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8
/ 2

浅析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王小萍

富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  四川省自贡市  643200

摘要: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有着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水稻不但好吃,而且营养丰富。在水稻生产中,既要有充足的日照,又要合理选择合适的土壤和栽培技术。文章对影响水稻产量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选择、整地、品种选择、种子处理、育苗、移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综合评述。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在不断提高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水平的同时,还需要重视高产技术的推广。通过不断增强种植户的热情、加快栽培技术的创新以及提高机械化水平等措施,达到水稻高产的目的,实现农业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1水稻种植现状

目前,我国的水稻生产技术已经日趋成熟,技术水平得到了提高,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其原因有三:一是农户在实际种植中缺乏主动性,对优质水稻和高产技术的理解不够透彻,认为推广和实施主要依靠政府,对技术的认同和利用不高,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从而对水稻的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其次,丰产技术还不成熟,导致了各地区间的产量差异很大。最后,由于各区域的土壤状况差异,在土壤比较贫瘠的地方,往往会发生磷、氮和有机质含量低等问题,从而造成产量下降,一般都会采用有机肥、配方肥、复合肥等方法进行改良,但过度使用肥料会造成粮食安全问题。

2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2.1选择优良品种

为了提高产量,必须对种子进行科学、合理的筛选。如果选择不当,不仅会导致产量下降,而且会对粮食的安全产生不利的影响。由于天然条件对水稻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来选用不同的品种。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深入到种植区进行实际调查,了解当地的地质、气候、土壤、地形、可利用的水源、水质、土壤成分等。要根据不同的条件,根据不同的条件,选用合适的稻种,以防止大面积死亡。同时,还应提高水稻品种的抗病能力,以防止因病害而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加强水稻品种选育,及时淘汰易感品种如叶枯病和稻瘟病,从根本上提高了产量。

2.2科学移栽

选育优质品种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根本,而合理的种植则是提高产量的关键。播种时,秧苗与秧苗要保持适当的间隔,以确保水稻在生长期间能充分吸收日照,如果种植间隔过密,会造成水稻缺少养分,如果种植间隔过疏,很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为了精确地判断水稻的种植间隔,可以通过小范围试验来确定间隔。此外,为了防止土壤的粘连,在插秧过程中,秧苗不要太深,以免影响秧苗的生长。在培养30~32天后,达到一定的生长条件,就可以进行移栽。为了提高秧苗的存活率,应在播种之前平整土壤,并进行积肥。整地深度应在10-15厘米左右,土壤疏松,疏松。在这一时期,施用有机肥料,并辅以化肥。在整地后,应及时施用已充分腐化的有机肥,并适当施用 N、 P、 K肥。秧苗移栽的时机对秧苗的成活率和正常生长有一定的影响,移植时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同时,在进行移栽过程中,必须明确播种密度,并保证一定的种植密度,才能达到高产。

2.3保持田间水分

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层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一般认为,在水稻生长期间,要将水分维持在浅水区,并配合适当的灌溉。秧苗移植后进入成活期,必须是在8-10 cm的深水层。在幼苗存活后,可以逐渐减少水层的厚度。在抽穗期,水稻的水层要保持在10-13厘米左右。在植物生长到中后期,为了营造一个干燥、湿润的环境,必须适时地进行晾晒。比如,在低洼地带,由于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施用过量的有机肥料,使土壤中的土壤易于发生还原反应,所以要采取早晒、再晒等措施,以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另外,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和叶色的变化,对稻田的水分管理也有一定的要求。另外,在收获前15天左右要及时排水,以免影响到正常的收成。在水稻播种后,要加强田间的管理,适时地进行养分和养分的补充。以无污染、绿色环保的肥料为主要肥料,避免植物由于营养缺乏而造成大规模的死亡。同时,要加强灌溉系统的建设,维护和维护好灌溉设施,保证水稻的正常生产。另外,要定期对饮用水进行水质监测,严格禁止饮用受污染的饮用水,以保证水稻的食用安全。在水稻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以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为了有效地预防植株的倒伏,可以在拔节期间喷洒唑可湿粉。在长穗期,要注意防止过早封行,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进行叶面追肥,可以明显地增加穗粒。

3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推广

3.1转变种植思维,配套栽培方法

要想在我国推广水稻高产技术,必须改变农民的观念。由于受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接受程度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致使部分农民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认识不够透彻,难以掌握其优势,从而阻碍了我国水稻高产技术的推广。为此,有关农业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对水稻的干预,加大推广推广力度,让农民认识到高产技术的先进,认识到推广这种技术不但可以增加产量,而且可以增加经济效益。此外,选育良法的丰产技术对提高品质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良种良法培育是以常规品种为基础,结合实际配套技术,将选育和栽培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近年来,由于气候、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严重的气候和土壤环境问题。

3.2培育抗逆性水稻,提高肥料利用率

水稻在栽培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稻草,用常规除草剂难以根除。因此,提高水稻的抗逆性是非常必要的。在野外出现杂草稻时,可用咪唑啉酮喷施,能有效地清除杂草稻、阔叶杂草等。另外,耐干旱、耐低营养也是培育水稻抗逆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如非洲新稻和热带优势稻等,其抗逆性较强。高效化肥是水稻增产的关键,它可以根据作物对氮的需求和对氮的供给,合理施用氮,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很大,为了达到高产,必须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比如,采用保护性耕种,既能保持水源,又能节省水资源。

3.3采用立体稻田种养模式,绿色防治病虫害

水稻种植过程中的立体稻田栽培技术是一种生态栽培方式,其基本原则是将水稻的生长特性与鸭、鱼等生活习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绿色生态养殖。如稻鱼共作,在不改变水田种植稻米的前提下,增加田埂,挖沟渠,达到稻鱼混合养殖的效果,具有成本低、周期短、粮食增产等优点。另外,通过减少化肥、生物物理防治等措施,可以促进水稻优质高产。同时,农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耕地的肥力和对冬闲地进行统一的深翻,可以有效地消除越冬害虫。

结语

无论从水稻的重要作用,还是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促进水稻高质高产是当前及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水稻高产技术在推广与实践中,要注重因地制宜,通过提高水稻的机械化生产、加强技术宣传等措施,提高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丁和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2,(12):9-10+15.

[2]刘其娟.绿色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06):39-40.

[3]张宗宇.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与模式推广[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09):18-20.

[4]秦晓红.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探析[J].农家参谋,2022,(04):61-63.

[5]莫幼连.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新农业,2022,(03):5-6.

[6]王骞,王楚桃,黄乾龙,管玉圣,BarnaasJustoSitta,MosesMaximilianHella.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在坦桑尼亚村级示范的增产效应评价[J].南方农业,2022,16(01):23-25+32.

[7]刘苗,王参,王志强,关志秀.长春市富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南方农业,2021,15(32):26-28.

[8]王恒坤.北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新农业,2021,(21):13.

[9]赵荣华.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施肥原则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1,(10):159-160.

[10]袁志文,吕艳华.浅谈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J].种子科技,2021,39(18):36-3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