

75.53±5.69

3.57±0.26

48.72±4.21

4.98±1.49

t

--

8.8431

38.1285

10.3956

2.6249

P

--

0.0000

0.0000

0.0000

0.0104

2.3护理满意度对比

如表3所示:对照组总满意35例,满意度79.55%,观察组总满意42例,满意度95.45%,结果比较(P<0.05)。

表 3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44

25(56.82)

10(22.73)

9(20.45)

35(79.55)

观察组

44

33(75.00)

9(20.45)

2(4.55)

42(95.45)

X2

——

——

——

——

5.0909

P

——

——

——

——

0.0241

3讨论

由于老龄化问题,使得慢阻肺病人的人数逐年上升。临床中对于慢阻肺尚没有研究出彻底治愈的方案,因此需从护理干预方面提升治疗的效果。开展社区护理服务模式,通过给予病人健康保健方面的指导,与病人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加强沟通交流,对其饮食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规划,并展开呼吸功能方面的运动指导,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进而有效的控制疾病的发展,改善生活质量[3]。结果显示:干预前后评估生活质量,干预之前比较(P>0.05);干预之后生活质量有改善,观察组提升更显著,结果比较(P<0.05)。干预前后对肺功能指标进行测定,干预之前测定值比较(P>0.05);干预之后肺功能有好转,观察组肺功能好转情况更明显,结果比较(P<0.05)。对照组总满意35例,满意度79.55%,观察组总满意42例,满意度95.45%,结果比较(P<0.05)。

综上所述,开展社会护理服务能有效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妍.呼吸功能锻炼及饮食干预模式对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信息,2022,35(20):184-186.

[2]濮春燕,徐青.健康宣教、心理护理联合干预对提高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1):165-166+169.

[3]杜蕾.社区护理服务模式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