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护理干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8
/ 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护理干预分析

熊春梅,苟琴

乐山市人民医院  四川乐山市 614000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分配法划分小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和专门的眼科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两组不同护理模型干预下的各项指标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视力状态改善情况要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采取专业的眼科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一方面能够改善患者的视力状况,促使患者视力尽早恢复,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研究。

关键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科护理干预;效果

糖尿病作为我国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随着病程发展会出现不同的并发症,而视网膜病变就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且该疾病会对患者视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失。根据分析并查阅相关资料表明导致患者视力受损的原因主要由于当患者血糖水平过高时导致血管内皮出现损伤,造成微血管大血管病变。而眼底的微血管病变则会导致患者视力状态逐渐降低,患者会出现看物体变形,甚至严重会出现失明等情况[1]。所以,对于该疾病除去针对性的治疗以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工作,以此改善患者视力损伤状态。为此,本文将分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模式下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的40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是在2021年8月-2022年8月到院接受治疗,其中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最小的是41,年龄最大的是69岁,平均年龄在56.23岁;观察组男9例,女11例,年龄最小的是42,年龄最大的是70岁,平均年龄57.56岁。此次所以患者的资料并无差异可以进行对比(p<0.05).

纳入标准:经相关诊治确诊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患者可以和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不会出现中途退出现象;患者并无其他性眼部疾病。

排除标准:患者伴有其他性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伴有白内障等眼部疾病;患者对此次研究无法有效配合,且存在中途退出的意向。

1.2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将接受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内容包括定期对眼部进行清洁,按照医嘱完成各项护理内容。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确保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并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包括日常用眼以及药物用量等护理内容。

观察组:该组患者不仅需要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同时还需要进行专业的眼科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心理护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会随着病情加重逐渐的导致视力降低甚至失明,对于患者来讲无疑是重大的打击,进而使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不仅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对预后的康复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就需要针对性的予以心理疏导服务,帮助患者改善负面情绪,建立治疗信心。为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多鼓励、关心,并尊重患者,对患者进行正确的疏导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促使患者心理状态逐渐稳定,以此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2)健康教育:由于该疾病属于慢性终身疾病,对于患者而言不仅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同时还需要忍受病痛带来的折磨。为此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十分的必要,旨在让患者可以对该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减少患者由于对疾病的未知而产生的恐惧心理。并使患者充分的了解康复护理技巧。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确保护理计划可行性的同时还要保证护理计划的各个细节可以有效落实。

(3)用药护理:对于该疾病需要长期的使用药物治疗,所以患者就需要对药量、用药时间以及不良情况等深入的了解。为此,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进行详细的介绍,确保患者可以科学用药,避免影响药物效果。

(4)眼部护理: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需定期检查眼底以及视力变化状况,减少用眼时间,避免强光对眼部产生刺激,多卧床休息,保证眼部干净卫生。使用滴眼液时要注意手部清洁消毒,避免对眼部造成二次伤害。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前后的进行视力水平的评估,并采用调查问卷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较为满意/总例数x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在本次研究中使用标准差(±s)表示;率(%)则代表计数资料,两组组间用t和卡方分别检验,当p<0.05时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视力水平进行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视力水平无变化,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视力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视力水平进行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视力水平

护理后视力水平

对照组

20

0.53±0.12

0.64±0.13

观察组

20

0.48±0.43

0.79±0.11

t

1.134

4.345

p

0.065

0.013

2.2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要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率(%)}

组别

例数

十分满意

较为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

20

7(35)

8(40)

5(25)

15(75)

观察组

20

12(60)

7(35)

1(5)

19(95)

t

4.753

p

<0.05

  1. 讨论

目前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理仍然在深入研究中,但是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糖尿病的病程、血糖水平的变化以及血脂、血压无法有效控制等因素都会对视网膜病变产生直接影响。现阶段临床上针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仍然无法完全治愈,所以对于该疾病仍然需要终身服用药物进行治疗[2]。为确保治疗有效性,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模式干预,但常规护理工作不能更加合理的把控细节,所以整体的护理效果无法提高,所以更加提倡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采取专业的眼科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旨为通过贯彻落实护理细节,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3]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专业的眼科护理模式后,该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说明该护理模式干预后有效的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使患者能够更加的信任医护人员。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前视力水平并无明显变化,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水平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足以说明该种护理模式十分有助于患者眼部视力恢复。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需要采取更加专业的眼科护理模式干预,才能帮助患者更好的保护视力,促使患者积极面对治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晓艳,孙娟玲,雷晓琴,张蓓.思维导图联合个案化护理措施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23,34(03):418-422.

[2]张蕾,张焱,周蕊.自我护理模式干预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手术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0):30-33.

[3]张润红,梁雪英,叶彩顺,陈俊华.眼科整体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分析[J].智慧健康,2022,8(13):171-173.